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1 / 1)

让大家喜欢你很容易

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一味地取悦别人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是要培养你的特质。

无论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希望自己被别人喜欢和爱戴。我们希望别人看重自己, 觉得自己受重视和被珍爱。我们也都希望自己有许多知心朋友, 跟我们一起分享快乐、承担失望。

许多书籍和文章都告诉我们怎么取悦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喜欢的方法, 就是使自己变得讨人喜欢。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顺从别人、不要攻击别人, 并且多说一些别人想听的话。和同事们相处的时候, 你要表现得世故一些; 和朋友在一起, 则要尽量平实。如果这么做, 你暂时可能会讨人喜欢, 但不可能长久。因为你在讨人喜欢的过程中失去了你自己, 因而你可能会发现一段时间后你的交往范围扩大了, 而你自己却感到越来越孤独。所以, 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去取悦别人而让别人喜欢你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你必须喜欢你自己真正的样子。这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的基础。

马云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企业家, 在这本杂志上, 有一段描写马云相貌的语言: “深凹的颧骨, 扭曲的头发, 淘气的露齿笑, 一个5 英尺高, 100 磅重的顽童模样。” 还有: “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 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看了《福布斯》杂志后, 我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丑。” 马云幽默地说。

可就是这样一副“尊容” 的马云, 却成为近年经济界里最有魅力的人物。

在2008 年2 月, 据某报纸报道, 有200 余名应聘者来到阿里巴巴上海分公司角逐阿里巴巴全国2000 余个销售代表岗位中的部分席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应聘者是马云的粉丝。

“马粉” 的形成源于马云的责任理论: “一个伟大的公司当然需要赚钱, 但是光会赚钱的公司不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所以企业家既要创造财富, 又要影响社会。在我看来一个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 并把这个社会责任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中, 我们要承担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推进这个社会发展。”

事实上, 像马云这样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才能给人带来信赖感, 值得人们去交往; 这样的人, 具备踏实、开拓的精神, 能为公司带来效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接近他, 因为他值得信赖, 渐渐地, 在他的周围会形成一个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

其实,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正确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己喜欢的特质, 即你之所以是你自己的特殊的东西。这些特质对你而言是相当珍贵的, 如果你真的希望某个人做你的朋友的话, 他就应当喜欢你的这些特质。千万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去迎合别人, 那样的话你不但会失去成功的机会, 还会失去你想要的一切。

对我们而言, 应该培养哪些特质呢?

(1) 学会如何独处。你可能会惊讶, 但这与如何受别人喜欢并不矛盾。一个人如果不能和自己好好相处的话, 还能期望别人什么, 又怎么能期望别人好好和你相处呢?

(2) 培养一种能将别人视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能力, 并欣赏这种个别差别。要讨好别人, 得先学会怎么向别人讨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足以让人尊敬和钦佩, 你必须找出每个人独特的地方, 否则你很难欣赏别人的特点。

(3) 培养你的享乐能力。你放慢自己的脚步, 好好品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 同时尽量让自己参与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你如果事事都做旁观者, 你就会觉得自己并不重要, 周围的事情也不重要。另外你还应期待一切愉快事情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了就好好庆贺一番, 继续强化你愉快的感觉。

(4) 不要讥讽任何人。如果你事事讥讽别人, 你可能就会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只顾自己的利益, 而且你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真诚的、宽容的, 每个人都想占别人的便宜, 一点也不想付出。比讥讽本身更糟的是, 你得继续用讥讽掩盖你的这种违反道德的行为, 直到你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类都嗤之以鼻。

(5) 对你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和别人持相反的意见, 就准备面对他们, 这对你了解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认同很关键, 也让别人知道你具有坚强的信念和强烈的感觉。如果你不珍重这种特质, 你很难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

(6) 尝试培养感受别人的经验和关怀别人经验的能力。这将会使你的生活更丰富, 和别人的生活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 也会使你更可爱。

(7) 学会分享朋友的快乐。同情别人的悲伤, 这一点大多数人都会,但只有天使才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因为他不嫉妒别人的快乐。所以, 要学会这种特质。

