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几乎都学过《猴子捞月亮》这篇课文。长大了每每把它当作故事讲给小孩子听时,他们先是瞪大疑惑的眼睛,接下来无不大笑一场:小猴子着实无知呀。
可是,这两天我突然又感到:不知月亮有无时,还是捞一下好。
最近,我列席了省政府某部门的一个工作会议。为了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会前这个部门曾下发调研提纲。地、县、公社的一些领导也为此做了专门的“调查”,然后带着一叠叠、一本本的数据、报表来省城汇报。准备可谓够“充分”了。于是,便逐个汇报。
外面骄阳似火,室内密不透风。人们大汗淋漓,但却毫无倦意。在会议主持者的带动下,与会者纷纷打开笔记本,把汇报者说出的一连串数字、一系列工作、一大堆成绩和问题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记不准处还要发问,汇报者赶紧翻检资料,然后句读分明地再说一遍。单看汇报,真可谓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了。如此一个接一个过关,一小时又一小时马不停蹄。只有中途到会的局长例外,他似乎对会议发言的价值早已了然,一言不发,一字不记。
等大家都说完了,大眼瞪小眼地都面对局长时,局长这才深沉地张开嘴巴:“谁能就某个问题展开谈谈?比如……”
不料,本来你问我答非常热闹的会场却顿时鸦雀无声,一片沉寂。
局长以为自己没讲明白,便又操着南方口音加了一个解释:“比如就××问题,谈谈你所了解到的具体情况。”
接下来仍旧是沉默。
主持会议的处长忍耐不住,只好又重复了一遍局长的提问,并敦促有关人员发言。
但会场还是报以沉默。
局长无奈,只好退让一步:“看来大家都清楚我问的是什么了。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大家想过没有?”
有人答曰:“原因太多了。”
“讲具体点嘛。”
“领导不力、社员思想不通、专业人员太少……”
“主要原因呢?”
“主要就是没钱,有了钱啥都好办!”有人直言了。
“是这样,上面不拨钱,下面问题难解决呀!”
钱,像一针吗啡一样,使人们兴奋起来,陷于沉闷的会场顿时炸开了锅。
局长会心地笑了笑,但口气却仍旧很严肃:“我何尝不知道办事需要钱咧,但是眼下没钱怎么办?钱是条件不是绳索呀。有了钱,还得人去使用它嘛!”
说到这,局长扫了大家一眼,又问道:“你们想过解决的办法没有?”
沉默,那就是说没有办法。
“你们有过解决问题的设想没有?”听不到回答,局长不禁面带愠色,“××地区,听说你们为此刚开过专门会议。你可得谈谈了!”
“我,我……我没带那个会议的材料来。”他环顾了一下身边放着的材料,说了一句大谎话。
“我们今天开的就是这方面会议,你怎么会没带材料?概括说说也行嘛!”
“我?我没参加那次会议,说不好。”
人们不禁哄堂大笑。
局长摇摇头,又点了一将。
被点的这位行署干部许是为了防人窃笑他不深入基层吧,竟对某县的情况大谈特谈了起来。这时,只见该县的一位科长一再窥视我,而我却不由自主地汗浸衣衫。我不知局长对他所讲是否相信,并将据此做出结论和指示。我刚从该县调查回来,实际情况与他所讲的大相径庭。我不知道这位行署干部何以大言不惭?
幸好,局长并未就此做出结论,但言语已见偏颇:“就是嘛!像他们这样总可以找到出路的。否则,光摆问题,不找出路,还要我们这些干部做什么呢?”这话带有明显的怒气,以至于使出出入入为与会者办理食宿、发放电影票、安排出游车次的几名工作人员也不敢走动,暂时靠边坐了下来。
……
比之猴子,现代人可谓头脑发达、思维敏捷了。但是,他们的头脑和思维却不像猴子那样勤于探索。一面是党中央制定的许多强国富民政策,一面是基层群众的苦衷、对这些政策的渴求。二者怎么统一?政策靠什么落实?那么多的机构、那么多的干部,难道只能靠统计数字、填写报表应付会议吗?那谁来代表党、代表国家落实政策呢?猴子愚昧,并不体现在下井探月时不讲客观条件,或投身水中时忘却了危险。人之聪明,难道就表现在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坐等条件吗?群众饥渴,他们却端水自饮。下面的干部脱离实际,强不知以为知,甚至不惜以表充里,以假乱真,蒙混过关。上面的干部则满足于开会听汇报,满足于一知半解,主观臆断。从上至下无不任凭官僚主义捆住自己的手脚,结果,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束之高阁。如此说来,人们是否也应该像猴子一样,手脚相衔倒挂井口,认真地探一探月亮的虚实呢?
我想,在不知月亮之有无时,还是捞一下好。当然,这首先得有求知的欲望,从而才能有求知的动力。
猴子由于捞了一下,而变肯定为否定,找到了真知。耻笑猴子痴愚的人类何以要偏废猴子的务实精神呢?人类如果不能以猴子般的认真精神搞点调查,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知,实在连猴子都不如了。对此,猴子若先前有知,一定以为自己是人类的进化结果呢!
198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