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性病率:真实数据根本就统计不到(1 / 1)

据统计,我省今年三季度性病病种构成仍以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为主,三者之和约占总病例的94.54%。年龄分布以20~40岁最多,占总病例的70.89%。职业构成前三位是工人25.03%,干部17.43%,农民16.87%。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干部患性病人数有较大比例增长,上升至第二位。传染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75.66%。性病患者中已婚者占多数,为74.14%。

——摘自某公开报道

性病是一种骇人听闻的传染病,至少在许多公众眼里是这样。因此关心性病率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但因为潜伏在它背后的社会因素多,更在于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文明程度。

广播电台、报纸、小广告、巴士广告中整天都在那里宣传什么性病啊、性功能方面的话题,虽然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都是唯利是图的不良媒体和医院在共同“演戏”,但依然会从连篇累牍的报纸、一说就是几小时的电台节目中分明感到,自己所处的这个城市已经被性病“彻底包围”了,以至于一些年轻人早早就患上“**恐惧症”。

谈到性病率,首先要从性病率的概念说起。所谓性病率,是指性病发病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然而,许多有关性病率的统计数据却故意混淆这一概念,把性病发病检出人数与送检人数相比,从而得出性病率居然高达20%、30%,甚至70%、80%以上这种危言耸听的结论来。

性病的全称是性传播疾病(英文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缩写STD)。顾名思义,性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方式传播的,它的范围包括20多种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有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沙眼依原体、软下疳、**疱疹、滴虫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由此可见,公众如果一听说性病马上就把它与艾滋病、梅毒等同起来,并把性病患者想象成“**”一族,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对的。

根据惯例,性病率一般是用10万人中有多少患者来表示。那么,我国的性病率究竟有多高呢?

据国家卫生部的数据,我国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中反映,当年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有0.74人,10万人中的死亡率是0.30人,病死率40.14%;淋病的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有11.08人,死亡率和病死率很小;梅毒的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有15.88人,病死率0.03% 1。

又因为2007年末我国总人口是132129万人 2,据此可以推算,2007年末我国仅仅以上三大性病的患病人数就有13212.9×27.7=36.60万人。

那么,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原来,它只是根据各医院上报的病例逐级进行汇总;更由于这些上报资料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而大量的性病诊治是在私人承包诊所和无照经营的黑诊所中进行,更不用说还有一些性病患者根本就没去医院治疗,所以实际性病患者要比这个数字多得多。据我国专家估计,应该在10倍以上 3。

2006年4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室主任陈祥生在重庆透露说,最近10多年来我国性病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高达20%~30%,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家在2008年末预测,2010年我国仅仅艾滋病患者人数就会上升到1000万人 4。

据2005年我国官方统计,我国感染性病的人数有70万人,性病已经成为我国5大传染病之一,性病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即:性工作者、同性恋者、嫖娼者 5。

例如,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报告显示,在2004年和2005年公安部门送往杭州市性病防治中心进行性病检查的462名女性性工作者中,78%患有不同程度的性病,尤其是其中还有2例女性艾滋病患者被释放后仍然在从事性服务,最多的每天接客14位,同时感染2种或2种以上性病的占10%~20%。

在这些性工作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49岁,已婚者有187人,占总数的40.48%;未婚者有275人,占59.52%;离异者有1人。与女性性工作者的患病率相比,嫖客的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占这次调查总数的40% 6。

在广州,全市一共有78个性病监测点监测上述8种性病。2005年的数据表明,当年广州市8大性病中,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和尖锐湿疣的病人最多,分别占45%和20%;除此以外就是淋病、梅毒,分别占14%和12%。他们主要是通过直接性接触传播的,也有少数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用品、浴巾、浴盆、抽水马桶等传染的。由此,广州市的性病发病报告例数高居全省第二位,紧随深圳之后 7。

性病患者除了上述三大职业倾向外,还有越来越年轻化趋势。

据新加坡卫生部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新加坡年轻人中的性病率比例已经提高1倍,尤其是女性患病率已经超过男性。具体数据是,新加坡15~24岁的年轻人中患性病的比例,已经从1988年的每10万人中有231人增加到2007年的418人,增长80.95%。

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在于现在的年轻人性经历提前,所以随之而来的是性病率发生比例也提高了。

据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和教育部2006年的一项调查,在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中4%的学生有过性经历,其中1/4处于**活跃状态(即在过去一年中**次数超过5次)。2000年新加坡女性患性病的比例还只有每10万人172人,2007年就一路攀升到479人,增长178.49%。与此同时,新加坡男性患性病的比例则从2005年开始有所下跌,2007年为每10万人中362人 8。

不容否认,性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发病最广泛的种传染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彻底治疗,不但会损害人的**导致不育,还可能损害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导致死亡;不但会危害个人健康,而且会殃及家庭、遗害后代、危害社会。其中有些性病如尖锐湿疣、**疱疹等,一旦染上很难治愈。

