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十年,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不断探索和回答如何走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发展道路的三十年。
三十年来,我们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稳步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开放,逐步实现了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型,建构既符合中国的历史又符合今天的国情及时代发展要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进而实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跨越。我国教师教育支撑起了全世界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与人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支持。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教育长期积存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解决,比如,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问题、文理学科专业与教育学科专业的协调问题、生源素质与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职前培养与入职教育及职后培训的一体化问题、教师教育制度与教师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问题、教师教育与教师管理的有机结合问题,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都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师教育思想、理念、制度、模式和经验,又要总结自身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自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以来,师范教育已走过一百一十多年的历程。2008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方案,把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放在突出位置。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与八位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座谈时指出,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全国一千四百万教师的关怀和重视,而且也凸显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办好教师教育的战略安排。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教育则是教育大厦的奠基工程。如何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系统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理性分析和把握其制度变迁进程中的焦点问题,充分呈现和展示其做出的历史贡献,全面总结和反思其发展的成败得失,找准症结,提出思路,探索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道路,进而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需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来探讨。
由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梅新林教授主编的《中国教师教育三十年》和《聚焦中国教师教育》两部著作,以对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走势的准确把握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梳理,从纵横两个不同的界面切入,立体而全方位地探讨教师教育的问题。
《中国教师教育三十年》一书,从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历史成就四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走过什么样的路程、出台过哪些重大的政策、开展过哪些重要的研究、进行过哪些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过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师教育的体系和制度是否得到完善、教师教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是否得到加强、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是否富有成效,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资格标准、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等问题做了系统且具史实性的回答。
《聚焦中国教师教育》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聚焦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教师教育的体制改革与模式创新、教师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与质量保障及师范生的免费教育等热点问题。下篇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业素质、教师的职业资格制度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等热点问题。每一章又开合相济,首先铺陈展放,主要罗列各种代表性观点,多维聚焦同一个问题,最后简要总结,阐发著者的思考与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研究昨天,理解今天,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回顾过去,正视现实,是为了走向光明的未来。希望这两本书的出版,对厘清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教育的发展脉络、准确把握教师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紧扣当代教师教育改革开放的主题词、科学规划教师教育的发展蓝图、进一步繁荣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促进教师教育的实践创新有所助益。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