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准备离开新疆临回京前,在西征军军营内举办了一场“全鸡宴”,以犒劳全军将士。左宗棠一生孤傲,他从小就自比雄鸡,年轻时,更是常用唐人李贺诗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当做自己座右铭,励志要成为一个能够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的民族英雄。他不但常以雄鸡自比,也酷爱吃鸡,因此每逢远行,左宗棠的身边,必定带着一个擅长做鸡的厨子。不过,令左宗棠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所带的这个擅长做鸡的厨子,可是在这次西征新疆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新疆一带的民族和民众,绝大多数由于信仰问题,都不食猪肉,也反感他人在自己面前吃猪肉。自入军新疆以来,左宗棠为了融洽军民关系,严禁手下将士再吃猪肉。可是他所带的西征军将士,忽而大多数都是湖南子弟,他们从小也没有吃羊肉的习惯,也不喜欢羊肉的膻腥味。为此,左宗棠特意命令跟随他的厨子,研究出来一款比较能够适应湖南人口味,重油、重辣、微酸的湖南炒鸡在军营中推广。也是无心插柳的原因,湖南炒鸡不但在西征军营大受欢迎,流传到民间后,也深得百姓喜欢,有的地方,更是直接把这种湖南炒鸡,命名为“左宗棠鸡”,左宗棠听说后,也是哭笑不得。
“全鸡宴”结束后,留下刘锦棠、张曜等湘军大将,继续带领湘军子弟在新疆屯田驻守,左宗棠自己则奉旨只带着金顺、杨昌濬等数人回京复命。从新疆乌鲁木齐一路向东,经吐鲁番、哈密,再过玉门关进入塞内。这一路上两千余里,沿途按照左宗棠在同治十三年率军出塞时,命令种下的一排排杨柳,经过整整七年的生长,此时已有成人大腿般粗细,郁郁葱葱,在荒凉的塞外戈壁上分外显眼。
杨昌濬指着路边的杨柳树,告诉左宗棠,沿路两千余里的百姓,不约而同的将此树称之为“左功柳”,并感慨道:“大帅,我这里有一首诗,倒是极为应景。”
左宗棠来了兴趣,便回道:“哦,好呀,你且念来听听。”
杨昌濬摇头晃脑地念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众人闻之,都拍手称赞道:“好诗,好诗!”
金顺赞了两句后,又疑惑道:“杨先生,你这首诗开头便说‘筹边尚未还’,可我们现在不就在回去的路上么,这也不应景呀?”
杨昌濬解释了一句后,又讪笑一声,如实说道:“刘锦棠和张曜两位将军,不是还在塞外驻守戍边吗?我这首诗本来是想等明年大帅七十大寿的时候,亲自献于大帅的,没想到我们提前一年就要回京了。”
听完杨昌濬的解释后,众人同时一阵大笑。
因为已经吃定了沙俄国已经外强中干,其数十艘军舰、十万兵马将云集东海纯属讹诈威胁,因此左宗棠并不是特别急于回京。因为他明白,只要自己晚回去一天,朝廷对自己控制就弱一分,沙俄国对自己的忌惮就多一分,这更有利于曾纪泽对俄谈判。一路上左宗棠走走停停,有时托病未愈不前,有时借口雨雪使得路况难行,一直走了半年时间,这才抵达西安。
这时候,曾纪泽对俄谈判结果终于出来,尽管清廷在一些小问题上,仍然对俄做出了一些让步,但在左宗棠的强硬坚持下,所有在涉疆的问题上,曾纪泽都牢牢守住了主权底线,迫使沙俄国归还伊犁及周边交通要道,总共约有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到这个消息后,左宗棠如释重负,这次加快速度回京复命。
光绪七年春,在对俄谈判已经完全尘埃落定后,左宗棠也终于抵达京城,接受朝廷的封赏。奕?奉慈禧懿旨,亲自在京城前门外迎接左宗棠,当看到一别十年的左宗棠,如今已是须发全白、面目霜寒憔悴时,不禁在心里感慨到:当朝这唯一的硬骨头左宗棠,如今都已苍老如是,将来还有谁,能在洋人的重压下肩挑重担呢?
