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损失或一次性摊销(1 / 1)

重整损失或一次性摊销

有一种会计科目叫做“重整损失”,在法理上虽然属于合法但却通常被当作操纵损益的工具。通常公司会将多年来累积的开支在单一季节一次提列损失,这是一种典型让投资人大失所望的骗术。有时候,公司则是为了将过去塑造不实在的盈余所累积的垃圾一次出清,或是为虚增未来年度的盈余预先做铺路。不管怎样,这些做法的主要前提都是抓住华尔街只关心未来年度的盈余高于预期五分钱,却一点也不在乎公司当季的盈余少了五块钱的心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提醒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重整损失”科目对经营业绩所作的修正。上市公司经常会利用这个会计科目来调节利润,误导投资者(股东)。“重整损失”是保险业会计中的一个科目,在其他会计领域中可以理解为“一次性摊销”或“一次性提取”。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有一种会计科目叫“重整损失”,虽然从法律上看它是合法的,可是在实际中却通常被当作调节利润的工具。通常的情形是,上市公司会把多年来累积的费用在某个季度一次性进行处理,这是一种让股东大失所望的骗术。而有时候呢,上市公司则会把过去账面上的虚盈实亏所累积的“垃圾”一次性处理掉,为以后年度的虚增利润预先作准备。但无论如何,这些做法都是抓住了股市中只关心未来年度经营业绩比现在要多5分钱,却一点也不在乎现在的利润少了5元钱。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这种做法往往会因小失大。他指出,上市公司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是要找到愿意配合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当该公司习惯于这样的舞弊行为后,今后就会发觉与其辛辛苦苦地创造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还不如轻轻松松地进行这种账务重整来得刺激,所以今后要让他们放弃这种做法就比登天还难了。

从会计科目这个角度看,重整损失实际上应该是一个负债科目,表示已经发生的所有损失尚未支付的可能金额,包括相关成本。在实际计算损失时,除了已经支付的损失外,还必须包括潜在损失。

正因为潜在损失的损失是“潜在”的,所以如何估计究竟有多少潜在损失,就需要用到一系列正确而科学的方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保险公司就无法知道自己真实的经营成本,从而难以制定合理的保费标准。

不过这样一来,这个科目也就会被公司管理层故意用来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已经需要支付理赔损失了,可是被保险人根本就还不知道,这样的情形是常有的。

他介绍说,在企业购并案中,债务重整早就被提升到一种艺术的高度。公司管理层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债务重组来操控资产和负债数据,从而使得公司经营业绩能够平稳地虚增。事实上,在进行企业购并时,注册会计师们也偶尔会建议这些公司在会计处理方面玩把戏,有时候这种把戏还玩得很大。而这时候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往往很难拒绝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让公司未来业绩更好看一点的美意。

巴菲特举例说,保险领域中的财产保险意外险业务中就不乏这种很好的例子。公司购并时,购买方通常会趁机大幅度补提大量损失准备,好像以前损失准备科目没有提足似的。而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少提一些损失准备、变相增加公司未来经营业绩。

不过伯克希尔公司从来不做这样的事。伯克希尔公司购并企业时,当初发现多少损失准备就是多少,从来不补提。因为原来这些公司管理层都非常开诚布公,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补提损失准备的话,实际上就表明他们的美德出现了问题,这是千万不可以的。

巴菲特说,根据巴尔的摩R.G.协会初步统计结果,1998年宣布或认列的特别开支包含组织重整开支、研究与开发(R&D)、购并费用等1369项名义加总的金额超过721亿美元,相当于1997年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总利润3240亿美元的22%。

有鉴于此,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强烈建议废除“重整损失”、“强化损失准备”这两个会计科目。因为这两个科目的存在,会使得公司管理层在过去估计不当、导致过去年度的经营业绩偏高时,在最后来个一次性解决。

这样做的错误在于,这些损失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它一直都在账面上,可是公司管理层对这种损失的认识却改变了,以为可以随意玩弄这种骗术,并且明知故犯。

巴菲特开玩笑说,如果这样的会计科目真有必要存在,更贴切的名称应该叫“未能及时发现的损失成本”,或者干脆简称为“哦!哦!”。

巴菲特承认,损失提列不足是保险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即使在伯克希尔公司,也曾经在1984年和1986年发生过这样的问题,从而导致通用再保险公司2001年度一口气提列了8亿美元的累计损失。不过总的来看,和同行相比,伯克希尔公司在这方面的手法还是相当稳健、保守的。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要特别关注一次性提列、一次性摊销等科目及其数额,其中往往有调节利润的猫腻。他开玩笑说,由于重整损失科目的存在,“保险业会计可以说是一项自己评分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