(8) 你是由自己创造的, 所以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理想的自我。你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别人生活的牺牲品, 也不要把别人看成是你的牺牲品。你与别人一样享有同样多的自我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会使你和别人同样可敬。

做到了这几点, 你就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你就是一个成功者。

当一个企业热心社会责任, 乐于奉献爱心的时候, 社会就会以热烈的态度来回应它, 资源、人才、资金都会滚滚地向企业流去。

在社会大众的眼里, 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极富吸引力的, 正是这种吸引力将社会的优秀资源源源不断地吸纳入企业的“体内”。

热情是工作的灵魂

热情是工作的灵魂, 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年轻人如果不能从每天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仅仅是因为要生存才不得不从事工作, 仅仅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完成职责, 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当年轻人以这种状态来工作时, 他们一定犯了某种错误, 或者错误地选择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使他们在天性所不适合的职业上艰难跋涉, 白白地浪费着精力。他们需要某种内在力量的觉醒, 他们应当知道, 这个世界需要他们做好工作。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把各自的才智发挥出来, 把各人的能力, 增至原来的10 倍、20 倍、100 倍。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今天这样, 给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机会!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 世界让年轻人成为真与美的阐释者。大自然的秘密, 就要由那些准备把生命奉献给工作的人、那些热情洋溢地生活的人来揭开。各行各业, 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 都在呼唤着满怀热情的工作者。

热情是战胜所有困难的强大力量, 它使你保持清醒, 使你全身所有的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 去进行你内心渴望的事; 它不能容忍任何有碍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干扰。

1997 年年底, 马云带着他的团队进驻北京, 与外经贸部合作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但是这次合作并没有持续多久, 主要原因是特立独行的马云不能忍受左右受制的局面。于是在1999 年, 马云返回杭州, 以50 万元人民币创业, 建立阿里巴巴网站(www. alibaba. com)。

这一时期, 正值中国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 新浪、搜狐、8848 风生水起, 互联网被人们称为“烧钱” 的行业。作为其中一员, 马云和他的追随者们也被认为是一群疯子。疯子就疯子, 经历了几次创业磨炼的马云至此将阿里巴巴作为他到达光荣和梦想彼岸的理想之舟, 他要做的就是充满**地向前走, 永远地走下去。

现在回头去看阿里巴巴保存的一段录像, 会觉得很有意思, 录像记录的是1999 年阿里巴巴刚成立时, 在杭州湖畔花园马云家, 马云妻子、同事、学生、朋友共18 个人围着马云, 听他慷慨陈词:从现在起, 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 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留着长头发的马云手舞足蹈, 充满**:你们现在可以出去找工作, 可以一个月拿三五千的工资, 但是3 年后你还要去为这样的收入找工作, 而我们现在每个月只拿500 元的工资, 一旦我们的公司成功, 就可以永远不为经济所担心了!

事实上, 马云的话多少带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在阿里巴巴成立的最初几年, 由于没有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 公司不仅没有收入, 还背负着庞大的运营费用。2001 年, 受世界经济衰退及IT 泡沫破灭的影响,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跌入低谷。这一时期, 一些知名的网络公司, 例如, 新浪、网易处境都很艰难, 8848 网站甚至被法院查封, 而一些还未成气候的公司也大批大批地死掉了。

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 马云相信, 人总是需要有些狂热的梦想鼓舞自己, 做阿里巴巴不是因为它有一眼可见的前景, 而是因为它是一个不可知的巨大梦想。

2002 年是网络泡沫破灭最为彻底的时期, 马云将阿里巴巴当年的发展主题定位为“活着”, 他希望公司员工坚持下去, 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

到了年底, 阿里巴巴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并且还实现了盈利。马云后来将这一切归功于“坚持”。

很多人比我们聪明, 很多人比我们努力, 为什么我们成功了? 难道是我们拥有了财富, 而别人没有? 当然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2003 年, 马云提出要全年赢利1 亿元, 这样一个看似完全不可能的目标, 年底竟也被阿里巴巴轻松地完成了。