左宗棠入京后的第三天,就被朝廷任命为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兼管兵部等职,一时风光无二。不过此时的左宗棠,已经完全不在意这些权贵虚荣,他只想在自己余生有限的时间内,抓紧做出一些实事,好为大清国留下更多,将来可以抵御外国入侵的实力和资本。他首先上书朝廷,恳请建议,将新疆地区历来施行的军府制改为行省制。因为行省制能够赋予驻守新疆的官员更多财政大权,可以方便当地官员,更好的发展当地的经济民生。唯有民生稳固,新疆才能长治久安。不过左宗棠的这纸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积极反馈,只以滋事重大,日后召集新疆官员回京述职时,再议而敷衍了之。
接着,左宗棠又建议朝廷,加速改革八旗兵将,操练旗兵尽快装备并熟练掌握洋枪、洋炮,组建新式军队。左宗棠的这番建议,虽然没有遭到其他人的反对,朝廷上下所有人也都认为,操练新兵势在必行,但是满族官员却强烈反对,由左宗棠这个汉人官员具体负责此项差事,害怕朝廷军政大权,完全旁落至汉人手中。在京城军机处敢作敢为,只要自己看不惯之事就会直言上谏,从不与京城同僚须臾应酬。因此,他在任军机大臣时,虽然深得民心,却与整个京城官场,乃至整个大清统治集团显得格格不入。由于没能搞好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左宗棠做起事来,自然也就时常受制于人,束手束脚、无处发力。万般无奈之下,左宗棠仅在京城待了半年,便上奏请退军机大臣一职,甘愿到地方上任职,也不愿继续留在京城蹉跎光阴。
光绪七年九月,朝廷答应了左宗棠的请求,外放他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在出京之前,左宗棠再度上奏朝廷,强烈建议,将新疆有军府制改为行省制。不出意外的,左宗棠的这次上奏,又被朝廷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搪塞过去。
在赴任两江总督的路上,杨昌濬看着已白发苍苍的左宗棠,一副失意落魄的样子,不禁有些心痛,劝道:“大帅,恕我直言,新疆设立行省一事,实不该你来向朝廷建议。新疆偏远,京城本就难以钳制,若是施行行省制,则新疆财政大权更加独立,更不利于朝廷控制。现在新疆那边的将士、官员,大多都是您西征军力的湖湘子弟。如果真的在新疆施行行省制,朝廷如何能够放心呢?”
左宗棠义正严辞道:“新疆官员只有掌握一定的财政大权,才能更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民生,才能更有利于新疆安稳。至于那里现在大多都是三湘子弟,为官为将那是我三湘子弟用性命拼出来的,当初远征新疆之时,别人怎么不站出来呢?”
杨昌濬本想再劝,但想想左宗棠的倔强性格,于是也只能作罢,左宗棠到任两江总督任上不久,本想想着再度将胡雪岩招致自己麾下效力,谁料却被胡雪岩拒绝,正在左宗棠大惑不解时,胡雪岩被朝廷和外国资本联合针对,仅仅几个月时间,生意就一落千丈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就传到了左宗棠的耳中。左宗棠瞬间就意识到,这是有心之人,故意拿胡雪岩来打压自己,始作俑者极有可能就是李鸿章,甚至背后亦有慈禧的算计,也说不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左宗棠西征一役声威顿起,不但挡了李鸿章的路,也让满清皇权的实际掌舵者慈禧深感如芒在背、忌惮不已,所以左宗棠心道,自己晚年有此一劫,也是时也命也。想到胡雪岩任劳任怨,为自己效力将近二十年,左宗棠断然没有弃他不管的道理。于是,一边想办法帮胡雪岩募集资金,去添平他生意上亏损的缺口,一边急忙上书朝廷,言说胡雪岩的种种功劳,希望朝廷能对胡雪岩网开一面。
光绪九年初,胡雪岩的生意彻底崩盘,由于资不抵债被治罪下狱,朝廷还责令左宗棠,亲自过问胡雪岩的抄家事项,责令他负责追缴胡雪岩巨额欠款。而当左宗棠亲自接手胡雪岩案后,方才了解了其中的各种复杂的因果。连左宗棠不得不承认,胡雪岩确有罪责,胡雪岩在为西征军收复新疆筹集军费,代表朝廷找英国人借款时,向朝廷瞒报了真实的利息,当时英国人在失去了阿古柏这一只南疆的傀儡政权后,为了不使他们殖民占领的巴基斯坦地区受到俄国威胁,急于利用左宗棠的西征军去对抗伊犁地区的俄国人。因此,胡雪岩利用这点,把英国人的贷款利息压的很低,可是在上报朝廷的时候,胡雪岩却又把自己和英国人的谈判利息说的很高,并伪造了借款合同,以此从中倒手,赚取息差。
碍于情面,左宗棠选择了在福州办公,并没有亲临杭州办理追缴胡雪岩一案,其一是彼时左宗棠正在抓紧筹备升级福建水师,使其能达到西方这样,可以跃进于世界行列的现代化海军编制。其二是碍于情面,左宗棠真的不知道如果去杭州见到胡雪岩,该如何面对他,毕竟胡雪岩此刻身陷囹圄,商人谋利有过失自不必多说,但是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自己打新疆,给胡雪岩施加军资压力过于庞大。
不过俩人一直有快马加鞭的书信往来,左宗棠言称,为何东窗事发,还没有第一时间告知于自己,若胡雪岩早早向自己陈诉一切,定然设法解救,总好过别人揭发啊。
胡雪岩却回信称,因为是不想连累左宗棠,自知此祸终究难逃,还不如他一个商人全部背下,一了白了得了。而且与英方很多通信电报,都涉及到左宗棠在新疆的军事行动,这些信息早已被李鸿章的下属们截获,所以在近一两年,胡雪岩很少主动与左宗棠走动,就是怕连累到左宗棠。胡雪岩自觉自己已经完成了凭生的商业野心,虽死无憾,坚持只要左宗棠的政治地位得以保全,胡家后人还有再崛起的机会,阜康钱庄与胡庆余堂也还有东风再起之时。
不过,这一切都让胡雪岩思考得太过于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