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五年秋,北方的捻军越发势大,剿捻钦差大臣曾国藩,因剿捻不利而上奏朝廷,请派善战的左宗棠北上,负责剿灭流窜在陕甘宁作乱的西捻军,以分担自己在中原一带的剿捻压力。九月,朝廷正式下旨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陕西督师陕甘宁三省官军剿灭西捻军。
与此同时,左宗棠倾注大量心血,督造组建的福州船政局已经初具雏形,他不太放心交给外人去管。而且,左宗棠明白无论自己以后是兴办洋务,还是统兵治乱都需要大量的财粮作为后盾,可是他对腐化严重的朝廷,已经十分失望,并不指望着,届时朝廷能够全力支持他做事。而在闽浙一带,这几年在左宗棠的治理下,当地发展蒸蒸日上,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处重要的财税重地,左宗棠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苦苦耕耘留在这里的利益。可是朝廷本就对湘军一派将领多有猜忌,如果抗旨不尊,恐怕少不得会受到一番口诛笔伐,以及各种制衡打压。
左宗棠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不带一兵一卒,只身一人奔险地,即刻前往陕西赴任剿捻统帅。他举荐自己的心腹爱将蒋益沣为浙江巡抚,代自己治理浙江,举荐自己的好友沈宝祯为福建巡抚,代自己继续督建福州船政局。蒋益沣、沈宝祯,再加上留守在闽浙数万湘军,左宗棠自信,即便自己不在闽浙,也依然能遥领此地,不被外人窃取得利。
当紫禁城内的慈禧,接到左宗棠的两封举荐信后,大为恼火,刚要下旨驳斥掉左宗棠的所有请求,却被一旁的奕?劝住。
奕?直言道:“太后,这左宗棠为人人秉性,可与曾国藩是完全不同的,他轻易不会向朝廷提出什么过分的请求,然而一旦他对朝廷有所求,那么态度就会相当坚决,轻易不容驳斥,否则,以他刚烈不羁的性格,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慈禧拍着桌子骂道:“我就知道这帮湘蛮子,一个个都是身具反骨,如此居心叵测之人,不用也罢!”
奕?忙解释道:“太后言重了,无论曾国藩,还是左宗棠,他们都自持读书人身份,向来遵循儒家忠孝节义的观念,虽然不免有些小心思,但还不至于做出谋反的出格事情。当下,朝廷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左宗棠文武全,才身怀大能,这个人不可不用呀。”
慈禧发泄了一通脾气后,也逐渐冷静下来,他知道奕?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便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吧?”
奕?道:“为今之计,肯定是先哄着来呗。目前我大清的主要目标还是以剿捻为紧要,暂且先答应了左宗棠的种种请求。等他到陕西赴任后,我们也不用动他举荐的那两个人,我们只需派遣李鸿章的同胞大哥李瀚章,为新任闽浙总督即可。李鸿章与左宗棠素来不合矛盾颇深,让李瀚章当闽浙总督,便相当于同时制衡了湘淮两系,一举兼得,岂不妙哉?”
听完奕?的建议,慈禧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你固然是个老狐狸,嘿嘿,准奏!就按你说的办吧。”
等到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全部请求后,他才心满意足地带着几十名亲卫随从离开福州,履新剿捻钦差。当左宗棠在路过湖南的时候,又奉旨在湖南紧急招募了三千名之前被曾国藩裁撤掉的湘军老兵,随他北上陕西平乱、重上战场。按照朝廷之前的部署,在陕甘宁一带的剿捻官兵,除了有三省本地各支八旗、绿营、团练外,还从四川、湖北各地调集了部分地方团练协从作战。各支军队互不统属,难以形成战斗合力,这样的军队成分要是能打胜仗也才怪了。
左宗棠刚刚走到半路,就接到消息称,西捻军已经把西安城团团围住,双方正在围绕西安城,展开激烈的厮杀争夺,如果如西安这个级别的陕西首府一旦丢失,那么陕西的朝廷军队就会面临全线溃败的风险。听闻这个消息后,左宗棠不敢怠慢,急令手下人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以尽快救援西安城。可是,左宗棠越着急,一路上走的就越不顺利。他刚刚走到湖北境内,原本已经被打压的完全不成气候,已经散落在湖北山林中当山贼、做土匪,轻易不敢露面的太平军残匪,在得知北方捻军起事后,在有心人的串联下,又很快组织起了一支超万人的队伍,为非作乱起来。
