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现代教学管理系统》
刘邦奇、齐平同志的专著《现代教学管理系统》一书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子课题成果,并被列入世界教育系统协会文库,使用该协会文库标志。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实践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顺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对教学的管理,其他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管理展开,并为教学管理服务的。然而,在教育管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教学管理理论的研究还很不够,这与其重要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作者选取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经过数年努力,取得重要成果,是我国第一部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述教学管理理论的专著。通读全书,觉得具有以下特点。
一、鲜明的思想性
翻开该书目录,并无复杂的篇目,仅十章四十余节,似乎很简单。但仔细阅读各个章节,可总体感受到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鲜明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内涵。
作者在首章就开宗明义,通过对现代管理、教育管理、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等的系统关系分析和对教学管理的历史分析,对现代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定义,描述了现代教学管理具有的系统化理论、合理的体制、科学的方法、信息化手段、专业化队伍等重要特征,明确提出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科学与民主相结合、有效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保证功能的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化指导思想,进而确立了构建现代教学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体系的基本思路。
该书理论阐述中体现了明确的系统思想观点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对教学管理系统的概念界定、特征分析、结构功能和系统操作等的描述,充分反映了对教学管理的系统认识观;教学过程的相对性、教学管理系统职能与功能的统一性等观点,反映了辩证的系统认识观;教学管理的系统协同原理、教学管理系统要素的管理和结构的管理等阐述,反映了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从形式深入内容、从概念走向应用,达到系统思想认识的较高层次。
二、突出的整体性
教学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首要的问题是建立合理的总体框架结构。该书注重教学管理理论整体框架的科学构建,从教学管理思想、教学管理模式自然导出现代教学管理系统,进而展开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的理论叙述,包括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原则、要素管理、结构管理、管理方法、管理信息化技术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不拘泥于个别章节、部分内容的完整,而是立足于整体优化,建立现代教学管理理论的总体框架,比如,提出现代教学管理的系统理论与实际操作体系,未受教学管理方法进一步向程序化方向发展的影响,保持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概观之,该书层次结构分明,思路脉络清晰,章节安排合理,重点突出,达到了整体优化的目标,对教学管理理论体系的建设具有长远意义。
三、可贵的创新性
自从开始重视对教学管理的研究,人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论文和著作。但已有研究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方法、成果,都未能走出传统模式。值得赞赏的是,该书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关于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中,对教学管理是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职能工作和部门任务来研究的,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机构的设置、教学工作的展开、学生成绩的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等内容,其研究成果基本上属于职能部门工作的经验总结,尚未升华成理论。该书首次对教学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把教学管理作为“系统”意义的对象来研究,对教学管理系统的构成、特点、要素、运行机制等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再认识,初步构建了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理论框架。
在研究方法上,已经进行的教学管理研究基本上都是工作分析、经验分析等传统方法,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系统分析等现代方法。我们一直期待的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结合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宏观可能性上,要转变为现实成果仍需做大量微观细致的工作。该书采用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演绎推理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和运用了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的新的方法体系。如在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上,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进行的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严谨而又符合实际;关于模式的生成,运用归纳、演绎和实证分析,确定了生成的原则与方法,都有创新;关于模式的分类,提出基本模式、发展模式、再发展模式等,形成科学的分类方法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每一种模式,既有对模式本质的定性描述,又有定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可以说,关于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
在教学管理发展趋势研究上,该书也体现了较高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经过科学分析、预测,该书得出了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如提出并阐述了教学管理的再发展模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中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本质、系统原理和开发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描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此外,该书对传统研究中某些不为人们重视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如教学过程管理中的招生、入学、毕业设计、毕业工作等环节的管理内容和方法,观点新颖,阐述严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四、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管理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实践性强的课题。进行教学管理研究,既要探讨其理论体系,还要研究其实践操作模式,运用理论为教学管理实践服务。该书把实际操作体系作为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现代教学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实际操作的基本途径。除了在具体阐述中介绍许多操作实例外,还专门针对当前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案例研究,如对“目标——计划”管理模式、教师培养、教学计划决策、教学质量评估等问题进行探讨。其中“目标——计划”管理模式是作者从事教学管理实践工作期间,在理论指导下将实验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的很有成效的探索。该模式以教学管理的实际操作为目标,通过实证性研究,建立了进行教学管理实际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其可操作性较强。
该书稍显不足的是,在教学系统结构管理个别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细化,在教学管理方法技术的程序化研究上还需加强。希望作者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理论继续进行研究、深化,取得新的成果,在学术上不断攀登;也希望更多的同志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使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促进教学管理实践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 原载《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