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首要的因素并不是学历;衡量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也不是学历,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低学历也不一定结缘低能力。
因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关键在于他能否胜任工作,能否创造价值。
从某种角度上讲,许多成功人士都不具备高学历。比如,海岩、韩寒、郑渊洁等著名作家,他们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都没有高学历,却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字。爱迪生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喜欢问问题,结果被学校开除了,只好由他母亲教他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最终却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由此可知,高学历并不能代表高能历,拥有过硬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对领导来说,千万不要以一个人的学历去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固执地认为:学历高,能力就高,也不要躲在门后看人,以为员工学历低,能力就低,从而就将其拒之门外。如果这样,那么很可能就将一些高学历低能力的人请了进来,而将一些有才之士拒之门外。那么自然也给公司带来了损失。
马云的成功与学历无关,他的成功是靠他的努力、奋斗、能力取得的。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他是平凡中的伟人。马云最出色的能力是他的领导能力,他优秀的领导能力带领着他的团队创造了阿里巴巴的辉煌。马云的经典语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人才是企业之根本
马云曾说过:人家问我你喜欢能干的员工还是听话的员工,我说“Yes”,就是既要听话又要能干,因为我不相信能干和听话是矛盾的,能干的人一定不听话,听话的人一定不能干,这种人要来干什么,不听话本身就不能干,对不对?
对企业而言,听话型员工与有能力型员工都是企业的人才,一类是稳定,另一类是优质。一般来说,听话型员工比较遵守规矩,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但一定是公司忠实的员工,你根本不用担心他会经常流动。
而有能力的员工,一般很有主见性,但也常常不服从领导安排,但往往也最不稳定。听话的,往往没有主见,没有特别强的能力,而有主见、有能力的,往往又不听话。
如何让这两类人为企业创造效益?主要看企业领导者如何领导。马云就掌握了这门领导艺术,让员工既优秀又听话,达到大多数企业家都达不到的境界,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马云认为:“有矛盾是好事,如果没有矛盾就不需要管理了,同样也不需要领导者了。”可以说,领导者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物。
马云曾这样说道:“我既不I也不T。因为总是有更多的人不I也不T,我得代表他们的利益。互联网最终要便捷地为所有不I也不T的人服务。
其实,我对技术一直没什么兴趣。而且, I do the talk, you do the work。可不,我想, CEO的本事,就是会用别人的脑袋。”
不管是金庸,还是马云,他们都道破了成功的秘诀之一:会用别人的脑袋。我们来看看马云的用人故事:蔡崇信是耶鲁大学经济与法学博士,曾任瑞典AB公司的副总裁,拿着很高的工资。然而,有一天,蔡崇信听说了阿里巴巴和马云之后,立即飞往杭州要求与马云洽谈。两人一番推心置腹后,蔡崇信竟然出人意料地对马云说:“马云,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马云顿时感到惊讶不已,虽然刚受到“精英论”的打击,但他还是非常想蔡崇信的加入。可是,又担心像他这样的人才是否适合阿里巴巴这样的小公司。于是,便回道:“不可能吧,我这儿只有500元人民币的月薪啊!”但蔡崇信依然坚持要加入。
最后,马云提出给彼此两个星期的思考时间,大家都仔细考虑一番。
在那两个星期里,马云一再提醒蔡崇信:“你一定要看清楚了,我们只有这样的条件。”后来,两个人一起去美国出差,在朝夕相处的一个星期里,两人天天对话,蔡崇信依然决定加入,而马云也非常欢迎他的加入。因此,蔡崇信很快就成了阿里巴巴的第19号员工。
蔡崇信果然没有辜负马云的期望,没过多久,他就给阿里巴巴带来了第一笔投资,解决了阿里巴巴在资金上的燃眉之急。今天,蔡崇信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CFO。对此,马云颇有感触地说道:“这样的人,跟你一起同甘共苦,点点滴滴从细节做,他不是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是告诉你:‘你要做什么,我可以帮你做得更完善。’……这样的人,不论他的背景多好,也是能一起创业的人。”
遇到蔡崇信时,马云刚刚遭受了“精英论”的打击,但他却将唯一一个海归留了下来,这个人就是蔡崇信。读了上面的故事,我们发现马云在用人时,并没有以点带面,更没有“一竿子打翻一般人”。如果马云没有因人而异的思想,那么他很可能就否定了蔡崇信,那么蔡崇信也不能解决阿里巴巴资金的燃眉之急。
马云在管理这群聪明人时,虽然也有感到头痛的时候,但他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他采用的办法就是理解他们,他曾这样说:“我是不踩油门的,我是以踩刹车为主。因为这些聪明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再去踩油门,情况就更复杂了。”因此,他在公司里便有了“水泥”的作用。正是因为马云这种“水泥”作用,他才能将那一群聪明人黏合起来,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才能将阿里巴巴推向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刻。
其实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就是有能力,任何人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因此,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决定了他能担任的工作性质,而听话只是一种态度。然而,态度又决定了一切。一个员工能不能取得进步,完全取决于他对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能不计一切地工作,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那么他自然就能取得进步。
因此,对企业领导者来说,一定要懂得赏识自己的员工,及时地发现员工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肯定的鼓励,给他们足够的工作动力,并使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每一位员工培养成一个既有好的工作态度,又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
