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饱一次口福(1 / 1)

重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山城。她西望青藏高原,北屏秦岭、巴山,东据长江三峡天险,南临云贵高原,雄峻攸险,山高水长。1937年12月11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随之也就成为了内迁学校的集中地,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到重庆执教,众多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也来到重庆工作定居。熊十力就是这批“西迁大军”中的一员。

到达重庆后不久,由于住房紧张,熊十力一家和一个学生一起来到璧山县,恰巧碰到了熊十力曾经的学生钟芳铭。时任璧山县中学校长的钟芳铭见到老师,当然非常高兴,慷慨相助,将熊十力一家人安排在来凤驿住下。

稍稍安顿之后,熊十力就经常同邓子琴、钱学熙、刘公纯、陈亚三等一帮入川的学生谈论时局。有一次,他满怀信心地说:“我有一坚确信念,日本人决不能亡我国家,决不能亡我民族,决不能亡我文化!”这些话,给了学生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熊十力不仅坚持鼓励学生,同时也进行自我激励。他常常在空闲的时候,来到山边,对着山谷高声呼喊,聆听四面回响,以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勇猛精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1939年的一天,蒋介石特派两名侍从官,开着小车来请熊十力去重庆林园谈哲学问题。熊十力听说是蒋介石请他,便说:“我是一个普通人,蒋先生日理万机,何必要请我?”一名侍从官说:“如果熊先生不便到蒋委员长那里去,蒋先生来看先生行不行?”熊十力说:“我只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不懂政治,哲学也研究得不好,还是没有那个必要。”然后,不管两位侍从官如何劝说,熊十力就是不愿去林园见蒋介石。两个侍从实在没法,回去复命的时候,只得撒谎说,熊先生身体不适,不能来见面。

这年夏天,教育部筹资在乐山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聘请马一浮为院长,马一浮又邀请熊十力到书院共同主讲。蒋介石为笼络人心,派肖赞育送两百万元到复性书院。肖赞育拿着钱兴冲冲地对马一浮和熊十力说:“蒋委员长交待,这两百万,一百万补助给马先生,一百万给熊先生。”熊十力推辞说:“我的生活简单,不需要蒋先生的钱。”肖赞育只好将熊十力的一百万带回去。

类似拒收蒋介石馈赠金钱的事情,后来也发生过几次。但是,对于趣味相投的人,熊十力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1941年,梁漱溟在重庆北碚郊区山上办了“勉仁书院”和“勉仁中学”,熊十力是“勉仁书院”的导师,住在“勉仁书院”,生活非常艰苦。这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给他带来了别样的惊喜。这个人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沫若是其笔名。他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他的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3年后,他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身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得知熊十力在勉仁书院的消息后,决定前去拜访。当然,郭沫若没有空手去见熊十力,他对熊十力爱吃肉,尤其爱吃鸡的名声早有耳闻。当年,熊十力为了多吃到一点肉,骂过自己的学生,还闹出过一些笑话。所以,这一次,郭沫若特地买了两只鸡挂在滑竿上,前往勉仁书院求见熊十力。没有想到,声名赫赫的熊十力一看见两只鸡,高兴得就像小孩子,赶紧把郭沫若让进屋里,一见如故,聊得非常投入,从此成为了朋友。

郭沫若走后,熊十力吩咐妻子傅既光立马杀鸡炖汤,好好地饱了一次口福。这是自入川以来,他吃鸡吃得最香最解馋的一次。熊十力在住的方面不在意,在穿的方面也不在意,唯独在吃的方面,特别在意。但是,他绝对不是乱吃,而是特别讲究营养搭配,不抽烟、不喝酒,对当时绝对算“高大上”的罐装食品,他沾都不沾。他只爱吃糙米,吃鸡肉,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他总要想方设法在家里养几只鸡,供自己食用。

天下的吃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自己寻找贪吃的借口,熊十力也不例外。

熊十力觉得自己成为“吃货”天经地义。他认为,自己的身体与道统是合二为一的,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能传道、救国、救世。他坚信自己的这个逻辑是讲得通的,不是自私之念,而是大公之心。他曾在《十力语要初续》中说:“吾虽孤陋,犹思独握天枢,以争剥复。”他还曾经多次劝告朋友们,应当“留得此身,发明正学,以救斯人”。

他的这种思想体现得最充分的一次,是与朋友的小孩争食红烧肉。有一天,熊十力被朋友请去吃饭,在桌子上,朋友的小孩夹住一块红烧肉,刚要吃,熊十力用筷子按住,说:“我身上负有传道的责任,不可不吃,你吃了何用?”说着,硬是把孩子夹住的那块肉夹到自己碗中,坦然地吃了起来。幸亏人家孩子还算懂事,没有马上哭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