马云又说, 2004 年, 我们要实现每天赢利100 万元; 2005 年, 我们要每天缴税100 万元……

每一个目标的提出, 都会招致诸多反对的声音, 但是马云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造梦者, 每一个当初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

2007 年11 月6 日, 阿里巴巴B2B 公司在香港上市, 一举成为中国最高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这还不包括它旗下的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中国雅虎、阿里妈妈和口碑网。

有人说, 工作着的人永远是年轻快乐的, 其实这句话不甚确切, 应该说倾情于自己工作的人永远年轻快乐, 对工作充满热情正是获得生命价值的所在。有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的一个部落采访。这天是个集市日。当地土著人都拿着自己的物产到集市上交易。这位美国记者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柠檬, 5 美分一个。老太太的生意显然不太好, 一上午也没卖出去几个。

这位记者动了恻隐之心, 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 以便使她能高高兴兴地早些回家。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的时候, 她的话却使他大吃一惊: “都卖给你? 那我下午卖什么?”

倾情于自己的工作并不在于工作本身的贵贱。做同一件事, 有人觉得做得有意义, 有人觉得做得没意义, 其中有天壤之别。做不感兴趣的事所感受的痛苦, 仿佛置身在地狱中。每个人对工作的好恶不同, 假使能把工作趣味化、艺术化、兴趣化, 就可以把工作轻松愉快地做好。人生并不长, 因此最好尽量选择适合你兴趣的工作。工作合乎你的兴趣, 你就不会觉得辛苦。

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无一不是对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倾注100%的热情。爱迪生曾说: “在我的一生中, 从未感觉在工作, 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 大仲马这位享誉世界的作家, 到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 部。他白天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 晚上则与一些朋友交往、聊天。

有人问他: “你苦写了一天, 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是怎么回事呢?” “我不知道, 你去问一棵梅树是怎样生产梅子的吧!” 看来大仲马是把写作当作了乐趣, 当作了生活的全部。

热情应该是一种能转变为行动的思想、一种动能, 它像螺旋桨一样驱使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但首先你得有一个决心要达到的目标。热情能够使你对自己充满信心, 能望见遥远之巅的美好景色。你能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 斗志昂扬; 你也能够自律自制; 你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修身养性,不断完善; 热情还能使你在悔过时迅速回到现实中来, 助你取得最终的成功。在热情的世界里是找不到迷惑、失望、惧怕、颓废、担忧和猜疑的,这些使你未老先衰的消极情绪早已被火热的**冲走。所以, 热情为你终生带来年轻和成功。

热情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情绪, 热情需以真诚为前提。世界著名哲学家爱莫生说过, 没有热情便一事无成。因此有价值的人生往往是以真诚和热情为其前提条件, 性格冷漠孤僻的人缺乏生活的**, 他永远不会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用心做好一件事

从前, 有一个天才面包师, 他一生下来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 只要一闻到面包的香味儿, 他就会如醉如痴。

长大后, 他如愿以偿地做了一位面包师。他做面包时, 一定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 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 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赏心悦目, 伴奏的音乐要称心宜人,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酝酿不出情绪, 就没有了创作灵感。

他真正地把面包当作了艺术品, 哪怕只有一勺不新鲜的黄油, 他也会大发雷霆, 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要是哪天没有做面包, 他就会满心愧疚。他从来不会去考虑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少赚了多少钱, 但他的生意却出乎意料的好, 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更急切于赚钱的人。

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的, 当你刻意去追逐时, 它就会像蝴蝶一样振翅高飞; 当你摒去其表面的凡尘杂念, 为了社会和他人而专心致力于这件事情时, 你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 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里, 我们提出“一件事原则”, 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 就能有所收益和突破人生困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 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 结果两手空空。

想成大事者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 只能关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说, 我们不能因为从事分外工作而分散了我们的精力。如果大多数人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 他们就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2003 年, 阿里巴巴的股东孙正义召集了所有他投资的公司的经营者开会, 每个人有5 分钟时间陈述自己公司的现状, 马云是最后一个陈述者。