人才难得,但人才更难管理。管理由聪明人组合而成的团队更难。作为一名领导,必须学会用人。只有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点,才能让他们为企业创造效益,才能让企业一步一步地壮大。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基业长存、生命力旺盛,关键在于他们采用了“贤者居上”“能者居中”“智者居侧”的方针,并大胆启用“能人”“贤人”,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有一句商业谚语说:“死店活人开。”言下之意是说,做买卖的效益好坏在人才。一个企业,其经营得活与不活,关键是企业决策者能否抓好经营管理,是否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他的人生充满了奇迹,他的成功是一个神话,被业内人士称为网络帝国的“拿破仑”。其实,在他成功的理念中,始终不渝地相信一句话:“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都是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马云曾在回顾他的创业历史时说:阿里巴巴在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很多弯路。比如早期的阿里巴巴就请过很多“高手”,而且还有来自500强大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曾经加盟过阿里巴巴,结果却因“水土不服”而夭折。
对于这段经历,马云戏称为:“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一样,我们在初期确实犯了这样的错误。虽然聘用过来的都是一些职业经理人,他们在管理水平上相当地高,但却不合适。”
马云不懂电脑、软件、硬件,却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成功;他没有太高的学历(只不过是一名本科生),却从一个英语老师变成了企业领导人。
别人是学习技术,而他却在练习管理,因为马云深深懂得,只要有人才就能使天下尽归我所有。许多中国企业几年创业下来,只有领导人成长最快、能力最强。而一贯被人们称为一个“狂人”、一个“孤独人”的马云却认为:作为一个领导人,应该学习唐僧用人用长处,管人管到位。马云的用人策略告诉了我们,仅凭一人之力,企业永远做不大,自己也永远不会成功。
“你用6个月如果还找不到替代你的人,说明你招人有问题。6个月你找不到人,说明你不会用人。领导要能把自己员工身上最好的东西发现并挖掘出来,这才是领导应该做的。你要找这个人的优点,找到这个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这是你的厉害之处。每个人都有潜力,关键是领导要找出这个潜力。”马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并长期坚持使用这套策略,最终这个用人策略助他走向成功。
“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要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优势,建立自己的团队、机制、文化。我可能再干5年、10年,但最终肯定要离开。离开之前,我会把阿里巴巴、淘宝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成长机制建立起来,到时候,有没有马云已并不重要。”马云在整个回忆创业历史中还说,阿里人在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最自豪的就是能为每位阿里人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舞台,让他们大力施展自己的才华。
识人难,用人更难,用人忌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其实,世间不缺人才,每个人都可以是人才,都有着自己都不知道的巨大潜能,关键在于一个领导怎样用才算用到位、用得恰如其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优势。在这一点上,马云无疑是最成功的。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懂得怎样才能合理利用人才,各就其职,各尽其能,带领公司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创业时的马云所召集的一批人全都是狂热的网络梦想追随者,是他们把公司发展壮大、扩大规模。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就十分重视人的作用,他们甚至认为: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人事经理办公室。因此,从最高领导人到各级人事部门都很重视用人之道,并建立了一整套人事管理制度———从职员的招聘、录用、培训到考核、任免、奖惩、工资和解雇等各个环节,努力加强对人的科学管理,做到人尽其才,以确保通用电气公司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居于领先地位。
由于通用电气公司人员流动大,调动频繁,每年约有43%人员的职务或职位有变动。所以,各级人事职员的关系虽然隶属于人事部门,事实上,他们受人事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双重领导。这些人事职员从不集中办公,而是分散到各个业务部门中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熟悉和关心职员。
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人事负责人说:“在一个家庭内,父母关心着每一个成员。同样在公司内,人事部门要以父母之情去关心公司的每一位职员,随时解答他们的问题,经常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干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干,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心情愉快地工作。”
说到底,通用电气公司的用人理念是:重视识人、用人,并通过建立一整套人事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人的科学管理,做到人尽其才,以确保公司居于领先地位。
事实上,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能否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关键是要看做领导的能否善于识别和使用人,这不单纯是方法问题,实质上还是个思想问题。有些企业领导人常常抱怨人才不安心工作,总想往外跑,他们除了抱怨,从来没有认真检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说企业的人才好比是优秀的演员,那么领导就应该是优秀的导演。如果“导演”能根据“演员”的不同特点,使每个角色都由最适合的演员出演,那么这场节目一定会取得成功。
所以,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记住这个原则:用其所好,尽其所能,尽量让员工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员工的发展也是企业的发展。
