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我的40年教育实践及反思》序(1 / 1)

胡平平,我们北师大的优秀校友,有一年我在安徽芜湖见到过她。那时她是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她给我介绍安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况,如数家珍。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这个厅长很有活力,没有官气,不打官腔,说的都是很实在的话。

前几年忽然在北师大校园中见到她,原来她已经退休了,退休以后被母校聘来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这项工作很重要,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既有很强的政策性,又有很强的技术性,非得一位既有政策水平又有实际教育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胜任。胡平平是最好的人选。几年来,监测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使教育部门的领导真正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胡平平曾带领我参观他们的监测中心。我在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这项工作是十分繁重的工作,需要走基层,做基层的工作,使基层理解教育质量监测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重要,基层才能配合你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做出来的成果是保密的,不能发表,他们的工作只是默默地奉献。在当今功利主义泛滥的环境下,耐得住寂寞、愿意奉献的人才能做得到,胡平平做到了。

其实,胡平平的一生都是这样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最近,她把她的书稿《挑战——我的40年教育实践及反思》送给我。我看了十分感动,从她40年教育生涯中,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看到了她一生为教育求索、创新、奉献的精神。

第一,胡平平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她在北师大生物系毕业以后,被分配到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当教师。她在教师岗位上努力工作,不断钻研,勇于改革,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不仅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这在书稿中都有反映。

第二,胡平平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许多困难,坚韧不拔。特别是正当她在教育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忽然受到癌症病魔的袭击。在那困难时刻,她选择了坚强,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而且坚守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她终于胜利了,患病至今已25个年头,身体越来越健康,工作越来越繁重,心情越来越愉快。

第三,她是一个求真务实、敢讲真话的人。她为教育工作办了许多实事。她在任教育厅副厅长期间,对领导敢于讲真话,对学校、对教师敢于承担责任。从书稿中讲到的许多实际例子中可以看到,由于她实事求是,坚持意见,安徽教育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后来她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又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提交议案,促进“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书稿附了她任全国人大代表时提出的许多议案,她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整部书稿不仅记叙了胡平平40年的教育人生,体现了一名教育家的精神风貌,而且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部真实的口述教育历史,弥足珍贵,值得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学习。

201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