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俗语:“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这倒不是有意夸赞自己,或嫌弃相濡以沫的妻子,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比较自信自我,这是从心底上蔓延出来的气韵,非常的魄力。同时,五千年文化浸染的中华民族,许多女性囿于尊夫、从夫、顺夫的传统禁锢之中,思想难以开拓,情感相对内敛,因此,夫妻情势上易刻板、遵从,或有时就难免少了些许美好的情趣。贤良,淑德,温婉,这样的妻子可以持家,安家,兴家,是男人心中的贤内助,但,却不是男人爱情故事中的良人,也就有了“老婆是人家的好”的诸多遐思和幻想。这样的感情定式,却被梁思成一句话语推翻了:“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只要是关乎林徽因,那就一切都好,在梁思成的世界里,林徽因占领的不是一席之地,而是整个高处的经幡。
婚前,他问她:“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她答道:“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缘来如此,他们完整,完美的一生给予了当初誓言的全部诠释。
她对他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作为她的丈夫,作为一个男人,他听后非常震惊,心中有如烈火锻造,一夜痛苦不堪的折磨,但是,他冷静思索一晚后,毅然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这是对妻子何等的心灵爱护和情浓真挚啊,他是梁思成,是爱了林徽因的梁思成。林徽因的坦然大胆和毫无保留,丈夫即是知己,也是大哥,更是当事人,如果林徽因走传统女子的保守路线,不公开,不诉说,无非演变成“相思苦熬”,对三人都不公平,再者,说不定也会增大“婚外情”的机率,这是无法预测的情感走失,恰恰是这位开明的新式女性,将丈夫作了真心人,诉情,诉苦,诉茫然,并没有似其他女子的故作和扭捏隐藏着。人的情感一生都很复杂,在心灵上从一而终的人极少极少,岔路口总会有,只是在岔路口遇到的上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路盲人”的决定,或遇人不淑,或刚好巧遇智者、清者、明者,那便是福分和运气了!
梁思成此刻扮演的角色重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确是一位上师,明了,看得清原委,也懂得妻子,懂得人性的真实,所以,他为爱放行!他为妻子能收获更大的幸福而退步。这一做法,打动了思想动摇中的林徽因,她不但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中说了一句让梁思成终生难忘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就如当初婚前的诺言,铿锵有力。后来,林徽因将经过原原本本说与金岳霖,这位智者叹道:“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这样的性情同样坦坦****,令人钦佩,三人并没由此产生芥蒂,反而更放心,更关怀,更坦然。正是因为林徽因的情感处理方法和技巧,让她和梁思成的婚姻走到圆满的终点。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感情和婚姻,或许有许多人从心里都会暗自问到:“他们是真的相爱吗?是真正的幸福吗?”
一位是梁启超的大公子,一位是林长民的长女,他们同样出身名门,门第自是不说,两家都是以书香传家,瀚文弄墨,梁启超和林长民都是学问家中的骄子,二人都是名高才显贵不可言。其子女一个是清华才子,理科佼佼者,兴趣爱好广泛,多特长;一个是面容美好的才女,文学文艺女青年,见闻颇多,研究宽泛;这样的一对金童玉女,这样的家世背景,就撇开政治联姻的俗套说法,也不失为好姻缘。尽管梁启超的说法是“尽管两位父亲都赞成这门亲事,但最后还是得由你们自己决定。”但是,这个联姻,却是既定事实,没有特殊的外界干扰,林梁两家都不可能悔婚。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的更好的婚姻!
梁思成学建筑学,是因为林徽因喜欢,爱屋及乌,这算不算是一生倾情奉献呢!