其实,企业的用人之道就在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过去通用电气公司人事部门叫人事管理部,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在强调“管”。但是,单靠“管”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人事部门的职责就是开发和挖掘人的潜力,所以,现在人事部门称为人力资源部。
凭什么留住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企业的壮大需要人才,人类的进步更需要人才。马云说: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着有补丁的衣服上街去。仅仅慧眼识才是不够的,还要给人才以优越的礼遇才行。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除了自己培养人才以外,还要不惜重金,从同业及各渠道聘用贤才,真正地实现人才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商场上的竞争与其他任何行业的竞争一样,说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
马云曾对林立人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推广员,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员。你领着50多人,业务越做越好,但是50多人后来却剩下了不到30个人,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能带着大家打天下,却不会关注员工的所需,所以我说你是一个优秀的CEO但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马云认为企业做得越大,讲话越要实在,越要关注细节。因此,马云对阿里巴巴所有的部门领导提了一个建议:目标要明确,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要明白自己的员工想要什么。
也许你很善良,有**,也很幽默,会讲很多故事,但你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务实,要明白不能让雷锋穿打补丁的衣服上街去的道理,应在成功的时候与他们一起分享喜悦,这是留住人才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2002年,中国互联网被形容为“风雨过后春又来”,而电子商务则被称为“处女地”。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并不注重市场推广,而其他行业却纷纷抢占市场。马云的行为让许多行家感到十分吃惊,不知道马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在这一年里虽然不注重市场推广,却把重金砸在了培养人才上面,创建了公司内部的“阿里学院”,聘请了一些行业人士给大家讲解,并且要求每一位新员工必须参加学习,公司彻底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导他们。
有时候,马云还亲自为大家讲课,他告诉员工:要了解客户,了解公司,这种方法用中国俗语说就是“知己知彼”。
在没有创建公司内部的“阿里学院”时,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然而,在马云的努力下,三年后,阿里巴巴拥有一个更为强大的平均年龄30岁的人才队伍。
在互联网如此有市场的情况下,马云没有像其他行家那样大力抢占市场,却把重金砸在了员工身上。他这一做法确实显得鹤立鸡群。优秀的人才才是企业的根本,马云正是深谙用人之道,才如此重视对员工的培养。
在马云看来,员工工作的目的除了拥有一份满意的薪水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以外,还应该拥有快乐工作的心情,每天都能带着一张笑脸离开公司。对此,马云曾多次在公众讲话中强调,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就是阿里人,不快乐地工作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希望阿里巴巴能够成为员工创业、成长、发展的最佳平台,希望阿里巴巴能够培养出“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四十罗汉,一百零八太保”,并且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21世纪给“地球村”的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而“人才问题”
无疑是最具魅力的一个。
阿里巴巴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马云认为:任用贤者,就要给贤者以应有的物质利益,这样贤者才乐意为你服务。过去,限于各方面的条件,人才只能在国家机关中寻找发挥才能的机会,国家机关是成就人才事业的重要阵地。但是如今不同了,在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处处都需要人才,无论国家机关还是私营企业都是人才的用武之地。如果只雇用却不关心贤者的物质利益,或者论资排辈压制贤者,那贤者也就只能另谋出路了。
美国是一个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这与它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与发展是分不开的。在一次集体会议上,马云为在场的所有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荷兰,有一位研究生研制出一种电子笔记本和一套辅助设备,可以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拍摄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
美国的一家大企业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那个研究生,以优惠的待遇为条件,动员他到美国去工作。荷兰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计想留住他。于是,你给他加薪,我再加薪,搞得不可开交。最后,精明大胆的美国人决定,只等荷兰公司什么时候定下最后的薪资了,他们在此基础上乘以5。就这样,这位研究生连人带发明一起被请到了美国。“尽人”者,人才到了他的手里就像鱼儿回到海里,鸟儿飞到蓝天,他会想尽办法让人才施展才华,从不怕自己被超越。所以,才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说法。
