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够安心吃鸡的日子毕竟是少数,像所有重庆人一样,躲空袭才是熊十力生活的常态。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政府的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重庆深处中国内陆,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本侵华陆军一直未能从地面进入重庆。但是,为了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从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日本空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
1939年8月初,熊十力应马一浮邀请,到复性书院担任教职。复性书院在乐山乌尤寺,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的江心中,与乐山大佛相望。这里虽然距离重庆有350公里的路程,但并非是世外桃源,同样遭到了日本飞机的轰炸。
8月19日那天,熊十力正在乐山的居所里准备讲义,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江上船只穿梭,隐约可听到船工的号子和渡轮的汽笛声,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熊十力把目光从文字上移开,转动了几下脖颈,抻了抻腰身,起身倒了杯茶,重新坐下。
正在这时,一阵凄厉的空袭警报声突然传来,将一切打乱了,接着,低沉的轰鸣声由远而近。熊十力一惊,赶紧起身,揣着讲义,又从书架上拿了两部重要的书籍,招呼妻子和女儿往外跑。可是,没有跑多远,一颗炸弹落在了居所附近。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熊十力被气浪推出老远,重重地摔倒在地,昏迷了过去。
苏醒过来时,熊十力发现自己躺在医院,妻子和小女儿在一旁抹着眼泪,自己左膝盖缠着白色的绷带,不能弯曲。原来,随着重重一摔,左膝严重受伤,血流不止。幸亏几个学生眼尖,跑过去把昏迷不醒的熊十力背到安全地带,包扎止血,空袭结束后赶紧送到了医院。
命是保住了,可是,居所却没有这么幸运,爆炸所引发的大火将房子全部烧掉,最令熊十力心痛的是,他尚未出版的积稿被全部焚毁。幸亏有一群好样的学生一直跟在身边,不然那些书稿可能永无面世之日。为了使那些手稿能够面世,熊十力的学生陈仲陆、邓子琴等花费了大量精力,最终从笔记副本中编辑整理出《十力语要》卷二。对于自己的这些学生,熊十力真是打心眼里喜欢。
其实,何止是这几个学生,类似的铁杆“熊粉”还有很多。早在1938年冬,熊十力就着手将《新唯识论》的文言文本翻译成白话语体文本。因为是意译,对内容有所增删,熊十力口授,学生钱学熙负责记录整理。到1939年冬,熊十力的另一个学生韩裕文接过钱学熙的工作,继续帮自己的熊老师记录整理。1940年夏,全书翻译完成,在学生吕汉财的资助下,印行了两百本。
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师生情分。试想,如果熊十力不是真诚对待学生,又怎么可能得到学生的耿耿忠心?从下面的事例可以看一看熊十力与学生之间那种独具特色的坦诚。
熊十力在勉仁书院时,学生李渊庭也在学校任教。有一天,李渊庭在熊十力的书桌上看到一部手稿,发现熊十力引用王船山的一句话显得很生硬,就对熊十力说:“在这里引用王船山语,语义不符,还是删掉为好。”
熊十力一听,火冒三丈,一边大骂:“王八蛋,简直胡说!难道我错了?”一边追着李渊庭,举着拳头要打人。
李渊庭也不示弱,说:“请先生再看看所引的那段话的上下文,就会明白,您讲的根本不符合原意。”李渊庭怕熊十力打人,边说边退,一直退到自己家里。结果,熊十力还是追过来,一拳打在李渊庭的左肩上。“您打我,我也是这个意见。”李渊庭不再退避,坚持说。
打过了,熊十力气呼呼地离开李渊庭的家。李渊庭的妻子阎秉华责怪丈夫道:“你对熊先生讲话的态度太生硬了,伤了老人家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该说得委婉些才对啊!”
李渊庭说:“你不懂,对熊先生不必虚情假意,那样他会更生气。我这样直来直去,他会接受的。”
果然不出李渊庭所料,第二天一早,熊十力推门进来,笑着说:“渊庭啊,你对了。晚上,我又看了一下上下文,的确是你说的那个意思,是我冤枉你了。”至此,师生俩相视一笑,和好如初。
熊十力和李渊庭所在学校经费十分困难,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都很低,仅可糊口。当时,李渊庭和妻子阎秉华已经有三个孩子,阎秉华又怀着第四个孩子,使得生活更加艰难。有一天,由于营养不良,阎秉华晕倒在自家厨房里。李渊庭将妻子送到医院后,一检查,发现胎儿已经死在腹中,而且遇到的医生竟然在病人的生命与金钱的两选中,都更加愿意抓住后者。当时,医生取出阎秉华肚子里的死婴,故意不取出胎衣,走出手术室来跟李渊庭谈判,要其先交清医疗费,才愿意取出胎衣。可是,李渊庭手里实在没钱,最终还是阎秉华苏醒后从手指上取下一枚祖传的金戒指,让李渊庭拿出卖掉,凑足了医疗费,医生才取出胎衣。
熊十力得知这种情况后,破口大骂医院和医生是“王八蛋”,并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塞给李渊庭。不久,一个叫刘汉的学生来信说,他接办了重庆捍卫中学,需要熊十力介绍几个学生过去帮助办学。相比较而言,重庆待遇当然会高出很多,熊十力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李渊庭,便马上向刘汉进行了推荐。
李渊庭到重庆捍卫中学任教后,一家人的生活果然得到了极大改善。
“真得感谢熊先生啊!”妻子阎秉华有一天对李渊庭说,“如果没有他的推荐,我们恐怕还要吃上顿愁下顿。”
“是的,别看熊先生脾气古怪,其实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大善人。”李渊庭说,“要让孩子们永远记得熊爷爷的好。”
“嗯,那是当然。”阎秉华点着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