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是指搂抱,表示亲爱;抚摸是指用手轻轻摩挲。在现实生活中,婴儿出生以后真正接触到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动作就是拥抱和抚摸,这是婴儿最早接触并感受到的肢体动作。这种被父母拥抱抚摸的记忆,会被婴儿深深地记在脑海中。FBI表示,人在触摸或者身体接触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被拥抱和抚摸的需要,这种需要来自于人的本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婴儿在哭闹的时候似乎会出现一种“欺负人”的现象,不论其他人如何哄劝,婴儿依然我行我素哭得“声嘶力竭”,但是,一旦被妈妈抱在怀里,轻轻抚摸一会后,婴儿马上就会停止哭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神奇的效应终于在科学研究中揭开了谜底,科学家称,婴儿出生前在母体中是非常温暖、安全、舒适的,他们牢记这种感觉,并且在离开母体之后,也是父母最先给自己这种感觉的,而母亲的心跳又是婴儿最熟悉的频率,所以,只要母亲抱起婴儿,他就会安静下来。
FBI也做过类似研究,他们发现,拥抱和抚摸对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FBI调查发现,很多家庭都养有观赏鱼,在这些鱼儿出现意外死亡的时候,它们的主人尽管也可能会感到难过,但是这种情绪会很快被新买来的鱼儿所填补。而在一些养有狗或者猫的家庭中,一旦这些动物意外死亡或者丢失,它们的主人就会伤心难过很久,并且这种情绪不会因为再买一只新宠物而减轻。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观赏鱼本来就是用来看的,它的主人仅仅只能注视它,而不能和它有任何接触,这自然就导致了主人不会对鱼儿产生很深的感情。而狗或者猫则经常和主人一起玩耍,甚至同寝同榻,形影相随,所以宠物和主人之间就会产生很深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不容易被其他事物取代的,所以一旦失去,就会引发主人长久的悲伤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拥抱和抚摸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抚平人们的伤痛,还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使人长寿,并且对孩子的成长、家庭幸福都有着神奇的作用。在英语中就有这样一个谚语,人们每天需要三个拥抱才能活下去,另外再多三个拥抱才能神采焕发。科学家也表示,轻轻抚摸的动作可以减轻人们所产生的痛感。瑞典就进行过一项皮肤加热实验,在实验者的皮肤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会感到痛感,与此同时,我们只要用刷子轻轻刷一下实验者的皮肤,他所感觉到的疼痛就会有明显的减弱。
FBI表示,拥抱和抚摸不仅有安慰性质,还可以激活人体内部的快乐纤维。研究发现,当我们进行拥抱或者抚摸动作的时候,身体表面的皮肤神经会马上感知到这种动作,并将这种刺激信息传递到大脑的情绪中枢,使身体产生一种叫“c纤维”的快乐纤维,这种快乐纤维一经产生,就会阻止其他纤维向神经中枢传递的痛感信息,从而起到抑制痛感的作用。
《每日邮报》也曾报道过,人们在产生痛感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通过一个拥抱动作就可以起到药物镇痛的效果。不仅如此,FBI还发现,情侣之间经常做拥抱的动作,可以增加感情,还能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亲密的拥抱不仅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还可以防止血管硬化,激发人体荷尔蒙分泌,起到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拥抱动作都可以使人长寿,是否能够让拥抱动作发挥积极作用,还取决于人们拥抱时的姿势和真诚度。
既然拥抱动作有着如此多的作用和功效,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去拥抱他人?如何向对方传递情感呢?其实在拥抱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确定,自己和对方都是可以接受这一拥抱动作的。比如,两个人如果可以相互进入到对方的亲密距离中,并不会引起对方反感和躲避,那么此时就具备了拥抱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想要给予对方拥抱或者回应对方拥抱,还应该先观察对方的拥抱动作是怎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应对方法。
比如,如果与我们拥抱的人身材比较高大,那么他就会在拥抱我们的时候将自己的手臂从我们的手臂上方伸过,然后抱住我们。而我们在回应他的时候,应该把手臂从低于对方肩膀的位置伸过,抱着对方的腰背来回应对方。反之,如果和我们拥抱的人身材比我们矮小,那么我们在回应对方的时候,就应该用手臂伸过对方的肩膀来拥抱对方。这种拥抱姿势一般出现在情侣、夫妻之间,或者是出现在父母拥抱孩子的时候。
如果对方在和我们拥抱的时候将自己的左手抬得比右手高,那么你就应该将自己的右手抬得比左手高,与对方拥抱,反之亦然。在这种拥抱动作中,彼此交叉环绕的手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斜置的十字,所以,这种拥抱姿势也被称为十字形拥抱。这种拥抱姿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姿势,通常拥抱在一起的双方高矮差不多,而且一般出现在朋友见面或者交际场所中。
FBI发现,拥抱和抚摸动作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着巨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自己父母拥抱、抚摸的孩子,性格一般会比其他孩子更坚强。这是因为,父母的拥抱动作能让孩子拥有更强烈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所以,他们长大后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发挥得更加出色。
在我国,孩子们在成长历程中所得到的拥抱或者抚摸是比较少的,大多数孩子在十岁以后基本上都很难再接触到这种动作,特别是女孩子。这种情况就间接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心理学中就有一个名词叫“皮肤饥饿”,就是指那些从小到大很少被父母拥抱或者抚摸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形成的一种深刻、迫切的被他人关爱、关心的渴望,这种感觉如果过于强烈,就很容易导致行为人产生病态的心理需求。
FBI认为,父母经常对孩子做出拥抱或者抚摸的动作,并不意味着父母溺爱孩子,这种动作其实是一种交流、传递情感的方式。孩子可以从父母的拥抱中感受到关注和呵护,这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杜绝孩子产生“皮肤饥饿”的状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