经典性病只包括5种,即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也称为第一、二、三、四、五性病。

在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有8种,它们分别是:梅毒、淋病、**疱疹、尖锐湿疣、软下疳、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艾滋病。

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主要是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主要不是性行为传播,但因为大多数国家把它认定为是性病,所以在我国也把它纳入性病范围;疥疮、乙型肝炎等疾病虽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是性病,可是在我国的主要传播途径不是性接触,所以我国并不认为它们是性病。

性病既可以由病毒、细菌引起,也可以由寄生虫引起——由病毒引起的性病主要有**疣、乙型肝炎、**疱疹等;由细菌引起的性病主要有淋病、梅毒等;由寄生虫引起的性病主要有疥疮、滴虫病、阴虱等。

性病自古以来就有,道理很简单,有人类就有**,并且**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有**,就可能会出现通过性接触产生的性病 9。我国古代医书中记述的“淋证”、“疳疮”、“霉疮”等,都是今天所说的性病。

当然,有些性病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增多、性行为更随意,从国外引进的。如梅毒是13世纪由葡萄牙商人传入我国岭南地区,然后从南至北蔓延开来;艾滋病则是20世纪80年代才被认识的一种最早在同性恋者中传播开来的现代病。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性病在我国迅速减少并一度消失。直到70年代末,才重新出现并迅速蔓延。1980年我国报告性病48例,2000年为859040例。其中男性500716例,占58.29%;女性358324例,占41.71% 10。

同样是性病率统计数据,每个人对它的了解和评价各不相同。例如比较有意思的是,既有境外人士通过对此数据的了解,警告同伴们不要随便“北上”,以免染上性病;也有国内部门表明自己是如何降低性病率发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软环境”来看待的。

例如,泰国某媒体就报道说,广州某大型桑拿洗浴中心为130多名“骨女”(按摩小姐)进行体检时赫然发现,其中有超过80%的人患有梅毒、淋病、湿疣、非淋病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其中10多人已经严重到必须住院治疗的地步,所以强烈呼吁泰国那些“喜欢寻欢的男士”去中国时要“洁身自好” 11。

而与此同时,我国某地一家省报则刊登报道说,该省某市作为我国重要旅游城市,是如何吸引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男士到该省××市相亲的,××市每年嫁到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妹”都在千人以上。为此,该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特地加强涉外婚检工作,1999年在1400对涉外婚姻婚前检查中查出梅毒患者2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例,责令她们必须在治愈后才能结婚,以此来证明该市是如何“确保××(市)‘出口’新娘的健康和‘质量’”的 12。

容易计算,这些“出口新娘”中的性病率比例高达2%,折合成10万人中有2000人。

说到这里,话题稍微展开一下。性病率统计数据的高低,当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些“出口新娘”的“质量”,但该市在新闻报道中明目张胆地采用这样的文章标题,很容易给人留下一种把“新娘”当成“出口商品”、把境外当事人看做“顾客”的印象。

而且从报道内容看,在这种涉外婚检程序中,该市对出口的新娘认真检查她们的性病率,而对进口的新郎却矢口不提,似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对等起来看。实际上,这并不符合《婚姻法》、《母婴保健法》和有关部门关于涉外婚检行政法规的规定。

要知道,在这些出口新娘有可能患性病的同时,那些进口的新郎倌也同样可能患有性病,甚至说不定患病率还更高呢!

由此延伸开来看,性病率这个统计数据与其他统计数据相比,它天然会令人用一种“暧昧”“有色”“谄媚”的眼光来看它。也正因如此,要想得到真实的性病率恐怕比登天还难。

【解读点睛】

性病率的官方数据只不过是实际发生率的十分之一。只有明确性病率指标的统计范围和性病概念,才可能对该数据有一个客观认识。

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国家统计局编。

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国家统计局编。

3 向江微:《我国性病发病率20%~30%增长,感染者主要3类人》,中国新闻网,2006年4月22日。

4 张羽:《2010年我国艾滋感染者将达千万,政府态度变务实》,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2008年12月1日。

5 向江微:《我国性病发病率20%~30%增长,感染者主要3类人》,中国新闻网,2006年4月22日。

6 宋意丽、施水泉:《杭州最新调查:78%女性性工作者有性病》,青年时报,2006年12月20日。

7 《深圳性病率广东第一,患病多低收入者》,新快报,2006年4月3日。

8 《过去10年间年轻女性患性病率增1倍》,泰国世界日报,2008年9月17日。

9 统计资料表明,90%以上的性病是通过**(包括**)直接传染的。

10 李遇梅:《什么是性病》,镇江日报,2007年4月20日。

11 《广州骨女性病泛滥》,泰国世界日报,2007年11月21日。

12 秦晖:《谈“‘出口’新娘保证‘质量’”》,南方周末,2000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