今天,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慧眼识英才,并礼遇贤才、纳为己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已成为当今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核心力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除了要招募人才,还要正确对待人才。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企也罢,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不了解自己员工的心里所想和所需的,必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这样的企业也不会长存。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深究之,大有学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故事,应该来自于三国,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从不怀疑忠心耿耿的部下,刘、关、张、赵、诸葛几乎一起谱写了天下亘古传奇。因而,刘备的家业号称是亲情凝聚的典范。关羽,可以放弃一切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苦难回到刘备的穷困旗下;张飞,可以腥风血雨先打下一块小地盘,等着刘备来做主当家;赵云,可以冒生命危险,抢救刘备的儿子,维护刘备的家人完整;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管理的基石就是信任感重于亲族。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里的“疑”,是不分明,不确定,不相信,有疑心。大概意思是:对感觉靠不住、没把握、不放心或认为有问题的人,不能使用;对感觉不错的认为可用之人,就放心使用、大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必有疑虑。还可以解释为:怀疑人就不要用人,用了人就不要对人不放心。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千姿百态,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一切的一切不是说起来这么容易。
一般来讲,企业也好,事业也好,关键是用好人。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根据需要、带着问题招才、识才、用才。做一些调查研究是必要的,通过诸多人的实践鉴别是必要的,安排一些考验也是对的,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才能确定对人才的正确使用。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才来之不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旦发现人才,可以因人成事,因“神”盖“庙”,开辟另一片天地。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成为打造企业形象的核心资源。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许多企业都实施人本管理,出现了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人才竞争也因此成了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人本管理要求领导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人本管理是每一位领导的追求。
马云在管理时,就很推崇人本管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淘宝网总经理孙彤宇是马云手下的大将。孙彤宇于1996年加入马云的创业团队———中国黄页。在马云的创业路程中,马云及他的团队经历了不少挫折。他们从杭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杭州;他们一起做中国黄页,一起做网站,一起做着任何能够实现他们共同理想的事情。因此,孙彤宇的德与才得到了马云的认可。
2003年的一天,顶着风险投资的压力,在众多不信任的眼光中,马云决定把打造淘宝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还未挑过大梁的孙彤宇。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要创办一个和世界顶级公司eBay竞争的公司,不成功便成仁,甚至会影响到阿里巴巴。
然而,马云却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孙彤宇。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都认为马云的决定太过武断。然而,马云却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决定。
做出决定后,马云便试探性地问孙彤宇:“假如让你全权负责淘宝,你认为要多长时间才能打败易趣?”
孙彤宇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当场立下军令状:“三年,我相信三年内一定可以打败易趣。”
马云被他的敢于担当责任所折服,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孙彤宇确实是一个可用之才。
孙彤宇果然没有辜负马云的期望,淘宝只用了半年就做到了全球排名前100名, 9个月就做到了前50名,一年后就进入前20名。2005年时,淘宝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彻底打败了eBay。
孙彤宇成功创建淘宝,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努力,还有马云的信任。因为马云对他充分信任,无形中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也给了他前进的巨大力量。
信任是一种催化剂,能够加速促使蕴藏在人体深处的自信心的爆发,使人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促进员工个人成长,同时也给组织带来较好的发展。一个人如果被信任,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而一个人如果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那么不仅不自信,而且也没什么前进的动力。
因此,对企业领导来说,如果想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那么首先就要充分信任员工,坚决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积极鼓励员工独立完成工作;其次,要合理授权,给员工一个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
