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使命》序(1 / 1)

学习化社会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来了,但在我国成为热门话题还是近几年的事。自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地政府都在探讨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术界也不断深入研究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内涵、实施的条件因素、指标体系、政策措施,等等。应该说,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还有脱节的地方。

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应该是同一个概念,我简单地理解,就是“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是知识创新的社会”,即以个体的学习追求个体的发展,以组织的学习追求组织的发展,以社会的学习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但是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人的发展取决于生活方式、环境和社会分工,因此人的发展的内容是动态的、发展的。学习化社会,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生产的第一要素,这就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远程教育、互联网、数字化的普及更给世界带来无穷的变化,也为人们学习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极大的便利,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如何具体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呢?这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要给社会每一个成员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从教育内部系统来讲就是建立终身教育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从正规教育来讲,应包含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但各级各类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把各级各类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就要研究各级各类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它只起到人才职前培养的作用,很少考虑职后培训和终身学习的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要肩负起终身教育的责任。半个世纪以来,各国高等教育在实施终身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从国际比较教育的视野来研究学习化社会各国高等教育使命就很有意义,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健生、孔令帅编著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使命》一书,就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比较。该书首先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论发展做了系统的梳理;讨论了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化社会中的使命和作用;然后用大量的事实来介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中国高等教育的经验。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我们清晰地描绘了各国高等教育实施终身教育的蓝图;通过比较分析,给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经验,启发了思维。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们似乎并不理会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形成学习化社会的意义,高等学校存在趋同化的倾向,大家都想办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种倾向不改变,不仅不利于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也会自我作茧,限制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全球金融海啸带来诸多问题的时候,我国高校的领导者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办学的理念和使命?

2008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