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高地出现沦陷(1 / 1)

庞氏骗局 严行方 735 字 1个月前

与法律的硬约束相比,道德强调的是一种软约束。通俗地说就是,你只能对那些讲道德的人讲道德;如果对方根本不道德,讲道德对他来说就是没用的。就好比说,你会叫醒睡着的人,却永远叫不醒假装睡着的人。

2016年8月轰动全国的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猝死案,6名嫌疑人均来自福建或在福建长大,其中3名来自“诈骗之乡”安溪县,当地村民居然就“以骗不到钱为耻”。

言归正传。这些年P2P网贷平台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庞氏骗局,它们从设立之初就是为圈钱而生的,所以早晚要跑路。当其中一家稍微讲点“道德”的平台被网友戏称为“最具业界良心”时,还是令人有些新奇。

那是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的P2P网贷平台鑫利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5年11月23日跑路时特地在官网上发布一则“跑路公告”,内容是两张已经清空的办公室照片;而在此之前的10月1日,该平台已经发布过一则“清盘公告”,称,由于运营思路出现问题导致股东撤资,且线下业务产生坏账,加上之前一段时间遭人恶意举报,“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清盘,所有的提现于10月31日之前处理。”这表明,该平台还是愿意偿债的。

经查,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可是2015年7月就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平台8月3日才上线。也就是说,它只运作了3个月便跑路,很可能是早就预谋庞氏骗局了。从道理上讲,发布“跑路公告”属于信息披露,并不违法,只有真正发生跑路行为才是违法的;但这一做法也显示出该平台的不成熟,与是否有“道德”无关;因为从道理上讲,这时候发布停业公告及相关后续安排才是更合理的。[1]

这里顺便插播一下P2P网贷的概念。所谓P2P网贷,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个人对个人的贷款。P2P的英文全称是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网贷是指网上信贷。在这其中,通常会涉及到四个方面:投资人、借款人、撮合平台、合作机构(如担保公司,资金管理公司等)。目前P2P网贷最典型的模式是“按日计息,按月付息,到期还本。”

话说故意设置骗局的道德高地为什么会沦陷?说到底是金钱成了某些人的终极主宰,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进入了“笑贫不笑娼”时代。

在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别主要体现在能不能吃得饱。当人的赚钱能力和空间部分释放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迫使其他人迫于竞争和生存压力去拜金或必须拜金。一些有足够资源拱卫自己体面的人看上去会有“道德”,而更多的人则把道德视为虚词,因为它不能解决自己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举例说,一位年薪15万的人买早饭路过时看到地上掉着的1元硬币,就可能不会与同时看到的环卫工抢着去捡。

许多行骗者特别看重与周围人相比自己的财富是多是少。在立案、破案率很低也即被抓住的可能性很小的背景下,他从事骗局失去的只是道德枷锁、获得的却是用金钱标价的享受和身份,又何乐不为呢!

说到底,法律是上等人制定的,而庞氏骗局的做局者很少有上等人,他们更不会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就好比城管群殴小贩,网上哪怕再群情激奋,城管内部依然会认为这是惩治占道刁民的必杀技。对于庞氏骗局的行骗者群体(包括高层以及所有上线)来说,用道德标准来指责他们基本上不会有效果,因为任何价值体系评判某个群体时都会“帮亲不帮理”。要想根治或减少庞氏骗局,最重要的是提高识别能力、远离不劳而获;其次才是法律,但这也不是灵丹妙药。[2]

[1]余雪菲:《一P2P平台高调发布跑路公告》,载《京华时报》,2015年11月26日。

[2]孙旭阳:《道德是如何在“诈骗之乡”失效的》,腾讯网,2016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