他陈述结束后, 孙正义做出了这样评价: “马云, 你是唯一一个3 年前对我说什么, 现在还是对我说什么的人。”

孙正义所指的, 也就是马云1999 年构思阿里巴巴的时候所确立的目标。当时, 马云判断中国加入WT0 是迟早的事, 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到国外开展业务指日可待。所以, 阿里巴巴创立的第一个构思就是, 通过互联网帮助中国企业出口, 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到底要帮助哪些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呢? 马云当时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他认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 所以, 阿里巴巴应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企业。这是马云最早的构思。

显然, 马云的这个构思在经过了几年的互联网风潮的沉浮之后, 不仅没有动摇, 反而更加坚定了。或者可以说, 这个构思成为马云决定要“专心” 做的唯一一件事, 这也是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 并愈走愈坚定的关键所在。

2005 年12 月6 日至16 日, 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举办的2005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上, 马云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演讲。在这次演讲中, 马云再次重申了阿里巴巴对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的坚决态度。

在对一百多位在其本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 卡耐基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和明确果断的特点。

做事有明确的目标, 不仅会帮助你培养出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的习惯,还会帮助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项工作上, 直到你完成了这项工作为止。

能成大事的商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做出决定的人, 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 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 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 而这项目标也使他获得了巨大成就。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 并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在听过一次演说后, 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 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工作, 结果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律师之一。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 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 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无比的欢乐。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 因此, 尽管她又聋又哑又失明, 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明确目标。

可以看出, 所有成大事者, 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一个特定欲望上的行为, 并要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项欲望的方法, 而且坚决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

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 或是一位成功的商界主管, 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 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 花上10 分钟, 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 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 这样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 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1 年、3年、5 年甚至10 年后, 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 假设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假想你利用演说的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 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 准备将来退休养老之用; 想象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 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唯有专注于这些想象, 才有可能付出努力、美梦成真。

1995 年以后阿里巴巴什么样子我不知道, 但是在未来的三年到五年, 我们仍然会围绕电子商务发展我们的公司, 我觉得我们绝对不能离开这个中心。十年的创业告诉我, 我们永远不能追求时尚,不能因为什么东西起来了就跟着起来。

平时多帮人, 办事好求人

有“分寸” 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你可以是一个自由职业者, 不受单位的约束, 但你不可能是一个没有圈子的人。实际上, 住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里对人的影响远不像少儿时期的影响那么重要, 真正影响你生活、改变你生活的是那个看不见的圈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 这其实是告诫年轻人“有圈子易成事” 的另一种说法。

马云从小就有一身侠肝义胆, 小时候为了朋友而两肋插刀的事情干过不少, 因此交友甚广, 朋友众多, 而在他创业之后, 那些曾经被马云帮助过的朋友也纷纷前来相助, 成为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马云在上大三的时候, 曾担任院学生会主席, 经常为了同学们的事儿而四处奔波。有一次, 班上有一个同学犯了一个错误, 学院领导研究后决定取消他的研究生考试资格, 这个同学后悔不已。虽然马云和他并不十分熟悉, 但也为学院的这个决定而深深地为他感到惋惜, 因为他的专业成绩相当不错, 如果不能参加考试实在有些浪费人才, 而且说不定以后就再也没有专业发展的机会了。

于是马云热心地对他说: “你先别着急, 我去跟领导说说看。” 然后马云就先后找到了班主任、系领导、院领导, 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足足花了两天半的时间, 终于为那个同学争取到考试资格。后来, 这个同学也十分争气, 一下子就考上了研究生。但是, 在那以后的几年里, 马云再没有他的消息了, 对于马云的帮助, 那个同学甚至没说一句感谢的话, 马云的心里有一丝隐痛, 好像自己被出卖了一样。不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 他也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

1995 年的一天, 马云在深圳, 突然一个人来找他, 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我听到了你在深圳的消息, 所以专门从广州赶来看你。” 原来, 这个人就是当年马云曾经帮助过的那个同学, 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高层领导。

马云曾经十分欣慰地说道: “虽然很多时候都有过被出卖和利用的伤痛, 但我相信一颗善良宽容的心, 总能交上几个真诚的朋友。”

