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现象:如果两个人有相同的经历,特别是非常痛苦、不堪回首的经历,他们的交情就越深。当人们陷入困境时,总会先寻找可以依靠的人或陷入相似困境的人来互相依靠。走出困境之后,对方在自己心里就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即便没有共同经历,仅仅是有类似想法的人,也能互相产生同理心和好感。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会对与自己有共同之处的人产生共情心理。甚至是你之前讨厌的人,当他发现与你有共同或类似的经历时,他也会转变原来对你的看法。
美国著名的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立法机构任职时,有位立法者是其政敌,他非常顽固,对富兰克林相当不友好。每次见到富兰克林从不打招呼。但富兰克林在工作上非常需要他的帮助,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化解矛盾。
一天,富兰克林得知他手中有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于是给他留了张纸条,表示希望能够借这本书看一看。他立刻把书借给了富兰克林。
一周后,富兰克林采取同样的方法,将自己阅读之后的收获写在纸条上,同时表达了对这本书的赞美和欣赏,然后将纸条递给了他。后来,当富兰克林在国会上见到他时,他非常礼貌、热情地跟富兰克林打招呼。之后,富兰克林和他成了好朋友,他也向富兰克林表示,不论何时需要帮助,他都会尽全力去做。
后来,富兰克林说,自己从未想过需要让步来获得他的帮助,只有寻找共同点,让他对自己产生好感,才能化敌为友。两人成为好友后,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富兰克林去世。
两个人的价值观或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越相近,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更容易产生共情。这从彼此说话的语气中就能感觉到。如果让对方认为你跟他是一类人,至少从一些方面来说你们之间存在共通点,这就能够让对方更喜欢你,你说的话在他心中的影响力也就更大,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他对你的信赖度也会更强。当你告诉朋友自己的一个特殊习惯或喜好时,如果朋友也有,那么他会特别激动,语速加快、语调提升,而且会急切地跟你说“有的,有的!”。这样,他对你的好感也会更进一步。这就是引发共情的“自己人效应”心理机制。
在管理中,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有时候,员工对领导者总会有一些怀疑和戒备,可以通过寻找共同经历,获得与员工之间的共鸣点来打破这层戒备,拉近与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
共同经历是连接彼此情感的纽带,不管是你对员工,还是员工对你,这样的经历都会让你们之间找到共同的话题。通过在这个话题上进一步对话,从而让员工认为你是“自己人”,员工对你的好感度就会进一步增加,你也就更容易了解他们,知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需求,了解他们遇到的具体困难,你说的话也会更容易传达到他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