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定终身(1 / 1)

1921年末,游历欧洲,考察归来的林长民父女,抵达了上海。随后梁启超又专门派人迎接林徽因回北平,仍然安排她进入培华女子中学就读。这时的林梁两家,已经基本定下了两个孩子的亲事,只等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个人相处加深了解培养感情,顺理成章地走入婚姻殿堂。这是两个开明的家庭,即使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也会让孩子体验到自由恋爱的这个过程,让姻缘更加和谐,美满和稳定。林徽因和梁思成生长在思想解放、文化熏陶的家庭中,是幸运的,幸福的。

梁思成与林徽因初识时,林徽因还是娇小的小女孩模样,14岁的明媚,豆蔻般的青涩鲜妍,满目神采飞扬,似精灵般的活泼着,美好得直抵梁思成的心尖上。梁思成是梁家的大公子,即将步入青年男子的行列,他的气派作风已经非常沉稳,他谦和容易亲近于人,许多人和他都没有距离感。梁思成也是一位学识渊博且幽默情趣的人,少年时的他,与林徽因的第一次相见,他就砰然心动了。有了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的梁思成,情事上的反应必然比小小年纪的林徽因来得直接和迅速,在他的印象里,这位不谙韵事的小姑娘是可爱的,是他喜欢的。这相隔短短的几年,他们的见面带来什么样的风起波澜呢?

这一年相逢,他们都是心智成熟的人了。

他21岁,年华正盛,一切葱茏;她体态丰盈,宛若出水芙蕖般亭亭而立。

他们开始慢慢地沟通,说见闻,谈喜好,也聊起对未来的憧憬,比如对职业前景的想法和看法。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在伦敦,她的朋友可以将一座房子的样子,耐心地一点点用手中的水墨彩笔,慢慢地描摹到一个画板上去。她说,这些房子,不是单纯的建筑,是艺术和建筑融为一体的完美境界,它们是灵魂和思想创造出来的结晶体,这种表达形式厚重,深邃。她说自己以后想学习建筑艺术,当时,梁思成对于这个学科还处于懵懵懂懂的想象中。不过,梁思成非常喜欢画画,他认为建筑中需要美术的基础,正好适于他再深造的学科选择。这样的选择正合了他的心意,也合了她的理想,何乐而不为呢?梁思成决定陪着林徽因去美国学习建筑学。他们为之努力着,确定了最后的出行日期。

正当两人抛开一切束缚,即将出国的时候,一场意外阻止了他们的行进步伐。

梁思成出车祸了。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带着弟弟梁思永去参加“五七国耻日”游行活动,学生们在大街上扯起了横幅口号,为赶上游行队伍,梁思成和梁思永急急忙忙地骑着摩托车追去,当他们驶过长安街时,被一辆小轿车迎面撞到,顷刻间,摩托车翻倒,梁思成被压在车子下面,而弟弟思永却被抛得老远。车祸后的梁思成躺在地上昏迷不醒,思永还算清醒,赶紧叫了家人来帮忙,当时的梁思成脸色惨白,毫无血色,眼珠一动也不动,这可吓坏了一家子人。还好梁启超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赶紧催来外科医生,经确认,梁思成骨折了,便即刻送往协和医院救治。仔细检查后,梁思成右腿伤势很严重,一家人伤心无比。要知道,梁思成是长子,他肩负的家庭重任是不一样的,这是中国家庭的传承观念问题,长子是榜样,是顶梁柱。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梁思永身体无大碍,调理后不久就恢复了,此乃万幸。

说好了一起走,去实现梦想,梁思成的意外事故,让林徽因和他一起留学的梦,短时间泡汤了。更重要的是,梁思成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林徽因的心会动摇吗?

其实,作为未下聘的儿媳妇,梁夫人是不满意林徽因的。这中间有什么误会呢?

