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序(1 /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教育界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对儿童的热爱,一直鼓舞着我国教师努力学习,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优秀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一直执教于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不仅实现了他的教育理想,而且著书立说,论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我负责的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院(现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率先翻译了他的《要相信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著作,我也曾经参加部分翻译工作,深为他睿智的教育思想所感动。他一生著有40多部教育专著、600多篇论文、1500多篇寓言故事,被译为中文的不下70种,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

他有许多名言,在我国流传很广,经久不衰。例如,他说:“我认为,对人漠不关心是最不能容忍、最危险的一种缺点。”他又说:“我们内心中应当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开端具有无限的信心。”这有点像我国古代孟子的心善说,认为每个人生下来是善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质。他说:“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药,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教育目标是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他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他又说:“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就是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这就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他认为,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人,而且是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他说,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智育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智育不等于简单地传递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是为了增长智慧、增长才干,以后能创造性地工作,造福人类,同时成为一个精神充实、文明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一件必需的、复杂的、极其困难的工作,就是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他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流通”。教师不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他意味深长地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我觉得这句话好像是直接针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现实讲的。

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他说:“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他强调道德教育要从童年抓起。童年时代由谁来引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今后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祖国、对劳动、对长者、对同志的关心都应在孩子开始观察、开始认识、开始评价周围世界的时候就开始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他认为,学生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学生。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它们充分发展,就要提供良好的条件。他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揭开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他提出学校要达到三项具体要求: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他“超纲”;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三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爱读的书。他说:“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时在这三方面还没有明显的倾向,教师就应当为他感到焦虑,必须设法在精神上对他施以强有力的影响,以防止他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灰溜溜的’人。”所以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把它们当作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而最重要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为了学生幸福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还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先进性、深刻性,可借鉴、可操作,成为教育的箴言。我在论文中也常常引用他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浩瀚,我们的教师们教学工作繁忙,不可能读那么多的著作,现在肖甦教授把他的重要观点编成格言,这就使教师容易学习和应用。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各位老师,作为教育的座右铭,时时翻阅,对照自己的工作,会有所领悟。当然,要深入了解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最好能选一两本著作读读。

201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