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者,你总免不了遇到员工不能完全理解你的意图的情况,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给你一些启示。
有个秀才家里需要些柴,于是他跑到市场上。看见远处有个卖柴人,他便高声喊道:“荷薪者过来!”
卖柴人没有多少文化,不知道秀才喊的“荷薪者”指的是什么,只是听懂了“过来”这两个字,就担着柴走到秀才面前。
秀才问:“其价如何?”
卖柴人有点儿迷糊,只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跟秀才说:“两钱一担。”
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烧起来烟多火小,请减价。)
这下,卖柴人是一点儿都听不懂了,担起柴扭头就走了。
你从上面的故事里体会到了什么呢?很显然,问题出在了秀才不会用卖柴人听得懂的语言表达。
同样,与员工沟通的时候,你的表达方式也可能无法明确传达你的意思,而且你可能没有找对谈话的对象和时机——不是员工没有好好听,而是你没有清楚、明确地表达。员工没听懂却碍于情面不问,靠着三分猜度去做事,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无法达到你的要求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我们对木匠说话时,我们要使用木匠的“行话”。
很多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说感情是单向的我对他,移情是单向的他对我,那么共情是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这个感受是结构化、有层次感的。如果无法共情,人就是冷冰冰的,缺少觉察移情,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理解他人。如果彼此无法理解地去交流,就仿佛两条平行线,彼此看得见,可是无法交心。
可见,共情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却没有考虑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适合对方,以及对方会有何感想。共情沟通需要双方密切配合,既要求领导者创造轻松的沟通氛围,让员工无拘无束,打开心扉,也要求员工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其目的是通过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求同存异,择优去劣,达成共识。
所以,要想取得高质量的沟通,你必须使用通俗的语言。你不仅要简化语言,还要考虑到对方能否听懂你的话,最好以对方的语言来说话。只有双方都能理解,沟通才会顺利进行。德国著名剧作家华格纳说:“除了留心你的声音听起来如何,还要注意你所使用的字眼儿。如果你是习惯使用大量华丽辞藻的人,要当心并非每个人都听得懂,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枯燥无味——即使他们同意你所说的主题。”
拜访过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人,没有一个不对他广博的见闻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位拜访过他的人曾说:“不论来访的是勇敢的骑兵队队员,还是政治家、外交官,罗斯福都能谈起适合对方身份的话题,彼此的交谈都十分愉快。”
罗斯福是如何做到的呢?很简单,他知道有人来访,就在前一天晚上查阅来访者的相关资料,所以,不论来访者是大人物还是小市民,会谈时都能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使用对方的语言沟通,才是真正的共情沟通,也才能更容易与对方达成共识。那么,如何实现共情沟通,如何轻松、有效地向员工表达你的决策和战略呢?
第一,要明确此次沟通的主题和目标。有了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才能把握住沟通的关键,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或者传递什么信息,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理解你的话,这是共情沟通的前提。
第二,要找对沟通的对象。要充分了解你的团队构成,掌握每个员工的分工,在沟通之前,不但要了解他们当时的工作内容和进程,免得沟通时驴唇不对马嘴,还要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做事方式,以对方能够接受和容易理解的方式沟通。
第三,要选好沟通的时机。例如,尽量不要在员工正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去沟通。还要注意当时的气氛,不要在员工庆功时指出他们的不足。
第四,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无论员工做了什么错事,都不要劈头盖脸地上来就骂,要耐心听他们解释,保持尊重和礼貌,坦诚地说出你的想法。而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也要及时表达你的赞赏和感谢,适时的夸奖依然是解决沟通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五,要选好沟通方式。现在是网络发达的时代,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小事可以在网络上沟通,不仅能使双方的沟通更便捷,也能防止员工在面对领导时畏首畏尾,还能留作备份,以便日后查看。而多部门的沟通可以以坐在一起开例会的方式,通过PPT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各部门的工作进程和想法,也更适合交叉沟通并联络感情。你还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实现有效沟通。
第六,沟通结束要让员工复述、确认。复述是把领导的话原样表达一遍;确认是问员工是否真的明白了。这样才能了解员工是否掌握了此次沟通的主题,你是否达到了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