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
上个星期,《北京晚报》连续刊登了两条消息,使我为之震惊。一是成都市成华区某校初二·三班10多名学生因为抗议老师呵斥挖苦,集体服用安眠药,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二是北京市某外国语学校初一·二班班主任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吃饭,成绩差的后边看。摧残学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何谈素质教育?因此,教师本身的素质不提高,中国的教育就没有希望。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素质?除了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职前培养质量以外,当前迫切的任务是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在职教师素质的最好教材就是先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我国各地都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全国有一万余名特级教师。他们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经验,是一笔珍贵的教育财富。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总结出来,就是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最好教材。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戴汝潜研究员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承担了上述的任务,这是功在千秋的盛事。
这套丛书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一人一书,各具特色
丛书第一辑包括18本,精选了18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主体部分由教师本人撰写,这样就写出了他们自己的特色。例如,中国地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师大附中地理课特级教师王树声,他在书中写出了他当地理课教师的历程:成长—创新—教学—育人。他把地理教学、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生命。文中洋溢着对学生的真情挚爱,读来深受感动。又如,纪晓村的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把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作者从实践中论证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给年轻教师很多启迪。再如,中学语文教师魏书生,破常规,敢创新,成绩突出;袁浩老师运用心理学来教小学作文,成绩十分显著;胡炯涛老师能把枯燥的中学数学教得那么生动活泼;姜兆臣老师的小学语文韵语教学体现了“科学、高效”……总之,丛书中的每一本都体现了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思想,展现了我国教育经验的丰富多彩。
二、既是经验,又是理论
丛书的设计别具匠心。每本书都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篇,由特级教师本人撰写;第二部分是“研究篇”,由研究人员撰写。特级教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各自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局限于理论的提炼。而研究人员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来阐释特级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艺术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把他们的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使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
三、内容生动,热情洋溢
每本书不是刻板地总结特级教师的教育经验,而是谈思想,谈体会,甚至谈自己的坎坷人生,不仅有教师教学的经验,而且有教师本人的思想感情,有血有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我们经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特点是不仅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个性。教育经验也具有创造性和个性。每个教师的教育经验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推广教育经验不能就经验论经验。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因为每个教师的经验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最好的方法是理解他的教学思想,把握他成功的精神实质。这套丛书的特点就在于不是简单地介绍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而是深入教师的思想情感深处,用它来启迪人们。据说,这套书在南京举行的1998年全国教育出版社的订货会上,创下了20多万码洋的订货纪录。山东教育出版社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现在正在编辑出版第二辑,这说明了市场需要它。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一定会促进我国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1] 原载《山东教育》,199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