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应当作费用看待
一旦采用期权形式的话,员工就很有可能对个人业绩视而不见。因为股票期权是不可撤销的,而且是无条件的(只要经理仍然在公司中任职),因此,凭借期权,即使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也可以和优秀员工一样得到不薄的收入。有了期权,他们只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还奢望什么比这更好的“激励”机制呢?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提醒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股票期权问题。股票期权和广告费以及其他费用一样,应当被看作是一项费用。他从1985年起开始,曾经多次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谈到这一观点。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上市公司一旦采用期权形式,那么员工就很可能会今朝有酒今朝醉、干好干坏一个样,因为无论他们个人的表现如何,将来总能得到期权回报的。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几十年来商业界一直在声讨那些会计准则的制订者们,因为他们一直想改变现在把股票期权反映为发行者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公司管理层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认为,由于股票期权本身的价值难以确定,所以对它的成本很难确定,干脆就视而不见了。
巴菲特认为,抱有这种观点的公司管理层不但非常可笑,而且非常荒唐。因为要知道,如果仅仅因为对它的成本难以确定就忽略不计,那么这种情形在会计核算中是非常多见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打比方说,当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广告投入为1.9亿美元,假如该公司不用现金支付广告费,而是采用股票期权的形式分10年向媒体支付广告费,你能说伯克希尔公司就不必在成本中列支这笔费用了吗?
巴菲特认为,股票期权的成本核算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从他的角度看,要计算限制性期权的成本是比较简单的,即使是计算蚀价期权的成本也不难。
例如在伯克希尔公司,如果要发行股票期权,实际上就表明将来要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究竟要支付多少数额呢?这可以把它看作是受让方能够获取的未来收益,或者把该期权变现可以得到多少资金,就这么简单。与计算飞机的年折旧率相比,确定期权价格的方法更简单。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在收购发行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时,会立刻采用等价现金补偿的方式兑换原来的期权计划。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收入中抵减被收购公司原来没有考虑到的真实的期权补偿成本。无论该公司原来认为这种期权有没有成本,现在都要把它还原过来重新计算才是。
据2002年7月14日《联合导报》报道,巴菲特说:“我相信,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能更好地回报股东。但是,如果试图玩数字游戏,或者记录根本不存在的利润或是收入,都不可能让股东满意。”
巴菲特这里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上市公司没有必要玩弄股票期权这种游戏。只有把企业效益搞上去,才能实实在在给股东以回报,任何开远期空头支票的做法都不能真正让股东满意。
2002年7月16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说,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股票价格暴涨时,巴菲特因为无法预测它们的收益曲线而拒绝投资这些股票,结果被人骂作“落伍”了。随着高科技股的泡沫破灭,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股东们终于意识到自己被管理者“抢劫”了一遍,清楚地看到以诚实和保守著称的管理者才是投资者心目中的崇拜对象。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股票期权的概念,因为或许有读者对此一知半解,甚至听也没听说过。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展股票期权交易。不过,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的配股权证,其实质就是股票期权。
从概念来看,股票期权又叫股票选择权交易,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但当时的规模很小,而且都是场外交易。直到1973年4月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开业,才标志着股票期权交易的真正形成。
股票期权的实质是一种权利,它既不是股票也不是股票指数,但是,拥有股票期权的人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按照确定的价格和数量买卖某种股票。当然,这种买卖行为就称股票期权交易了。
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可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股票期权计划就无法进入规范操作和实施,所以,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此又做出两条要求,一是必须披露该事项;二是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稀释的计算结果。
在美国上市公司中,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要求,期权计划中的主要会计问题是对补偿费用如何进行处理,包括补偿费用的确认、计量、提取、入账时间。从中容易看出,股票期权应该作为一种“费用”来对待,这与巴菲特一贯倡导的观点是相同的。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巴菲特认为,股票期权应该作为费用来对待,他个人是不主张玩弄期权这种远期支票游戏的。如果他收购的上市公司原来有股权计划,会首先用等价现金加以兑换,把它还原过来重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