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化基本概念(1 / 1)

(一)城市化一般含义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总的来说,城市化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但是,由于各个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不一致,城市化的概念也有不同的提法。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或迁移的过程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加上可以采用比较简单易行、有一定可比性的以城市地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故这一城市化定义为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但是,城市化除了包括农村人口转换和集中的过程外,是否还包括其他的过程?对此,各个学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1.城市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人类学研究城市以社会规范为中心,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由于社会规范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度量,所以少量人类学家为使其探讨有实用价值,曾采用文盲率、语言统一率及大众传播普及率作为两种生活方式的度量方法。其意思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普及化,即文盲率下降,带来高社会转移性,乡土情感随之相应减少,促使城市生活方式广泛传播。可见此种城市化度量指标是间接的,较少为其他学者所采纳。尽管如此,城市化包含生活方式转变这一概念逐渐为其他学科所认可。例如,中国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从农村来的流动人口,我国城市社会学界特别强调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认为城市生活方式若不能扩展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

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的转换

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没有产业结构的转换,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并由此产生的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就不会有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的流动。因此,经济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经济学界也重视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本流、劳动力流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注重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角度探讨一国一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3.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的变化过程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空间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表上的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其研究具有综合性。地理学除了认识到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与经济的转换与集中外,特别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地域的扩大两个方面。

另外,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展过程。因此,城市化Ⅰ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二)城市化的特征及发展特点

1.基本特征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通常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范围向外围扩展;区域内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形成城市体系。乡村向城市转变的城市化特征至少包含了4种转型:

(1)人口结构的转型。

(2)经济结构的转型。

(3)地域空间的转型。

(4)生活方式的转型。

2.发展特点

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开创了城市发展新时期,在短短的200多年内,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带动了世界经济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也为城市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后备力量。城市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其特点如下:

(1)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20世纪初,城市化还仅是发达国家的明显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形成世界规模。发达国家经过战后恢复,经济上出现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也纷纷独立,民族经济得以迅速兴起,使得世界城市人口中又注入大量发展中国家的成分。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另外,世界城市数目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发展的另一标志。

(2)城市人口以更高的速度向大城市集中。1920年至1960年,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1倍多,而2万~10万人的小城市人口比重只增加了0.5倍。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本身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在服务设施、情报信息、就业部门、对外交通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城市的增长趋势更加强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增长尤为迅速。

(3)城市地域扩展,形成许多城镇密集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猛增,使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数目急剧增加,城市职能也日趋复杂,第三产业逐渐加强,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形成城镇密集分布区。这些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骨干的城市密集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其范围内城市密布,城市与城市间地域相互交叉,甚至连成一片。这些城市密集地带地域范围十分宏大,因此也称“巨大城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