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1 / 1)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家政学理论体系[1]

今天能够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现代家政学系统讲座的教材审定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家教委何东昌同志倡导下,在辽宁音像教材出版社的支持下,编写了一套现代家政教育讲座的教材。1987年何东昌同志指示我们学校办一个家政专业,把教育研究工作从学校推广到家庭。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倡导。经过仔细的研究、论证,我们认为目前办一个专业,时机好像还不够成熟,主要考虑到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上还没有一个家政的职业要求具备家政学的知识,但家政学的知识却是社会广泛需要的。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有一些家政学的知识,于是我们就在学校里开设了一些家政学的选修课,首先开设的是家庭教育学,没有想到受到广大大学生的欢迎,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数超过了我们最大的教室的容量(500个座位)。可见,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也正是在国家教委领导同志的积极倡导和热情关怀下,我校和辽宁电大远距离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部分教师编写了包括《家庭社会学》《家庭教育学》《家庭经济学》《家庭美学》《家庭卫生学》《婴幼儿心理教育》《青少年心理教育》等的现代家政学丛书。

中国老年教育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辽宁电大远距离教育出版社三家将联合举办现代家政学讲座和录制电视教学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播出。这个讲座在社会教育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优化家庭、丰富社会教育内容、提高家庭文化精神生活的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开展家政学的研究,推广家政学知识绝非偶然的事情,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各阶层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讨论,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只认识到教育的政治功能,认为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认识到教育还有经济的功能,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近几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还不够,教育还有文化的功能,教育要为文明建设服务,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服务。教育不仅仅给人们一点知识,一点谋生的技术,而且要给人做人的道理,这种做人的道理当然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还包含着如何使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和别人相处,能够生活得充实美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一改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家庭生活方式。因此,人们必然在精神生活上提出更高更广泛的要求,迫切希望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因此,社会向教育工作者提出开展现代家政学教育的要求。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有了细胞的健康才会有整个有机体的健康,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想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抓好家庭环境的建设。

现代家政学丛书分析研究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指导各种类型家庭建设,科学的家庭生活,合理安排和处理家庭事务,建立起良好的家庭伦理感情生活,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以充沛的精力从事工作、劳动、学习,同时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正确理解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良好家庭和社会风气,促进安定团结。开展家政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教育观念向现代化转变的必然结果。现代教育观念是一个大教育观念,它不仅仅包括学校教育,而且要推广到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是学校教育的兴起使家庭教育黯然失色,于是学校就成了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但是家庭教育依然存在,不过由于它不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约束,所以没有人重视它,研究它。现代教育重新把家庭教育提高到应有的地位。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备的种种品质和能力都是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培养和训练的。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是有规律的,是受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制约的,家长在其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现在家庭结构简单了,生活条件普遍改善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家庭教育,而这种教育应当是科学的。由于社会上缺乏家庭生活指导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所以许多孩子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懂文明礼貌,不晓得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缺乏毅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担忧。针对这种现状,现代家政学丛书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科学总结,指导家长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效地进行智力教育和品德教育,使他们顺利地、全面地成长,这也是家长特别是年轻父母所期待的。

家政学的内容不限于家庭教育,家政学的对象也不限于未成年人,家政学是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学问,是终生教育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事干部制度的改革,老年人从第一线退了下来。老年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不仅可以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余热,而且可以在调剂家庭生活方面起重要作用。老年人通过学习现代家政学的知识,并运用于家庭事务和社会事务,可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将晚年生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对社会、对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家庭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家庭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一方面,人们十分注重家庭物质生活的现代化,追求美的享受,家用电器、装饰品、化妆品、电子玩具等进入了家庭;另一方面随之也出现了互相攀比、脱离实际的高消费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矛盾。现代家政学丛书将帮助不同类型的家庭,从国情、乡情、家庭的实际出发,持家理财,正确消费,美化家庭,搞好家庭营养与护理,等等。开展现代家政学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千家万户的要求,干部、教师、工人、农民、军人等都需要学点家政学。家政学知识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势在必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家政学理论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家政学的兴起是很早的事情。在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富饶的商业城市在欧洲各地出现,一些大商人为保持家业不衰败,亲自撰写家政,教子女如何调整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后,家政学在欧美地区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大学开始设有家政学的课程,美国国会还通过拨款专门资助这些学校设立家政课,有的地方还专门成立了家政师范。日本更重视家庭知识教育,如今日本的家庭教育已经系列化。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培养家政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家政学教育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我们首先要纠正那种认为家政学是培养太太、夫人的片面看法,同时要注意剔除家政学中的封建思想,注入时代的内容,把这种过去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知识解放出来,让它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家庭服务。

我校教师在编写这套丛书的过程中,努力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理论性又注意应用性,既面向现实生活又面向未来,既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又积极吸收国外有关研究成果。教材通俗易懂。

家政学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极其广泛的内容,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我们编写这套丛书,一定会有许多遗漏。我们愿意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深入开展家政学的研究,为建设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家政学体系而努力。

[1] 原载《中国电大教育》,198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