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故事》和《中国的创造精神》两书的出版很有教育意义。
第一,这两部书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其他文明都因为战乱等原因未能延续下来,只有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不衰,这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分不开。因此,向青少年介绍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是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在当前的青少年教育中特别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这固然是必要的,近百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但是有些人却对西方产生了一种迷信的观念,而对自己却缺乏信心,似乎中国人不如西方人。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看看我们祖先的创造发明就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中国人是聪明的,是能有所作为的。近百年的落后是封建统治制度造成的,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中国人民从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以后,五十多年来已经创造了许多奇迹,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上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奇迹。
第二,这两部书具有传播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有一条就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现在社会上迷信思想抬头。青年结婚要选吉利年,去年没有立春,大家都不结婚,等到今年有两头春才纷纷结婚;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到庙里去烧香。这些都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因此向青少年,向公民传播科学知识很有必要。这两部书都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第三,这两部书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振兴中华、振兴科学的理想。我们今天来弘扬民族文化,弘扬古代的科技发明创造,不是躺在古人身上,以古人为骄傲,而是要以古人为榜样,激励青少年发奋图强,树立振兴中华、振兴科学的理想。
第四,这两部书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要想攀登科学高峰,首先要有理想,所谓志存高远;其次要有兴趣,对某种科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去追求,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的;第三要有毅力,要孜孜以求,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我从2003年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谈话中发现,他们都说从来没有想过要得诺贝尔奖,只是对自己的研究有兴趣,并且很执着地去做,就做出了成绩。天天想着得奖的人是得不到奖的。所以我说,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培养出来的,学校只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打好知识的基础,并且培养他们执着的精神。因此,我觉得这两部书同样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最后,我要感谢作者、译者和人教社,为青少年提供这样有意义的精神食粮。
2006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