当这支太平军残匪得到左宗棠正在借道湖北北上、欲剿捻消息的时候,不但没有选择退避三舍,反倒主动在左宗棠的必经之路上,对其进行疯狂的阻击。左宗棠不想与这支不成气候的太平军残匪过多纠缠,他一面命令手下湘军,尽快摆脱敌军,一边向刚刚上任湖北巡抚的曾国荃求援。可是,湖北本地刚刚抽调一部分兵力,去往陕甘宁剿捻,眼下,一时也组织不起太多兵力相助左宗棠。再加上曾国荃初到湖北,对于这里的一些基本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即便想帮左宗棠,暂时也是有心无力。
而左宗棠手下的三千湘军老兵虽然善战,可是毕竟敌众我寡,再加上,这些太平军残匪近期来深藏此地山中,对本地地形非常了解,他们占据着人数优势、地利优势,让左宗棠一时也无可奈何。更让左宗棠头疼的是,随着他被这支太平军残匪拖的时间越长,原本在河南南部作乱的东捻军,看到湖北这种局势,也挥兵南犯湖北,然后,很快就整合了之前在湖北的太平军残匪,形成了一股人数达到四五万之众的乱匪大军,最终导致整个湖北境内的匪患,已不亚于正在闹捻军的北方数省。
见此情况,四顾不暇的曾国荃,冲左宗棠发牢骚道:“之前,我早就多次劝过我大哥,让他别急着裁撤湘军,可他偏不听。这下好了,手里没兵、没枪、还没粮,一遇到稍微棘手的战事,就处处被动。他在中原剿捻不利不说,就连我们两个现在在湖北,竟也被那群原以不成气候的长毛贼残兵败将,逼得如此狼狈不堪!可悲,真是可悲啊。”
左宗棠也略显无奈的叹了口气,正色道:“现在再讲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吗?还是先想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吧。”
二人仔细捋了一下各自所能调用的全部兵力后,发现湖北府库还算丰盈,不缺钱粮兵器,唯一缺的就是有战斗力的兵源。捋清了现在的湖北局势后,左宗棠索性告诉曾国荃,湖北境内的匪患让他暂时别管,先让自己带兵来全力对付他们。至于曾国荃,左宗棠则让他一边火速派人回湖南招揽湘军老兵,一边在湖北境内大力招揽团练新兵。然后,以那些能征善战的湘军老兵为骨架,结合新招收的湖北团练新兵,组建“新军”。这样在老带新的基本框架下,“新军”即便是刚刚组建完成,也能迅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就这样,左宗棠、曾国荃这两个成名已久的湘军大帅,又再度联手合作,左宗棠虽然与曾国藩因为脾气秉性差异巨大,经常因为见解不同,而爆发激烈的争吵,但是他和曾国荃的关系却从来不受此影响。相反,左宗棠和曾国荃的脾气相近、行事风格也有些相似,曾国荃也一向很佩服左宗棠的能力,因此,这二人倒是颇为惺惺相惜,关系一向不错。彼此合作起来,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猜忌隔阂。
在同治五年冬,因为曾国藩在东路剿捻不利,朝廷撤销了他的剿捻统帅之职,让李鸿章率领淮军北上中原,接替曾国藩出任东路剿捻统帅。李洪章带领他的十万淮军抵达中原后,曾国藩自然不愿意,再把自己手中仅存的湘军,再交由李鸿章指挥,于是他便以救援湖北为由,命手下湘军将领刘松山,带领十三营湘军人马驰援湖北,相助正在此地苦战的左宗棠。
得到刘松山所率十三营湘军旧部的相助后,左宗棠自然是如虎添翼,这时曾国荃负责组建的“新军”也已编练完成,能够投入战场了。更令左宗棠高兴的是,由于北方战事吃紧,湘军中最能打的鲍超及其“铤字营”,也被朝廷从广东调来给他任用。手中兵强马壮后,左宗棠率军一鼓作气,一战便将侵犯湖北的东捻军消灭大半,至于剩下的那些残匪,左宗棠现在也无心去管,交给了湖北巡抚曾国荃,带领他新组建的新军去剿灭即可。左宗棠自己则率领着自己数千楚勇、刘松山的十三营湘军、鲍超的“铤字营”兵分三路火速北上救援岌岌可危的陕西。
同治五年年底,兵马人数最多的刘松山所率十三营湘军,率先抵达西安城下,与围城的西捻军展开激战。已被围困在西安城内三月有余的朝廷官军,看到援救到来,也终于提起了士气,与其里应外合,出城攻打捻军。在清廷军队的内外夹击下,很快,围困西安城的西捻军,便全线溃败,渡渭水北上逃窜而去。
至于左宗棠原本计划,本事率军从樊城经汉水,再北至陕西,可是刚到樊城,他便接到东捻军,意欲经函谷关而出,支援西捻军的消息,左宗棠临机决断,马上率军赶往函谷关,阻击救援陕西西捻军的东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