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馄饨(1 / 1)

依依乡情 严行方 512 字 1个月前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你很疑惑:担馄饨是咋回事?担又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担”字,在无锡话中还用在“担面”“担糕”上,有派送的意思。遇到老人做寿、孩子婚娶、生了小孩等一些重要的日子,亲戚间甚至整个村巷上要赠送一些礼品,即为“担”。而担馄饨,是指派送馄饨,一家包了馄饨,给另一家送去,派送对象一般都是亲戚及邻居。这是江南农村一个不成文的风俗,是亲戚、邻里之间友好往来的缩影。

小时候,一年中吃不到几次馄饨,家里包馄饨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记得麦收以后,面粉出来了,大人们也有了空闲,就会想到让全家吃上一顿馄饨。

早上,大人到集镇割好一块肉,一般都要选肉膘厚的买。肉皮熬汤,肉膘熬油,精肉与青菜、韭菜做成馅。大人剁好肉糜,拌好肉馅,就去上工干活了。小孩子就提着面粉篮子去街上生面店排队摇馄饨皮子,井然有序地等候着皮子从机器里出来、切好。面店四周都是店铺,在等待的间歇,可出去四处转悠。

待馄饨皮子摇好,便和同去的伙伴一路飞奔,回家用毛巾盖起来,把锅洗涮干净,灶仓旁搬满柴禾,静等大人回来。

中午,大人终于收工,一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包馄饨的包馄饨,做汤料的做汤料,烧开水的烧开水,灶间热气腾腾,烟雾缭绕。

那时候,我们已经学会包馄饨,但大人还是不放心,生怕煮的时候皮和馅散开来,端出来的馄饨没有卖相,所以只能做些下手的活。但也是乐得屁颠屁颠,毕竟馄饨也是一顿美味佳肴啊。

我家个个饭量大,一顿最起码吃个二三十个,我记得我最多的时候吃过三大碗,有40多只。

待馄饨下锅,看着锅里馄饨翻滚的样子,我们早已馋得口水直流了。但第一锅烧好,自家人是轮不到吃的,必须给伯伯叔叔家及最熟识的乡邻端去。

我最喜欢给阿毛娘端馄饨了,就在隔壁,几十步路,虽然个小,但一大碗馄饨端在手里还是稳稳当当的。实在馋极了,就偷偷地在路上喝口汤(也能减少一点份量)。阿毛娘和蔼热情,收下后总要夸奖几句,还会找点零食给我带回来,顿时成就感倍增。

馄饨担完,一家人才开始大朵快颐,其乐融融。轮到别人家担馄饨,小孩子虽然只能尝到几只,但也十分欢喜,毕竟又吃到了馄饨。几只馄饨伴着饭菜吃下去,那种美味简直无法言表。

如今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馄饨已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便饭,已经失去往日的光彩。加上拆迁买房,原来的村子已不复存在,新的邻里之间也少了昨日的那份亲近和熟识。担馄饨已成为历史,但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份充满乡土气息的友情和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