林徽因的美好,让梁思成也是紧张的,虽说两家说定了这事,但是世间事是万千变化的。他们的情感稳固,也许,有两件事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两人出国留学前,梁思成骑摩托车摔断了腿,据记载,是梁思成和弟弟一起去参加游行途中不幸受伤的,也有说法是林徽因因为想吃橘子,梁思成为林徽因买橘子途中摔断的;后者提法这毕竟是传言和猜测,就梁启超给大女儿思顺的信件来看,梁思成是参加1923年“五七”国耻游行受伤的,后来多以此提法来定位梁思成腿伤的缘故。梁思成的腿断,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是,却赢得了林徽因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计性别之嫌,周到关怀住院中的梁思成,做得细致,周全。梁思成母亲曾认为不妥,未过门的媳妇就一点不避嫌的照顾,与传统和体统不符,还有些许埋怨和想法,倒是林徽因也不在乎这些念叨,一如既往的对待病中的梁思成。想来,梁思成心里是幸福极了,林徽因这样的表现,确切无疑地将自己作了未来丈夫看待,他这是暗自欢喜中。当然,见地非凡的梁启超更为放心了。这是两人感情增进的插曲之一。
另一则便是在林长民意外去世后,梁启超对待林徽因的态度,林长民一去,林家不但少了精神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收支也失去指望。而林长民一生在金钱上虽不是视为粪土,也是干净清廉,他没有积蓄,连身后事都是梁启超在支撑着办完,随后的林徽因留学费用也便成了一个难题。这个时候的梁家并没有因林长民的去世而弃了林徽因以及林徽因的母亲不顾,梁启超写信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安抚好受到打击的林徽因,将她作了自家女儿看待,告诉她,会尽自己力量供她念完大学,这样的仁慈关爱之举,令林徽因除了感激,还在感激中真正地读懂了一位长者的胸怀与博大,无疑为梁思成爱情长跑中增加了助推的动力,但是,并非俗世里所言的“吃人口软,拿人手短”的顺从,林徽因是真正的遇到了自己值得交付一生的一个人,一个疼她的长辈,一个大家族的温暖。
精神的契合,一致的追求,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白头偕老的重要润滑剂,两个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甚至学术上有争议的人在一起,碰撞时溅起的花火,当是别样的精彩炫目。林徽因是一个追求真理,不肯轻易认输的人,梁思成是一个学风严谨,思维慎密的人,他们两个人都有不弄清决不罢休的科学研究态度,倔强的事业态度,恰好都是彼此欣赏的做事风范,对于感情的增进实乃“百益而无一害”。
精神世界,是一个人真正的独立王国,当有一个人可以打开你精神世界的窗口,并能长期驻扎的时候,那么,这人便是你终生的知己,你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也可以游历,他会主动地为你开凿爱的运河,泅渡你一生,一世。林徽因与梁思成,便有这样的默契和懂得,所以,感情的堡垒尽管也有烽火点燃,但能理智地止于长城之外,抵御风寒和雾霭的时而崛起。
再者,林徽因是一个思维活泼的人,行事作风干净利落,谈吐犀利、快人快语,朋友圈子广泛,深受男士精英的崇拜和仰慕,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是话题的制造着,话题的引导、主导者,话题的中心人物。因此,她在场的时候,梁思成通常是静静地配合自己的妻子,为在座的朋友们沏茶,或在侧安然听他们高谈阔论,他很少能插上嘴。这样的情形下,这样的场面中,梁思成累吗?心中有怨怼吗?妻子是众星捧月的主角,自己是默然旁听者,如果是在自己家中举办沙龙,聚会,还得亲自招呼、应酬、照顾好大家。梁思成累!但他的累却是甘愿的,情愿接受的。谁叫林徽因性格如此呢,谁叫她博学多才,倾吐滔滔不绝呢,谁叫她的丈夫是梁思成,是这个理解她,纵容她的男人呢。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和第二任妻子林洙谈到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的话题上时,她说梁思成曾道:“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对林徽因的爱和宠,造就了梁思成的累,他累得幸福,累得无法向人表白,也无法能表述清楚个中滋味。也许,他后来娶了一位平凡的女子,正说明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心结其中。他的世界里太想安静、安定、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