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冬至夜(1 / 1)

依依乡情 严行方 401 字 1个月前

今日冬至夜,糯米团子一早就已落肚,冬至祝福的各种信息如潮而来。但总觉得还有一种情结未曾打开,唯有提笔追忆,方能追寻出往日冬至夜那种稻草与米粉香味混杂的氛围和情境。

曾经在一所乡村小学呆过7年光景。那是一所条件十分艰苦的学校,食堂是两副土灶,燃料是农村常见的砻糠。两间小屋,一间烧煮,一间就餐,最多容纳下30人就餐。但就是这么简陋的食堂,却办得有声有色,菜肴也经常变换着花头,空余时间教师自己动手,包馄饨、做团子,搭配得丰富多彩,让年轻教师顿生出“上有天堂,下有食堂”的感慨。尤其是冬至来临之际,做团子过节已成为小学堂里的传统项目。

冬至前夕,黄昏的校园已逐渐静寂,简陋的食堂开始亮起灯光,老师们开始忙碌起来。两个陆姓老师都是揉粉高手,一个力大,一个手巧,老周先生在一旁加水添粉做衬匠,3个大男人一刻钟功夫就把粉揉好了。

烧饭阿姨早就把馅做好,既有荠菜肉馅,又有萝卜猪油馅。荠菜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挑的,萝卜是校园蔬菜地上种的。包括米粉,都是教师家里拿来糯米粳米,去附近磨面店加工的。

万事俱备,女教师们把学生放回去,开始动手包团子。徐老师是做团子的行家,做得又快又好,其他女教师也个个在行。

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全部告罄。那边拔风灶已煻火旺旺,小曹老师在不停地添加砻糠,一大锅热水沸腾个不停。第一锅团子下锅,就已馋得大家口水直流了。

一支烟的功夫,第一批团子热气腾腾出锅,每人两只,先热腾腾地品尝起来,又一锅团子开始烧煮。第二锅上来,大家开始放开肚皮吃团子。男教师和女教师打赌,3个人能否吃掉30只团子?结果男教师顽强胜出。体育陆老师一下子吃了12只,现在想想十分后怕,要是“吃顿落”可就麻烦了。

团子吃饱,把剩余的团子烧热打包带给家人品尝,然后打扫战场,把食堂收拾干净回家。一走出校门,顿觉冬至夜的天空是那么清朗,连田野里的风都带着团子的清香与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