梁思成的受伤,倒成了他与林徽因情感加深的纽带,让本来还有些许摇摆不定的林徽因,坚固了爱情的方向和决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梁思成出事后的伤痛,倒一定程度上给他带来了幸福的希望,这次伤,他打心底觉得值了。至少,林徽因天天来陪他,也不顾黄花大闺女的矜持,帮他换洗、喂饭,随时给他讲故事,说笑话,谈外面的时事,在他眼里,这是天赐的机会啊!而在梁思成母亲眼中,这是大大的不合规矩,不守女孩子底线的表现。

梁启超则不这么看,他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对于年轻人的新派作风,以及林徽因对于儿子的照顾,那是喜上眉梢,他在给女儿的信上说:“我也很爱徽因,我已经把他当成我的女儿,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老夫的眼力非常不错,徽因将会是我的第二个成功。”这是一个极高极诚恳的评价,梁启超对这个准儿媳充满了希望,也对自己的眼光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经过一年的休养,梁思成好了起来,虽然脚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但是,他拥有了一生陪伴的爱人同志,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巩固了。第二年,两人携手奔赴美国留学,他们在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奋斗着!这一去,便是永恒牵手。

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于18世纪,是美国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历史悠久,被公认为全美最好的三所大学之一,与哈佛和斯坦福大学齐名。学校以学术学风浓厚著称,良好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在历任校长的执行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名气。学校学术气氛浓厚,各种思潮活跃,朝气蓬勃。林徽因和梁思成准备报考这所大学的建筑系,与他们同时去美国的,还有梁思成清华大学的同窗好友陈植,他们所选的专业一致,三人常一起进进出出写生、学习。

在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前,林徽因三人在康奈尔大学学习,这也是美国的一所名校。他们制定好选校的目标后,开始了补习辅导以应对入学考试。林徽因选择了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两门课程,梁思成选择了三角、水彩静物和户外写生三门课程。其实,林徽因并没有绘画和制图的基础,她与清华美术社出身的梁思成相比,几乎是“门外汉”,这对于考建筑系来说无疑成了拦路虎。而值得庆幸的是,林徽因是天生有艺术细胞的人,她与生俱来的悟性和独特的见解能力,帮助她很快地掌握了一些要领,并使之显得与众不同,效果明显,这样的领悟力,让辅导老师也赞赏有加。

当他们满怀信心赶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注册时,校方告诉林徽因,学校建筑系只招收男学生。这消息非常意外,让林徽因不得不做出其他选择。这所大学不收女生的原因是,建筑系的学生经常需要在夜里作图画画,而一个女生深夜待在画室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宾大的建筑系一直不收女生。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合计,只能先入校,再想办法。林徽因于是改报了美术专业,同时选修建筑系的主要课程,随时静待变化,她一直没有放弃对于建筑艺术的热爱。

建筑系在一幢小楼里,楼前草地,绿树,到处是风景,美不胜收。这样的环境,林徽因和梁思成非常满意,他们很快投入学习中。特别是梁思成,他秉承了父亲严肃、认真的学风,对待任何一件事或一项工作,都会全力以赴,没有任何人能打乱他的思路。有同学邀请林徽因参加户外野炊,他们都想梁思成也来参加,但是,谁也无法请动这个忘我的人,只好委托林徽因出面。而作为恋人的林徽因,实则也想梁思成同行,一是可以一起玩,二则请动了梁思成,大家也会欢欣雀跃,对她刮目相看。

于是,林徽因便作了一身野外玩耍的装扮,去画室找梁思成。梁思成一抬头看见林徽因,高兴地指着图纸说:“徽因,你来看,这柱子已经在多大程度上克服了希腊早期建筑那种大方块式的呆板。柱基和柱顶过梁的一点点改变,就使十分稳固的建筑获得了极优美的仿生物体的动态。你再看这爱奥尼亚柱,柱式多么雅致,线条多么流畅,柱体凹槽的生硬被柱顶的涡卷形装饰大大抵消。”

梁思成正兴头十足中,想与林徽因深入讨论这个作品,却听林徽因在央求自己一同去野炊,并说:“我和同学打赌了,你不去我就输了,你忍心让我输掉吗?”梁思成这才注意到林徽因的一身打扮,美丽俏皮,清爽自然。他略微迟疑后道:“今天我还有好些事要做,你还是自己去玩吧,下次咱们找个好地方一起出去。”梁思成对林徽因的语言,每次都温柔得让林徽因也说不上抵对的话,她无法撼动他心中对工作的热忱。这也是梁思成一生视事业为重心,视事业为生命的一种体现,他的意志力和恒心坚守得纹丝不动。或许,就是这样的争分夺秒学习,珍惜每一寸光阴和每一次机会,让梁思成在建筑学上有了无比辉煌的建树。林徽因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意料之中,虽难免失望,但她能理解。

爱人的心,需要暖暖地包容,也需要对他(她)的接受和认可,才能长长久久地携手一路走下去。

懂,才是爱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