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的一大特征是花别人的钱,反正不用花自己的钱,于是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到最后,最倒霉的是谁就一清二楚了。这种情形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在政府中可谓比比皆是。为了说明问题,这里举一个读者最熟悉不过的、我国数量有好几千家的团购网加以说明。
所谓团购网,是指专供集体采购的网络组织平台。通俗地说就是,一群互不相识的顾客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来聚集资金,从而提高与商家的谈判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取得最优惠的供应价格。而商家根据量大价优、薄利多销的原则,也确实会给予较低的价格折扣后个性化服务。
而这样一来,团购网要想获利就必须使用两大必杀技:
一是争取越来越多的顾客,因为只有顾客数量多了,平台才会更多地拥有与商家谈判的话语权。在这其中,团购网最惯用的伎俩是给顾客价格补贴,如某团购网开出的条件是满20减7元、满35减12、满50减18……,这也就意味着这家订餐平台只要有人订餐,就必须给每个用户补贴至少7元钱。7元钱虽然数额不大,可是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就是一天的交通费了,不省白不省;而顾客呢,在“省钱就是硬道理”的号召下,也会谁家给的价格优惠就去找谁,忠诚度极低,从而让团购网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二是争取越来越多的商家,因为只有商家数量多了平台才会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吸引更多顾客。所以能看到,经常有不同团购网站的地推员工在“扫街”抢夺餐馆时大打出手;一旦抢到餐馆名单,便要求签订排他性协议,以此来巩固市场。而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餐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开出的条件越来越高,更妄谈后面的产品质量了。它们有恃无恐,你不要我,自然有人要,胃口吊得高高的。
理想的状态是,团购网在这两头压榨中“吃了原告吃被告”,从中分到一杯羹,并且这块利益越来越大。例如,团购网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有以下6种,分别是商品直销、活动提成、商品展销、广告宣传、出售会员卡、分站加盟、融资收益。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前面的争取顾客还是争取商家,它都必须巨额烧钱才行。
钱从哪里来?主要是那些一轮轮的风险投资。虽然团购网现在不但没有盈利,而且还巨额亏损,可是这些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脑袋瓜就是与人不一样,它们打出的口号是不在乎你现在有没有盈利,而是更关心你15年后的发展。可是,15年以后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看得清呢?于是它们只管烧钱,而且是比赛烧钱,似乎谁烧的钱多谁就越光荣、越伟大。
但归根到底,团购网的这种局面将无法维持下去。因为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如果他本身没有造血功能,只能单纯依靠输血、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一旦输血跟不上或拔掉呼吸机,马上就会一命呜呼。
例如,2015年8月某团购网宣布融资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多,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数据水分较大,实际融资可能在4亿美元);而另一家同行也据说一个月就烧掉6亿元人民币,年初融资的6亿美元估计已经烧得差不多了。令人担心的是,在这些团购网一轮轮天使投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背后,就在每一轮风险投资投入时都希望后面有新的资本进来接盘,可是如果哪一天没人来接盘送至上市了,这个庞氏骗局马上就会垮台,马上会把最后一棒交给最终参与者。
别看6.3亿美元是个巨额数字,可是平均分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还不到3元钱,所以,即使是这样的巨额投入依然看不到一点水花。试想,今后还会有多少个6.3亿美元会砸到这一眼望不到盈利前景的团购网、打车软件、外卖O2O上去呢?
接下来看看国外的团购网是怎么运作的。外卖鼻祖Grubhub主要是提供订单信息与技术,至于配送,是由餐馆自己或代理商完成的。在美国市场服务意识、诚信环境、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宏观背景下,这种运作方式同样能够为确保服务质量提供保障。[1]
[1]《外卖O2O烧钱“已到丧心病狂的地步”》,载《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