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后难免会被各种骨科疾病困扰,出现腰酸背疼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论是脊柱病还是关节病,究其根源都和骨质疏松有关系。
老年人身体内的代谢水平会逐年降低,骨量也会随之出现大量丢失,由此才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其实骨质疏松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当骨量丢失还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并不会有疼痛表现。并不是只有表现出不适症状的骨质疏松才会被称为病症,当身体内的骨量开始出现流失,就已经有了疾病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驼背、易骨折等。很多人从青春期就开始出现驼背现象,到了老年后甚至会呈现出弓形身体,虽然在日常中老人驼背被认定是很常见的现象,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隐藏在驼背现象背后的骨质疏松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也许只要轻轻摔一跤就会导致骨折,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因为骨质疏松的关系,很多老年人不得不让身体长期处于某一种固定的姿势,不论是颈椎还是腰椎都会因此而表现出病症来。所以老人群体更应当避免久坐,若其保持一个姿势时间长了,就应该适当放松一下,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感。如果出现四肢麻木等神经症状,就应当尽快就医治疗。
预防骨质疏松,首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适当做日光浴,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体中的高发病症,其在年轻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疾病的种子。据相关研究显示,女性骨量一般是从35岁开始出现大量丢失,男性则要推迟到40岁左右。防治骨质疏松对年龄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不要等到上了年纪后身体已经表现出疾病症状了再去下手。“五脏皆衰,筋骨懈惰”,此时再好的治疗手段也只能帮助身体减少骨量丢失,却再也无法补充回年轻时候的骨骼状态。
防治骨质疏松症,要从年轻时候做起,应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及时了解自身的骨峰值,防患于未然。因此需要做到“四宜四不宜”。
1.宜动不宜静
当身体处于运动状态中时,可以减少骨量的丢失,并可以明显提高骨盐的含量。如果一个60岁的人每天都坚持长跑,运动会逐渐促进骨细胞的活性,其骨龄可以比同龄人年轻20岁左右。
2.宜补肾不宜多耗损
临床试验证明,补肾的药物和食物都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同时还可以增生成骨细胞,促进新骨形成。适当食用补肾品,还可以稳定并恢复一定量的性激素水平,对抵抗其他老年疾病也有好处。
3.宜健脾不宜损脾
出现骨质疏松,是因为身体缺少钙质,饮食中的钙成分不能及时补充到骨成分中,导致骨量的补充速度跟不上丢失的速度。老年人的肠胃系统一般也都不太好,身体对钙质及其他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能力都会变弱。老年人如果存在脾虚现象,吸收系统是首先会受到影响的身体功能。此时就需要健脾调胃,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
4.宜养血活血,不宜破血耗血
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是腰背酸疼,并伴有四肢出现放射痛、带状痛、肢体麻木、无力的表现,或出现伴肌肉疼痛、下肢腓肠肌**等症状。中医上讲“痛则不通”,这说明体内有血滞的情况,养血活血便是中医理论中提到的通法。只有血气通畅了,身体才能百病全消。
此外,还需要指出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钙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因此会认定身体出现骨量丢失就一定是缺钙了。而其实多数情况下是身体内钙调节激素出现了失衡状态,破骨细胞活性超过成骨细胞的活性,致使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尤其是对于更年期出现了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单纯补钙并不能很好地改善病症,同时还要纠正骨代谢失衡的问题。一方面要促进骨生成,另一方面要阻止骨流失,双管齐下,才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根本方法。
而曾经被认定是老年病的骨质疏松,现如今和年轻人的距离也越来越密切了。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喜欢长期宅在家中、出门以车代步的年轻群体,因为缺乏户外运动和充足的日照时间,并且嗜好烟酒、浓茶、咖啡等,更有一些女性为了苗条身材而疯狂节食,这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体内严重缺乏钙质,因此年纪轻轻就会患上骨质疏松这一“老年病”。
只有从年轻时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调整膳食以及多参加户外运动,才可以轻松还给自己一个年轻人该有的身体,并为年老后的脊柱以及全身骨骼健康打下更为坚实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