现代世界是瞬息万变的, 每天都有无数的新现象、新知识、新事物,只凭一个人的头脑和智力, 是永远无法穷尽的。一位诗人说,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网”, 一张无边无际、大得难以想象的网。每一个人在这张网中都显得无比的渺小, 只是其中一个节点。

一般成功的人都是有“分寸” 的, 他们的成功有一条规律, 就是他必定借助了他人的力量。也许是现有的成果, 也许是共同的思考, 也许是“微不足道” 的服务, 总之, 少不了别人的帮助。

传统中的最佳搭档, 大概就是有“明君贤相” 之称的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徵等人, 才创造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也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帮助人是一种缘分。人际间的缘分都是共有的, 既没有你我之分, 又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我帮了你, 你帮了他, 他又帮了我。当有人需要你帮一把时, 你能搭把手帮一把就是一种回报, 就是一种共有的缘分。

有一种说法: “生活不需要技巧。” 讲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 不要怀着某种个人目的。因为一旦对方发现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 即使你对他再好, 也只能引起他对你的敌意, 并拒绝和你继续保持关系。

所以, 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际关系, 只能用爱心去和别人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 你再去帮助他, 他才会感到人间处处是温情, 从而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 他也会伸出温暖的手。

帮助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随便帮帮, 一种可能是一帮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种帮助不能说它不是帮助, 因为它也能给人带来某种好处, 但随便帮帮的帮助并不是真正的帮助, 因为这种随便的帮助在关键的时候, 总是不管用。第二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 它能帮人彻底解决实际困难。

借助“人和” 的东风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社交场是磨炼人的战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你应当以良好的人缘来网络人际关系。“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借助“人和” 的东风, 从而打开你事业成功的大门。

管理大师约翰·科特说: “作为一个领导者, 许多时候, 并不一定需要鸿篇大论, 领导者只要注意一下感情上的细节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马云是一位成功者, 但成功者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商业领域需要的是那种综合素质最佳的“极品男人”, 而马云正是这样的人。领导者需要服众, 才能上下齐心达到目标。领导力是管理的关键, 责任心是管理的基础, 亲和力是管理的辅助条件, 实力是管理的资本, 威望是管理的保证。

马云成功地做到了这些, 所以他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马云的魅力就是走到哪里都能与人打成一片。

马云在公司内部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员工提供便利的人。他已经学会了摆脱恐惧, 学会摆脱了去争取公司内外认可的需求, 他发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马云非常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矛盾的解决和团队建设。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中, 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满足和欢乐。一种内在的爱取代恐惧成为马云的驱动力, 因此他也成了他的团队的精神领袖和心灵导师。

在阿里巴巴公共办公区里, 马云经常会笑容可掬地走到某位员工身旁, 亲切地与其交流, 拍着他的肩膀倾听其说出工作中的难题。这种上下级的沟通方式, 既不会让员工感觉拘谨, 又能及时了解他的工作状态。时间一长, 员工们也逐渐习惯甚至爱上了这种特殊的上下级沟通方式, 这也就成为阿里巴巴的一种文化——— “闻味道”。

从小受澳大利亚籍义父的影响, 马云非常善于和人沟通, 在阿里巴巴业务尚不成气候的阶段, 马云不断出现在各种能够提升阿里巴巴国际知名度的场合演讲, 以及接受海外媒体采访, 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化形象, 为阿里巴巴赢得了海外投资者和海外买家的关注。马云也利用其本人的魅力, 来招揽人才, 另外, 马云对于整个管理团队也是敞开心扉, 以诚相待。

在阿里巴巴, 有一件更有趣的事, 阿里巴巴的任何一名员工可以直接称呼马云的名字。公司员工之间直呼其名或许并不算太奇怪, 但老板和员工之间这样“不成体统” 的现象的确是很少见。但是, 在阿里巴巴这种“犯上” 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这或许和马云当教师的经历有关。对于自己当教师的那段经历, 马云认为对自己日后创业也有帮助。马云说: “我跟学生之间是真诚的感情,后来跟同事之间也是这样一种关系, 不像老总与下属的关系。” 怪不得他公司的员工都是直呼其名, 外人尊称他马总时, 他也很不习惯, 赶紧纠正: “别叫我马总, 叫马云!”

