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1937年2月,熊十力的心情很好,因为他的又一部著作《佛家名相通释》在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兼任最高法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华民国法学会理事长居正的资助下,由北大出版社正式印行,马一浮为新书题签。
然而,熊十力的好心情并没有保持多久,就不得不和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一起,迎接日本军国主义所强加的苦难。
1937年7月3日,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要求立即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以打击。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由中国军队驻防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辞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中国方面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事实上,所谓的“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这时已经归队,但日军故意隐而不报,有意让事态升级。第二天早晨5点左右,日军突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宛平城。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7月8日第一时间发出全国通电,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7月17日,蒋介石也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战争的序幕。
7月下旬,日军大批增援部队到达中国,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第29军虽经英勇抵抗,但是力量相差悬殊,未能抵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击,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英勇牺牲。7月28日,奉蒋介石命令,中国守军从北平撤退到保定,29日,日军占领北平,30日又占领天津。
日军占领北平后,北平城开始了地狱般的噩梦。在北平,日本人仿效在东三省的“南满株式会社”殖民模式,成立了“华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推行掠夺政策,搞得北平市场一片混乱,物价波动巨大,民不聊生。据说,在前门大街有个杂货铺老板,没安好心,曾经借高利贷囤积了很多货物,企图发一笔国难财。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市场价格突然在几天里一路狂跌。眼看血本无归,绝望的杂货铺老板选择了上吊自杀。结果,第二天,他囤积的货物价格又突然暴涨。这只是日本人占领北平后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熊十力当然不愿做亡国奴。卢沟桥事变前夕,北京大学就已经撤离北平南迁,参与组成了后来的西南联大。那时有规定,只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才可以随迁任职,而当时熊十力仅是讲师职称,不在随迁之列,因此成了失业待岗教师,滞留在北平,只能自行想法离开。
熊十力离开北平可谓历经千辛万苦。8月的一个夜晚,已经53岁的熊十力和弟子刘公纯乔装成商人,混过日本人的岗哨,出南城,搭乘一辆运煤大货车,一直往南。坐在煤堆上,无遮无拦,车一开,扬起的煤灰直往眼鼻嘴里钻,两人顾不得斯文,黑头黑脸地相偎在一起,实在受不了,就用脏兮兮的衣袖捂住口鼻。最大的困难是在半路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幸亏车上有一块雨布,黑魆魆地沾满了煤灰,师生俩扯过来,裹在身上,结果,雨水还是把他们的衣服和鞋子淋了个透湿。就这样,师生两人一路上又冷又饿,吃尽了苦头,最终总算挨到了武汉。
回到武汉后,熊十力仍旧暂住在王孟荪的家里。几个月后,冬天来临,熊十力才回到黄冈,住在团风粮道街。
回到家乡的熊十力,引来不小轰动,许多乡亲都来看望他,打探时局,了解外面的情况。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叫段亚杰的湖北省六中学生,来得特别勤,打听的问题也都是国家大事。熊十力从段亚杰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当年他也是这样缠着从北京回到黄冈的何焜阁先生,了解天下大事,然后,一步步走上了推翻清廷统治的革命道路。所以,对于段亚杰的提问,熊十力有问必答,详细介绍了当时国内极其严峻的局势。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见久攻上海不下,便进行侧翼机动,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日军趁势兵分三路,进攻当时首都南京。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蒋介石派唐生智组织南京保卫作战,但是,由于战略和战术的失误,南京守军最后大溃败。12月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致使三十多万无辜平民死在屠刀之下。
讲到痛心处,熊十力禁不住破口大骂:“王八蛋,蒋介石,脓包、软蛋、卖国贼!他内仗内行,外仗外行,致使大片国土沦丧,人民惨遭日寇**。”说得激动时,他声音哽咽,泪流满面。
有时,熊十力还以长者的口吻教育段亚杰道:“你们年轻人,一定要加强民族观念,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依我看,当今真正能够扛起抗日大旗的,恐怕只有陕北的共产党,你们这些年轻人就应该去找共产党,跟他们一起去打小日本。”
在熊十力的影响下,这个叫段亚杰的年轻人后来果真参加了共产党,成为了抗日队伍里的一名骨干。跟段亚杰类似的,还有一个青年,叫陈道堂,也经常来请教熊十力,最终也从黄冈去了延安,参加了共产党的抗日队伍。
在团风住了4个多月后,1938年2月,熊十力带着妻子傅既光以及14岁的小女儿熊再光,离开家乡去往四川。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整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