“柯桥实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实验[1](1 / 1)

我是来学习的,到这里来还是第一次。“柯桥实验”我早就知道,但是详情如何不是很清楚。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个有深远意义的农村区域教育实验》这本书,发现有很多新的思想。刚才张绪培同志讲了,现在看来这个课题仍十分重要,有推广的价值。目前,教育已经很普及了,全国68%的学生能进高中阶段学习,那剩下32%的学生怎么办?这个实验有超前性,遇到了很多困难,说明这个实验很有价值,有长远眼光,指导思想也是非常明确的。社会发展靠教育,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柯桥实验”主题选得很好,以“基础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为主题。我们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较大,否认教育应以人为本。吕型伟同志曾说,教育不提人还有什么教育。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而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符合。下面我谈几点参加“柯桥实验”会议的体会。

一是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念是以升学为目的的,把培养人放在次要的地位,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标的。“柯桥实验”把转变教育观念放在领先的地位,并且取得了成功。

二是教育改革要有制度保证。实验区以“等价原则”取代“考分原则”,认为每门课都是等价的,不以大三门小三门来衡量。通过改革考试制度,贯彻“等价原则”,后来又进行课程改革,但不违背国家课程,这样就促成了各实验学校根据完成既定教育任务的需要(而不是应考的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组合,使广大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发展水平有所提高。这些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三是社会科学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是不同的。社会科学实验是群众性的实验,“柯桥实验”有7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是一个大规模的区域性实验,没有对照群,且能取得好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很希望能把这个经验加以推广。我想跟张绪培同志说,可否以中国教育学会的名义在绍兴市开一次全国性的现场会,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办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教育,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农村教育改革。

四是从全国范围看,较发达地区的教育改革现在到了高原地带,教师队伍的建设很重要。我们的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具体表现在以前是人民教育人民办,现在是人民教育政府办。承认教育是人的权利,是社会民生大事,是人人应该接受的。同时,还表现在教育的发展由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方面来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素质教育步履艰难。有些我们改变不了,但有一个可以改变:提高教师的素养。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仅是学科知识水平的提升,关键是整体素养的提高。我觉得没有高雅而亲和的气质不算好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要理解和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需要,要爱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学生是发展的,而且发展是线性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一套规定套孩子,更不能把孩子看死。

吕型伟同志一直把自己当作教师,他有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我的看法是,教育带有个性特色,教育更像艺术。教师要有点悟性才能创新,没有悟性成不了优秀教师。希望老师们站得高,看得远,不断创造新业绩。

[1] 原载《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