时间一长, 马云在员工心里像朋友、像老师、像家人。他们眼里的马云为人非常好, 非常善良, 比较照顾周围的人, 而且不是应付也不是应酬, 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他把员工当成自己的朋友, 他付出从来不讲回报, 他很平等待人, 而且做得很公正。很多事情员工觉得很难做好时, 马云会说: “你看我们还有这么多希望。” 员工们觉得跟马云工作很高兴。生活永远是两面的, 人看到一面特别耀眼就看不到另外一面, 马云启发他们去看到另外的一面, 困难的时候阿里巴巴人也没怎么愁云惨淡, 很开心就过来了。马云的性格也很好, 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员工。可是, 在阿里巴巴人心里, 对马云的评价是很高的, 这绝不是言不由衷的奉承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我们身处在社会中, 生活在领导、同事、亲戚和朋友之间, 时时刻刻都在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在社会大舞台上, 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 要想取得成功, 都必须搞好人际关系, 做人办事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 而是要在人际关系的舞台上摸爬滚打, 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自古以来, 兵家讲求“人和” 之道, 兵法以“人和” 为上策, 社交亦然, 也该以“人和” 为根本, 借助“人和” 的东风, 人生才会有所作为。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通达人际关系的形成, 是和你左右逢源的社交能力密切相关的。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必定是一个出色的社交家。一个优秀的外交官, 必须善于同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 多交朋友少结怨。

管理手段高明的企业家, 不会仅仅满足于企业资本雄厚、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纪律严明; 而且注重网络人心、注重感情投资, 塑造卓越的企业形象, 动员企业上下齐心合力、共同奋斗, 在“人和” 的前提下, 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众所周知的松下电器领导者就善于用情感管理属下, 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人和” 资本。松下电器在创建之初为了完成原始的积累, 管理严格到了极点, 但随着公司的扩大, 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 松下仅靠严格已不能管理公司了。

松下幸之助身体较虚弱, 精力却相当充沛。他在管理偌大的公司时,时常关心员工的生日或婚礼。员工的生日或婚礼, 他都亲自题写贺卡, 贺卡渗透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

每年他自己过生日的时候, 都会收到许许多多的贺卡和贺电, 他对这些贺卡和贺电亲自写信表示感谢。他的亲笔信无论内容长短, 都会增加一定的亲切感。这是他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和保持个人形象的有效方法之一。

松下电器公司创业之初, 只不过是松下夫妇二人的私人作坊, 制作电器绝缘板, 但是在70 年的历史中, 它却神奇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器王国, 这种成功与他获得好人缘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 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 他总是以良好的人缘来网络人际关系, 身边总是有许多得力的干将, 并且会使这些干将成为事业的有力靠山。作为一个注重人缘的人, 网罗人才就应该不拘一格, 兼收并蓄。因为有时看起来默默无闻的人, 到关键的时候, 却能帮你完成大业。所以只有借助“人和” 的东风, 你才能在人生的战场上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马云最大的领导特质就是建立团队的能力。众所周知, IT 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但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 这个行业越来越理性, 市场越来越规范, 英雄也越来越少, 团队协作更多地被提倡。

马云说: “单靠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力量已经不行了, 个人英雄的时代人脉———事业成功的助推器

