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恐怖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触动。感到恐惧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逃避。这时候,人们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够战胜恐惧。而勇气恰恰是领导者应该给予员工的。
当员工陷入恐惧时,潜意识常常希望获得合作者,或者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这时候,你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同时向他们表示,为了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你可以提供哪些便利和资源,而且表达你与他们永远站在一起的立场。这时候,员工往往会觉得你非常可靠,而且会认为,有了你的帮助,自己在工作中会方便一些,遇到困难也会直接来跟你沟通。
一群初次跳伞的士兵站在机舱门口,紧张得冷汗直冒,不停地咽口水。直升机还在盘旋,他们向下看去,透过薄薄的云层,所有的景物都变得非常渺小,地面上的参天大树变成绣花针般大小,城市远远望去就像是模型。不少士兵的腿开始打战:从这儿跳下去,我的命就全靠那条降落伞上的绳子了啊,万一没能成功,我的命就……
随着跳伞时间的临近,不少士兵如同上刑场般闭上了双眼。这时候,教练示意排在第一位的士兵:可以开始了。但是过了好一会儿,那个士兵还是没有动。教练觉得有些奇怪,仔细看才发现那名士兵满头大汗,眉头皱得非常紧。他走到这个士兵身边,凑近他的耳边说:“怕吗?”
士兵双腿一颤,睁眼紧盯着近在咫尺的教练,一想到自己的命可能立即就没了,跟教练说的话说不定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交谈了,他的语气更加颤抖:“我很怕。”
“悄悄跟你说句实话,我也怕。”
士兵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虽然怕,但是我们肯定能完成这次任务!我们能够在空中自由地飞行,我们会在准确的时间打开降落伞,我们能够安全地落到地面!”
士兵听到教练如此说,心情很快放松下来:原来教练也害怕啊!既然每个人都怕,我为什么要这么焦虑呢?
士兵重新做好准备,纵身跃了下去,成功地完成了此次跳伞任务。
此后,他和队友们都成了合格的伞兵。
多年以后,当教练退休,原来的士兵变成教练时,他也这样和第一次跳伞的士兵们说:“你怕吗?”
“我也怕,可是我们绝对能够完成目标!”
实际上,这是“共情式”心理暗示在发挥作用。“共情式”心理暗示是心理咨询中的一项核心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是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呼应或共鸣,是一种接近“无心之感”的意境。
在体育训练中,教练经常采用这种办法:先给运动员描绘一幅成功的景象,这幅景象要非常具体、细致,包括运动员的身姿,最终的成果。然后,在训练中不断重复这幅画面,不断加深这个印象。不知不觉中,这幅“成功的景象”就会悄然刻入运动员的脑海里。随着训练的增加,他会越来越觉得“我肯定能成功”。
在现实工作中,尽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由于员工不知道中途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在做事过程中就有可能陷入莫名的不安中。例如,当你给员工安排了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或者员工最近生活陷入困境时,你很容易会发现员工工作时坐立不安,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这说明员工陷入了焦虑和恐惧。这时候,你必须帮助员工消除这些负面情绪。运用“共情式”心理暗示,常常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没有引领大家战胜恐惧的人,那么和自己面临共同危机的人,会是救命稻草。因为面临着同样的危机,感受到了类似的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更容易产生同理心而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合作去战胜困难。换言之,如果所有员工都有这样的情绪,他们反而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危机感,会表现出难得的团结,即便以前有矛盾,也会摒弃前嫌。
在著名的秦末楚汉战争中,韩信率军攻打赵国,他手下只有几千兵马。赵国成安君率军二十万势要生擒韩信。汉军后面是湍急的河流,退无可退,不是敌死就是我亡。他们抱定决心奋勇杀敌,最终赵军大败。这也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源。韩信之所以最终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是因为他利用了士兵们的这种心理。死亡的恐惧反而激发出士兵们的潜能。
不仅仅是遇到恐惧时,当你需要为员工树立一个较为远大的目标时,当你需要振奋员工的斗志,让他们努力工作时,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暗示法是勾画未来的正面形象,并将这个形象印到员工的脑海中,然后在工作中不断加深这个印象,让员工一想到未来,就觉得它近在眼前。这样才能消除员工对未知和当前困难的恐惧,从而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面对员工的这种恐惧,唯有共情,才能真正温暖他们、激励他们——真正进入员工内心,感受到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继续前进。于是,员工感到自己被真正理解,从而正向看待自己的恐惧情绪,直面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