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在于用好人。在用人之时,一定要充分相信员工,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潜能,千万不能让员工感觉到掣肘。如果你不充分信任员工,那么还不如索性不用。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印度诗人泰戈尔也曾说过:“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通过外貌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把它绝对化,把识人变成以貌取人,就会错识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三国时期,继承了父兄基业的孙权在江东经营数年,一直标榜自己举贤任能,然而,当才智不亚于诸葛亮的庞统被鲁肃举荐给孙权时,却不为孙权所用。要知道,在当时,民间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说法,卧龙是指诸葛亮,而凤雏就是庞统,这样一位可以定国安邦的人才到东吴去面试时,面试结果竟然不及格。
面试前,鲁肃向孙权举荐说:“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周瑜)多用其言,孔明(诸葛亮)亦深服其智。”
可孙权一见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便心中不喜。于是,孙权就问庞统:“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又问:“公之才学,比公瑾(周瑜)如何?”庞统笑道:“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面试进行到这里,孙权已经不打算再问下去了,因为他平生最喜欢周瑜,听庞统话里的意思:周瑜不过如此。于是就让庞统回去等候通知,其实这和如今的面试一样,说让应聘者回去等候通知,其实就是对面试不及格或不录用应聘者的一种委婉说法。
庞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问孙权:“主公何不用庞士元(庞统)?”孙权回答说:“狂士也,用之何益!”鲁肃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孙权答:“此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之所以不用庞统,是因为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可怜庞统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因为相貌丑陋而得不到重用。
马云自从上小学开始,各门功课中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数学。
他的数学成绩简直糟糕得一塌糊涂。初中毕业那年,颇有自知之明的他想考个退而求其次的二流高中。结果,连考两次都名落孙山,最大的原因就是数学太差。
马云自嘲说,这其中的原因,也许与脑袋太小有些关系。从小马云就以这样一种形象自嘲:小脑袋、小身子、小眼睛。脑袋小的人,大多给人一种不够聪明的感觉,而他自己似乎也心知肚明,“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地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了”。
18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那一年他的数学考了1分。
落榜后的马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便准备去做个临时工以贴补家用。在一位表弟的引领下,他先去西湖边一家宾馆应聘,想做个端盘子、洗碗的服务生。结果,陪他一起去的表弟被顺利录用了,而他自己却遭无情拒绝。宾馆老板的理由令人啼笑皆非:那位表弟长得又高又帅,而马云长得又矮、又瘦、又难看。马云只能暗叹:长得不好,也是我的错。然而,马云的这位表弟至今还在一家饭店的洗衣班里,做一名普通的洗衣工。于是,若干年后已经大红大紫的马云便有了那句脍炙人口的“马氏语录”: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
的确,马云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外表,他甚至被《福布斯》杂志描述为“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 5英尺高(1英尺: 0. 3048米)、100磅重的顽童模样”。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登上《福布斯》杂志的本土企业家。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等待了整整50年。
马云上榜之后,曾在中国内地引起一阵“福布斯风波”:有人说,是《福布斯》的记者被他制造的假象迷惑了;有人说,他是花重金买来的虚名……谣言在令人赞叹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那一期的《福布斯》杂志,除了破天荒地把马云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搬上封面以外。还从全球25类1000多家电子交易市场中选出做得最好的B2B企业,而马云的阿里巴巴被评为综合类B2B网站的第一名。此后,阿里巴巴连续7次被这家老牌财经媒体评为全球最佳B2B站点。
而这个被形容为“颧骨深凹”“头发扭曲”“长相怪异”“顽童模样”
的中国企业家马云,是在香港的大街闲逛时,无意中从地摊上发现自己上了杂志封面。之后,他“如梦初醒”地说:“直到看了这期《福布斯》,我才知道自己原来有那么丑。”
马云的“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这句话真可谓是语出惊人。以至于后来在《对话》节目中,主持人在与马云交流时,调侃地说:“当时这句话一说出来,我看到很多人马上低下了头,我猜他们肯定在埋怨,自己父母亲怎么把自己生得那么英俊。”
马云并不“客气”地说:“对,现在已经不太有人说自己长得帅了。
我这次在欧洲也刚回来,在欧洲有人好像也看见这个东西。然后所有人都说你觉得我长得丑不丑。”
当主持人请马云在现场恰如其分地评价一下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容貌时,马云说:“好,好,交流,交流,反正我一直觉得我自己给很多人很多信心,长得丑没关系,你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不断地去学习。然后,一般说长得漂亮的人本钱多了,不愿意作学习上的投资。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没办法,只能多努力一点。”
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过于强调衣着和外在形象,以第一印象作为员工录用与否的考核与评判标准,这是完全错误的,这一判断人才的准则将直接导致人才的流失。一旦没有人才的支撑,企业便没有了发展的动力。
所以,企业管理者在用人方面,切不可以貌取人。在任用员工时,要根据他的才能做决定,而不能以员工的外貌和自己的喜好来判断。
欣赏他人,需要具有一种超然的智慧和一种普度的艺术,一种宽广的胸襟和一种无私的勇气。欣赏他人,可以是出自爱才之心,也可以是解人之惑。学会欣赏他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生活在社会中,彼此之间难免存在利益的差别、思想的分歧,但更具有一致的目标、相通的感情,更需要相互的支撑、相互的理解。
主持人:有人说您像“蜘蛛侠”,你怎么看?马云:我比他的回头率更高,因为我的样子比他更怪。直到看了这期《福布斯》,我才知道自己原来有那么丑。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