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渤海镇的草房和古老的紫禁城城垣都洒满金色的光芒,好像披上了一条漂亮丝巾,美丽极了。
如果你是初次来到渤海镇,想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你不妨实际看一看。
当你怀着一种悠闲的心情登上古老的紫禁城城垣,你会发现,城垣上面生长着很多很多古老的榆树。榆树开花的季节,枝头会挂满滴里嘟噜的“榆树钱”,散发出微微的香甜气息。向南面举目望去,跃入你眼帘的是几栋高大的庙宇,被一些粗大的老榆树包围着。有人会告诉你:那里是兴隆寺。兴隆寺,是封建帝王时期的建筑,里面供奉着佛像,还有石灯等文物古迹。战争年代虽然有所损毁,但是解放后已经多次修缮,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时,如果你回过头来,会看到一栋很大的U型红色楼房,那是这座古镇最新的建筑——渤海镇初级中学,我们初中二年级就在那二层楼上。这里有六七百名教师和学生,也是方圆几十公里内一所最大的学府了。它的北侧紧挨着渤海小学,那里被一大片古树包围着,校舍除了几栋高大的古老庙宇外,大多是用石头和土坯混合建造的低矮平房,但却给镇里上千名孩子带来了知识和希望。当然,镇里还有一所朝鲜族中学和一所小学,因为这里的朝鲜族人约占全镇人口的半数左右。
越过中学往北望去,有一座宫殿一样的高大建筑坐落在内城城垣上,那就是古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之一的舞凤楼。它的北面那一大片荒凉的草地里,还隐藏着几座宫殿的遗址,如今只有深藏的殿基和散落满地的青色砖石瓦块了。
再往北,你还会看到一条长长的玉带,风吹水面如鳞似锦,那就是绵延曲折的三陵大江。
当你信步向北走去,来到外城垣,你会看到舞凤楼前面有一排墓地,中间立有高高的石碑,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时你可能会想起渤海镇的原名“世环镇”。是的,那是借用了一位英雄的名字。那还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有一支抗联队伍就牺牲在这里,他们的指挥员名叫邹世环。
就在你追思抗战英雄的时候,一群大雁从你的头上向南飞去。顺着大雁的飞向望去,你会用手遮住阳光,这时一大堆瓦砾会出现在你的视野里。那是日伪时期的警察署所在地,后来被一队名叫“红姑娘”的地方抗日力量所焚毁。
这些往事,现在人们仍旧记忆犹新,因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了保卫国土而英勇牺牲的那些革命志士。
越过这些瓦砾,你会不自觉地向东走去。途中,阵阵轰鸣声钻进你的耳朵。你会看见东方红牌拖拉机正在地里翻起好像冒着黑油的土浪,一片连着一片。这时,你也许会欣喜地想到:啊!这就是人民公社化后的耕地呀!
站在高高的东面城垣上向镇内望去,你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座高大的红砖房,那里面有一眼新建的水井,井水被提取出来供给附近的居民饮用。再往西,你会看到高耸着几座烟筒的厂房,那是酿酒厂和粮油加工厂,人民公社化后刚刚建起来。酒厂南面,烟囱正在冒烟的几排红砖房,是大跃进年代建立的工农具场,算是这个镇里最大的工业企业了。它的西面是酱菜厂和医院,北面就是镇中心了。主要道路是四条长长的砂石路和土路,它们横贯小镇的东西和南北,如同一个大大的“井”字,给这个古老的小镇日夜输送着血液和力量。
镇政府就坐落在镇南面,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银行、电影院、公安局,还有书店、粮店以及一些大大小小的商店、饭店、蔬菜水果商店等等,它们都林立在两条东西大路的两旁。北面那条路是老路,路两边的商店门前都有高高低低的石头台阶。还记得我上小学时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戴着红领巾、吵吵嚷嚷地从上面跳跃着奔跑而过。尤其是在上下班时间,镇里的干部、工人、店员、教师们,还有镇边的农民不断从这里经过,给这个镇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当你正沉浸在这些热闹的生活场景时,忽然一阵铃声把你惊醒,上下班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你身旁经过。
这时,你抬头会看见晚霞已经升上天空。如果你是一位外地游客,你一定会奇怪: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为什么会满脸笑容?其实只要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家家户户的烟囱里正在冒出浓浓的炊烟,阵阵饭香从门缝里钻出来,吸引着行人加快了回家的脚步。而且,在他们的脸上,你再也见不到前两年那种食不果腹、面瘦肌黄的颜色了,人们正满怀信心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这就是我的家乡——渤海镇。
夕阳的光芒穿过朵朵白云照在渤海镇上空和四周的城垣上,洒下了一道道金色的光环,你会感到渤海镇就像一个待嫁的新娘,越发美丽可爱了。
196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