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王承绪先生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
对每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整理和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件很有意义而且非常必要的事情。比较教育还十分年轻,从朱利安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至今,不过一百八十年的历史,但关于比较教育的史学研究一直相当薄弱,对这短短一百八十年的历史,我们的考稽、梳理和分析还很不足,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较教育的发展。我们每一个比较教育研究工作者都期盼着在这方面有优秀的成果问世,而王承绪先生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论著。
在廓清历史的基础上,侧重整理介绍当代比较教育的发展状况,是本书的第一大特点。这本书把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成奠基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基本阶段,对奠基期和形成期的历史做了简明概括的描述,条理分明,脉络清楚。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时期,作者则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整理和剖析,史料翔实,亦较有新意。这样的剪裁和安排,一方面可以弥补以往有些比较教育史学研究厚古薄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符合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
紧扣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主要学术流派来架构比较教育的历史框架,是本书的第二大特点。一切历史都是人的活动史,比较教育的历史,也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教育学者们进行努力不懈探索的历史,因此,抓住某一时期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也就抓住了比较教育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历史线索。对这些比较教育学者以及由他们组成的重要学术流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不仅可以厘清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出对当前及以后比较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王先生主编的这部《比较教育学史》,把比较教育在每一个时期中的重要人物和学术流派作为描述历史的主线,通过对各个重要学者和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概括介绍,来揭示比较教育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读来简明扼要,眉目清楚,脉络分明。
国际化的开阔视野是本书的第三大特点。国际化和全球化是近年来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同时也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际教育”和“比较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研究领域,世界上很多高等学校系科设置的变更也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比较教育的史学研究理所当然也应当拥有一种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否则就难以对当今和以后比较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书在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较教育发展和繁荣时期的历史时,就不再限于人物和流派的介绍,而是把眼界拓展到了世界各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新进展和新趋向,体现了作者面向未来的理论眼界和远见卓识。
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研究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目的也在于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比较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各国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和民族化发展,要求比较教育必须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史学积累不足困扰比较教育发展的状况不应再继续下去了。王承绪先生是我国比较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今天他又以八十五岁的高龄主编这本《比较教育学史》,再一次对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程。这本书的出版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的比较教育史学研究成果贡献于世。
[1] 原载《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