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屋公司有一个叫亚力森的推销员,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说服一家大工厂的工程师史密斯买了两台发动机试用。但是他的目标是卖几百台发动机给史密斯,因此几天后他又去找史密斯了。
没想到史密斯说:“亚力森,你们公司的发动机太不理想了。虽然我需要几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们的。”
亚力森大吃一惊,问:“为什么?”
“你们的发动机太热了,我的手都不能放上去。”
亚力森知道,跟他争辩不会有好处,于是急忙采用了另一个策略。他说:“史密斯先生,我想您说的很对,发动机太热了谁都不愿意再买。您要的发动机热度不能超过有关标准,是吗?”
“是的。”
“电器制造公会规定发动机热度可以比室内温度高华氏72度,是吗?”
“是的。”
“那您的厂房有多热呢?”
“大约华氏75度。”
“这么说来,72度加75度一共是147度。把手放在华氏147度的热水塞门下面,想必一定很烫手,是吗?”
紧接着他建议说:“那么您不把手放在发动机上,行吗?”
“嗯,我想你说得不错。”史密斯赞赏地笑起来。他立即把秘书叫来,开了一张价值35000美元的订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只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一直从这个角度思考下去,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思维惯性,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旦沉浸在某些消极的想法中之后,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当对方提出某个情境,然后告诉你因为这个情境他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时,如果你一个劲儿跟他说“你的情境有问题,这个不对……”,对方可能会不想跟你说话,因为他觉得你根本没有认真听他说。这种情况在人们生气的时候显得尤为明显。
其实你可以换个角度去说服对方:顺着对方的情境去思考,因势利导,不要总跟人家说你不认同的地方。相反,你要告诉对方你赞同的地方,然后慢慢分析你们之间的分歧。
在管理中,你可以试着运用上述原理与员工取得一致。在和员工讨论某个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将双方的分歧亮出来,这只会让你们的沟通草草结束,而且也容易影响上下级间的和谐关系。你可以从双方都认同的地方入手,先讨论彼此容易达成一致的东西,然后慢慢将有分歧的部分纳入讨论中,这时对方已经在你的诱导之下习惯了你的思维方式,更容易赞同你的观点,甚至有可能会提出你想要的观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