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小心火烛。”小时候,喊火烛的经历一直难以忘怀。冬季来临,天干物燥,大家开始防火防盗。那时候,大孩子就组织小伙伴们喊火烛。据说这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格外地起劲、积极。
一吃好晚饭,就急着奔到大队的蚕室场集中。因为已入初冬,大家都穿得棉鼓鼓的,你推我挤地在蚕室玩斗鸡的游戏。等人到得差不多了,领头的大哥就召集大家排队,高的在前面,小的在后面,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排成一条长龙,然后开始转村穿巷。初冬的夜空格外清朗宁静,寒风掠过竹林,虽有几分寒意,但孩子们却热情高涨,全无半点退却:“灶——仓——清清,水——缸——满满”,“前——门——撑撑,后——门——栓栓”……清脆的童音时长时短,时高时低,在宁静的村庄上空回旋。
当时还懵懵懂懂,对喊的口号一知半解,“寒冬腊月”有的喊成了“湖东腊月”,因为隔壁有个村巷叫湖东湾里。一圈下来,脚底手心已经热乎乎的。第二轮喊火烛又增加了不少成员,有时还会窜到要好的小伙伴家里,看看灶仓里是否干净、水缸里水是否满盈。
我们的村子叫白家里,除了有几次小火烛燃起,还倒真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火灾,可谓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