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市央企招待费凭空消失凸显制度缺陷(1 / 1)

——答《中国青年报》记者问

【焦点追问】

上市公司的招待费,2014因为在年报中过于“突出”而得到关注,今年又因“消失”再次引发公众质疑。一度引起关注的部分央企上市公司“天价”招待费,2013年却因为“被关注”而使不少企业的招待费都大幅下降。其中,2012年年报中曾经以8.37亿元“招待费”居首的中国铁建,更是直接将“招待费”这一项目取消清零,而“其他”费用却出现明显上升。

1.国企“招待费”是否应当公布?

2.招待费要求监督者签字背书,效果为何不明显?

3.公开国企招待费,制定合理的标准能提上议事日程吗?

【直面解读】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称,假如企业确实将招待费移至其他名目下规避关注,这是企业在玩财务游戏,监管部门证监会应当及时规范年报公布制度,明确公布费用的范围和明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继承说:“招待费用是企业的客观事实,公布信息是讨论招待费合理性,规划招待费使用标准的前提。”

企业就应当公布“招待费”

早在去年10月部分央企披露的中报中,中国铁建等多家央企“招待费”消失了,当时市场猜测为“故意隐瞒”,也有些人认为,中报对披露细则并没有规定,招待费也许会在年报中出现。

在年报中,招待费有的直接清零,有的不再公布。媒体发现,在已经公布2013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除了中国铁建,2012年分别以7.8亿元和3.42亿元“招待费”夺得二、三位的中国交建和中国电建,在2013年也同样未公布“招待费”数据。

“招待”费用是凭空消失了吗?媒体发现,年报中管理费用明细中的“其他”项目却出现明显上升。如中国铁建的“其他”一项从22.4亿元增加至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元,增长44%。

招待费在年报中的此消彼长,甚至消失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有网友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的聪明才智都用来作假了吗?也有网友反问,换个名目,难道招待费就合理了吗?

王继承称,公布年报是管理者和股东对企业财务约束的手段,当招待费成为一个焦点时就应当公布。在进行财务审核时会遇到手高手低的问题,由于央企的所有者缺位,单项费用入什么账仅依赖于高层管理者的判断。

李锦称,招待费是企业一项正常的开支,不可能凭空消失了,假如企业确实将招待费移至其他名目下规避关注,这是企业在玩财务游戏,是逃避舆论的关注。

签字背书去哪儿了

在去年曝出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时,国资委采取了强硬的处理办法,并创新了签字背书的监督办法,即要求监督者在监督核查报告上签字,表明签字人要对监督报告负责。

然而,从中国铁建2013年年报中消失的招待费,以及各企业淡化招待费的趋势,却没有让公众感觉到签字背书的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该管的没有人管。”李锦认为,除了追问企业招待费去哪儿了,更应当追究签字背书的问责制度。同时,证监会也应当规范与纠正年报披露制度,从明年开始应把招待费列入披露内容,使得逃避披露招待费行为变得“不合法”。

事实上,2013年的年报中招待费普遍下降。截至4月13日,共有159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其中招待费出现下降的有611家,占到1021家有可比数据企业总数的60%,同比降幅10.9%。

李锦称,在减少“三公经费”的背景下,招待费是一个很敏感的支出。不少企业认为招待费不如不说,即便减少了招待费用支出,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公布,使得股民不了解企业的状况。

公开是制定标准的前提

王继承认为处理招待费的逻辑是,既然招待费用是企业的客观事实,在向股民公布之后,股东发现其合理或不合理,监管部门再指定规范的招待费标准,让招待费有规可依,企业也不必再遮遮掩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前提是一定要公开招待费的数额和使用绩效。”王继承介绍,在国外,政府和企业对于招待费用有明确的标准,例如某一级别的接待采取什么规格,花费多少费用,明确要求在超出份额时由个人承担。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招待费的标准。

有些企业已经在行动,一家央企的管理层曾表示,从去年开始,他所在的企业对宴请等相关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包括什么级别的预算是什么标准,以及不超过多少人陪同,同时还指定了定点合作可以有更多折扣的用餐地点。

李锦认为,不规范的制度就应及时纠正,有关部门是时候为企业招待费制定标准了。

附 证监会要修改上市公司招待费披露制度

近日,中国青年报采访四成上市公司在招待费上“做假”问题,李锦认为板子不要再打在企业上,证监会也应当规范与纠正年报披露制度,从明年开始应把招待费列入披露内容,使得逃避披露招待费行为变得“不合法”。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的披露收官,从2012年的数量庞大引发争议,到2013年的锐减甚至消失,央企们的“招待费”到底去哪儿了?引起人们再度关注。

事实上,在公布“招待费”的央企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的这一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去年以来,中央企业对招待费、三公经费等的控制非常严格,在年初就给各级分子公司下达了缩减各项费用预算的要求,到年底统计,实际缩减的费用和幅度比年初下达的指标还要多。比如五矿发展的“招待费”从2012年的9606万元降至2013年的6228万元。

现在,四成上市公司敢于在招待费上“做假”,是因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招待费公开没有硬性规定。因为1998年11月推出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有所规定,但公开的范围只在企业之内。但上市公司有义务向股民如实汇报支出情况。期待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财务监督和外部审计,不仅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定期组织审计,而且让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定期向公众公布审计结果,接受公众监督,否则央企管理将失控。不规范的制度就应及时纠正,证监会为企业招待费规范与纠正年报披露制度,是时候了。

(2014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