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复习备考中往往会情绪烦躁,以至于无法专心复习。毫无疑问,这种情绪变化不仅会影响复习,还会对信心、自我暗示、生理功能、外部行为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最终集中表现在考试分数的偏高、偏低上。
正确看待情绪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经常有孩子考试时会超常发挥,这固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他们都有一种良好心理状态。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心理高度流畅容易超常发挥
考试的临场发挥通常有3种状态:一是发挥失常,也就是说学得多、考得少,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二是发挥正常,学多少、考多少,恰如其分;三是发挥超常,学得少、考得多,这也非个别。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在考试时心理高度流畅、非常享受整个考试过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答题热情和能力,表现出超常发挥来。
心理高度流畅的主要途径
可以说,人人都希望考试时能够超常发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刻意培养这种心态:
①强化信心。信心是考试成功的精神支柱。为此,父母要注意增强孩子的积极暗示、消除消极暗示,鼓励孩子“一定行”。
②优化情绪。主要是:以平常心来对待考试;适度紧张;积极进行自我想象,焕发良好情绪;学会放松;等等。
③学会放松。主要是:宣泄不良情绪,如加强沟通、大声吼叫、哭泣、剧烈运动后出汗;听音乐稳定情绪;深呼吸;等等。
④进入状态。主要是:自我解压;调节生物钟,如严格作息时间、固定学习时间、适应高考时间、排除一切干扰等。
⑤充分发挥。主要是: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认真做好各项考试准备;及时调整考试心态,消除和改变不利心态;等等。
考试虽然是孩子在考、情绪也是孩子的,但调整好考前情绪却需要父母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就更是如此。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帮助孩子调整好考前情绪,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调整孩子的心态。
最基本的要求是,经常跟孩子一起聊聊天、谈谈心、交流交流思想,最好是饭前饭后一起出去走一走。孩子如果愿意和你一起出去,并且乐意掏出自己的心里话,心理调节就成功了一半。
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这项沟通时应当注意策略,讲究时间、地点、条件。当孩子正在复习时,不要去“打搅”他。要选择孩子比较放松的时间,谈一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讲讲笑话,少谈考试的事。
防止对孩子过分关注
最理想的考前情绪,是模拟“自然”状态,而不是父母对他过分关注。如果孩子复习功课时,父母一会儿送去一样好吃的,一会儿问这问那,哪怕确实是关怀备至,也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的。
一旦孩子心里形成了“我要好好努力,如果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呢?”就会产生无形压力,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父母应当对孩子“有度服务”——当孩子不需要父母关心时,父母应该“躲”得远远的;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时,父母会神奇地出现在面前,这才叫恰到好处。
家人之间的情绪是会互相传染的。要保证孩子有一个好情绪,除了作用于孩子以外,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感染孩子。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情绪。为此,父母要保持一种愉快心情,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要通过稳定情绪,让孩子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这对孩子的考试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千万不要向孩子传播各种道听途说来的小道消息,干扰孩子的情绪,甚至让孩子神经过敏,成为惊弓之鸟。
要做到上述二点,父母只要自然而然地鼓励孩子“只要尽力就行了”。一方面,这是父母自己安慰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孩子减轻心理压力,让他觉得父母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从而从容应对考试。
尊重孩子
父母如果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就一定会有一个好心情。
每当面临重大考试时,孩子在学校受老师的辅导、点拨已经足够。相比而言,许多父母并不懂得怎样科学地复习、考试,瞎指挥不如不指挥。
尊重孩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尊重孩子的需求。为他创造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杜绝会客。
②尊重孩子的人格。决不做任何有损孩子人格的事。
③尊重孩子的现状。抱有一颗平常心,恰当评估孩子的能力。
④尊重孩子的意愿。尤其是在他的成绩定位、报考学校方面。
⑤尊重孩子的应对。如怎样复习、怎样安排复习时间等。
⑥尊重孩子的结果。不要以偏概全,而是要胜不骄、败不馁。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帮助他调整情绪,远不如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效果好。在自我情绪调节方面,可以借鉴的有效策略很多。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九点:
制怒术
愤怒对思维效率有很大破坏作用。当孩子遇到怒不可遏的事情时,舌头在口腔里转几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唾液会有助于冷却情绪。
愉悦术
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对复习和考试都非常有帮助。主要方法是两点:一是有知心朋友,能够说说知心话;二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
幽默术
幽默是不良情绪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幽默的孩子很少不开心。学会幽默主要方法有两点:一是要有变通的智慧;二是要有宽阔的胸怀。
助人术
助人为乐的人心理都很善良,在给别人带来帮助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觉得心安理得。这种平和情绪,非常有助于复习和考试。
宣泄术
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又无法制怒,通过发泄予以化解就变得十分必要。通常的方法有喊叫、运动、听音乐、哭、找人诉说等。
代偿术
当一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可以寻找另一种需求代偿转移。例如这门学科没考好,那就争取在另一门学科上考得好一点,以丰补歉。
升华术
通过把不良情绪升华,引向崇高境界,坏事会变成好事。例如某门学科没考好,最好的办法是把“失败”藏在心里,同时加倍努力。
放松术
当情绪不好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全身放松,轻轻闭上双眼,意念放松身上的每一块肌肉,保持微笑的表情,很快就能消除不良情绪。
照镜术
当情绪不好时,对着镜子笑一笑、说说话,同样会取得较好效果。说话的内容主要是表表“决心”,说一些吉利的话、期望的话。
就孩子考试前的具体表现来看,所有情绪调节的重点都应当放在克服焦虑症上。因为焦虑症是影响孩子发挥考试潜能的最大障碍。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考试前如何克服焦虑症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家庭气氛随和、融洽,甚至还说笑不断,孩子当然就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了。
②尽量回避讨论关于考试的敏感话题,更不要在家中挂“倒计时”牌,让孩子搞得紧张兮兮的。
③让孩子学会放松。每当复习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下,既提高复习效率,又调节心理情绪。饭后和孩子一起散散步,保证充足睡眠。
④大考前一天最好不要复习,以休息为主,并且要按时睡觉。但也不必睡得过早,否则容易睡不着,效果反而不好。
⑤正确看待考试的成功与失败。把它主要归于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利于激发学习责任感,克服自卑心理,形成较高的成就动机。
⑥要扬长避短。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要因为自己某门功课考得不好,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
考试时如何克服焦虑症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进入考场后不要东看西望,也不要前后张望。否则,容易感受周围环境的紧张气氛,会对考试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看到考卷后脑子一片空白,这时候闭上眼睛,深呼吸10~20次,一般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还是如此,干脆伏案休息5~10分钟。
③考试结束后,不要急于对答案,否则会影响到下一场考试的情绪。考完后立刻离场,既避免不必要的作弊误会,又避免影响同学。
④人的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所以,父母要关照孩子无论是考试前还是考试后,都要远离过分焦虑的同学,防止发生“传染病”。
⑤每考完一门功课,父母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应当是“今天过去了,明天的成功依然属于你!”而不是“考得怎么样”、“题目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