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刚调到新学校,学校缺数学老师。校长语重心长地跟我谈话,哭诉学校各种难处,让我发扬风格。我心一软,就答应了校长,改行教了一年数学。真是人一心软就容易犯傻呀。数字对于我来说从来就是过脑子不留痕迹的。这辈子就背过了一个电话号码,就是我自己的号。为了永久记住它,我就从来没换过。让我这么一个数字盲去教数学,真是压力大呀!
那时候,珠心算正好在全国数学启蒙培训产业中巨热门,班里有一半的孩子在辅导班学习珠心算。教这帮大脑提前开发并且过度开发了的小家伙们,可算是费了我老大劲儿了。珠心算的运算方式是从高位数开始加起的,孩子们背的是珠算的口诀,算题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是算盘珠子。学的时间最长的孩子,大概有一年多,口诀滚瓜烂熟,脑子里的影像已经基本形成,心算已经掌握得很流畅了。这些孩子你再让他从头学10以内的加减法,那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无趣了。要命的是,虽然做加减法题他们驾轻就熟,可是思维受到了禁锢,做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运算时,他们脑海中的运算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教师再启发,他们也只能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去计算。如果按照数学课本的逻辑,从低位数开始加起、减起,他们脑中建立起来的逻辑概念就要全部打翻重新洗牌,这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过程艰难。而没有学过珠心算的孩子,他们得出答案的方式就会有很多种,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摆学具,会自己得出求解的方式方法。这种过程,是一种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没有比学会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更重要的了,算出正确答案只是求解过程的必然结果,这倒是没有那么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出现错误才是最好的学习、求知过程。
那些学珠心算学得一知半解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更加不容乐观。本身背口诀、反复算数字,就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儿。过早地接触这些东西,孩子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好奇心就大打折扣。他们学珠心算没有学到炉火纯青、见题就能报得出数的地步,那自豪感、成就感就压根儿没有,得到的只有对运算这件事的反感或者无趣。这能指望他们对数学课产生兴趣吗?我问我们班孩子,喜不喜欢学珠心算。二十来个孩子,没几个喜欢的。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让他去学珠心算,就是为了考级用。我问那个珠心算学得最好的,也是主动喜欢去学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珠心算。她跟我说,因为能算出这么难的题大家会夸她是小神童。一脸的自豪和对数学的不屑一顾。
其实,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珠算。那时候全国上下都有珠算课。每天,每个人脖子上都挂一个巨大的算盘子上学。珠算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从1加到100也练得超级溜,结果,大学没毕业就全部还给小学老师了。而那时候学会的用算盘珠子玩顶珠游戏,却一直没忘,现在拿出来玩,没准都能赢。只可惜,这年头哪儿找算盘去呀!计算器都面临淘汰了,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都把圆周率算到五万亿位以后了。这年代,还拿口算和心算来折磨五六岁的小朋友,真是搞不清楚理由。珠心算算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改良,值得提倡,但是方式方法、目标对象都不那么准确。都说学珠心算是锻炼左右脑的配合、开发智力。那人家还都说弹钢琴开发智力呢,全国多少科学家、发明家、成功人士小时候是学过钢琴、练过珠心算的呀?
智力的开发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建立在影响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把珠心算当作一个爱好、一种科学普及,哪怕学校引进,当作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非常好的事儿。可是,跟风似的让孩子学珠心算,专门为了考级,或者让人家觉得孩子才这么一丁点儿心算就能这么牛,培养一个伪神童,那就太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