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喜欢咆哮的家长。一旦遇到孩子出现了问题、犯了小错,家长的头发立刻呈着火状竖立在头顶,分贝立刻超过了120,连帕瓦罗蒂都不能与之抗衡,恨不得连楼顶都要震裂。而每次咆哮,孩子的五脏六腑都被这巨响震得四分五裂,难以愈合。
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要钻进老鼠洞里,躲在深深的地下,免得被这地震的灾难拆碎。
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喜欢唠叨的家长。在餐桌前坐下准备吃饭就开始唠叨:“洗手了没有?打肥皂洗了没有?吃饭得坐端正!别把手往碗里伸!夹菜胳膊抬高,别把袖子落在盘子里。嘴角饭粒擦掉!多吃青菜,少吃点肉。差不多了,喝点水!看你掉的到处都是。不要乱翻菜碟子,多没礼貌。手上好多油,快拿纸巾擦擦……”
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要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在沙子里,这样世界就清净多了。
有一个爱唠叨的妈妈,就会有一个选择性耳聋的孩子。如果你跟孩子说:“冰箱里有巧克力,你可以把它吃掉。”小朋友会立刻跳起来冲向冰箱,并且马上执行你的命令:吃掉巧克力。如果你跟孩子说:“快点,快点,收拾好你的玩具,我们要去洗澡准备睡觉了。”你会发现,小朋友还在意犹未尽地摆积木,对你的命令自动忽略。纵然你催十遍,他还是听不见。除非你暴跳如雷,大声呵斥,甚至威胁他,再不收起来就把玩具统统从窗户扔出去,他才慢吞吞地噘着嘴巴爬起来往浴室走去。因为他知道,催促只是你的习惯性动作,并没有实质性的操作,至于把玩具从窗户扔出去,那纯粹是恐吓,从来没有兑现过……
心理学家证明,0~3岁的孩子需要的是示范。你想要让孩子勤洗手,那么你就要做给孩子看。每次吃饭之前都牵着孩子的小手去水池边,你打肥皂,孩子也打肥皂,你两手十指交错搓搓搓,孩子也会十指交错搓搓搓。你想让孩子将碗里的饭吃光,你也要每次把饭吃光,然后把干净的碗展示给孩子看:“瞧,我吃光了哦!宝宝碗里的米饭吃光了没?”
4~6岁的孩子,不仅需要示范,更加需要指导。这个时候的孩子,语言发育水平飞速提高,理解能力飞速提升,词汇量的积累是一生中最多、最快的时候。我们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吼叫和催促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这是最最无效又副作用最大的方式。吼叫发脾气,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会克制,可能会杜绝。但是“唠叨”这件事,往往唠叨的本人毫无知觉。妈妈们总是觉得,这是我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可是不要忘了,“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对每个孩子都适用。
当孩子吃饭的时候用筷子翻来翻去找自己喜欢吃的腊肉的时候,你与其吼他:“别翻来翻去的!”不如心平气和地说:“别人也要吃,这样不太礼貌。”
当孩子低着头吃力地拉拉链,可是拉链锁头总是不怎么听话时,你与其替他拉好,不如告诉他,如果一只手拽着拉链底部,把拉链拽直,拉锁就会顺利拉到顶了。
当孩子出门之前眼看天手摸地地磨磨蹭蹭时,你与其不停地催他快一点,不如就规定个时间:“宝贝,再过五分钟我们就出门。请你在五分钟内穿好外套和鞋子。五分钟后,妈妈不再等你。”
当孩子跟你出门做客的时候,与其整个过程中不停地催促和规范,不如出门前就讲好每个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出门在外,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教训孩子了。6岁的孩子也是需要面子的。
当到了洗漱睡觉的时间,孩子还在乐滋滋地摆积木的时候,不妨跟他玩一个让积木回家的比赛。看看谁摆回盒子里的积木最多,快乐地结束游戏,愉快地开始洗漱。
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恐吓、威胁、咒骂、催促甚至惩罚,远远不如跟他们斗智斗勇、曲线救国来得有效果。还能保护孩子那颗看起来一无所知无所痛痒,其实非常脆弱敏感的小心灵。
不要狡辩说:“我的孩子不一样,他油盐不进,根本不听我的话。不吼、不骂是没有效果的。”那么亲爱的,回过头去想想,你是怎么把孩子训练成对大人的道理充耳不闻,游戏不感兴趣,反而喜欢听吼和骂的。我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找骂和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