当今社会是人际关系社会, 人际交往广泛与否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因素。友谊是人人都盼望拥有的财富, 朋友是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中国有个成语叫“孤掌难鸣”, 具体到社会交际, 意思是一个人不可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 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做支撑, 这就是我们说的社交。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笛福曾经写过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小说里的主人公鲁滨逊, 形单影只地流浪在一个荒凉寂寞的孤岛上,不与外界接触, 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在万般无奈之中, 在他灵魂的深处深深地呼唤着与人的交往, 渴望着得到世人的帮助与同情。痛苦之中, 与人联系是他梦寐以求的渴望。他用良知呼唤着: “啊! 哪怕只有一个人从这条船上逃出生命, 跑到我这里来, 也好让我有一个伴侣, 有一个同类的人说说话儿, 交谈交谈啊!” 后来, 他从野人那儿救出了“星期五”, 再后来又救出了“星期五” 的父亲和一个西班牙人, 岛上不再是他自己那孤苦伶仃的身影。相反, 原先的孤岛变成了人流络绎不绝的天地。鲁滨逊成了这个岛的主人, 小小的一个岛成为一个汇聚人流的小社会。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 没有朋友, 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做伴侣,这个人是不幸的。他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与关爱。只有将自己投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 拥有一个良好的交际圈, 才能顺利打开人生的棋局。

俗话说: “七分靠努力, 三分靠机遇。” 很多人都认为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但事实并非如此, 成功除了努力以外, 还需要机遇。一般来说, 初期创业者起步维艰, 如果能够得到某些大老板的青睐, 那么他一定能助你一臂之力。因此, 对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 与同行中的大老板建立起朋友关系, 对你的创业大有好处。马云在创业过程中, 很清楚与同行的大老板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 他认识并结交了孙正义。我们来看看马云是怎么与孙正义建立起朋友关系的。

孙正义, 韩裔日本人, 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分校, 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马云早已听说过孙正义的英勇胆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相遇了。马云一见到孙正义, 就开始对互联网侃侃而谈。他眼中闪烁的光芒和对互联网的热情深深地吸引了孙正义, 两人因此建立起了朋友关系。

没想到, 马云一个偶然的举措, 却为他后来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有一次, 马云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他在邮件里这样写道:“希望与孙正义先生手牵手共同闯**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 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

发出邮件后, 马云气定神闲地等待着孙正义的回信, 他坚信孙正义一定会给自己回信。果然不出他所料, 5 分钟后, 孙正义就回信道: “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 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

马云收到这封邮件后, 欣喜若狂, 毅然决定去日本与孙正义谈判。因此, 二十多天后, 马云与蔡崇信一起飞到东京。他们刚与孙正义见面, 孙正义就单刀直入地说道: “说说你的阿里巴巴吧!”

马云便开始讲阿里巴巴的目标, 他本来打算讲一个小时, 让孙正义完全了解阿里巴巴的情况。可是, 他刚讲了6 分钟, 孙正义就摆了摆手对他说: “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 你要多少钱?”

马云没想到, 孙正义会如此豪爽, 高兴地说道: “2000 万美元足够了。”

孙正义充满豪气地说道: “好。”

让马云更没想到的是, 孙正义后来打入马云账目的却是3500 万美元。

然而, 马云怕股份被过分稀释, 又退给了孙正义1500 万美元。他的这一举措, 让孙正义欣赏不已。

阿里巴巴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离不开孙正义的支持。在阿里巴巴资金短缺的危难之际, 正是因为有孙正义的大力支持, 阿里巴巴才渡过了难关。

由此可见, 一个人如果没有通达的人际关系, 没有良好的交际氛围,他就会变得性情古怪、不合群, 从而得不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 自己事业发展的道路就会黯然失色。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句话道出了交际的可贵之处。俗话说: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一个人在社会中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交际网络, 就好像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获得了一缕阳光, 在干涸孤寂的沙漠寻觅到一片绿洲。在社会中发展, 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爱以及相互信任、体贴, 可以帮助你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社交中凝聚的友情会比爱情更隽永、更真诚。

一个人的生命旅途如果没有人际关系做支撑, 那么, 他的前程就会茫然无措; 没有友谊, 孤寂冷落的心灵就不会得到寄托。没有人缘的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呈梯状)。在获得生理和安全两大基本需求之后, 人类的需求便是社交,即人都希望得到关爱、理解与尊重。

总而言之, 没有真正的友谊. 就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与关爱。只有将自己投身到社交洪流中, 开拓一个良好的交际圈, 自己才不至于悲观冷落、忧郁彷徨, 才会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换句话说, 拥有了良好的社会关系, 就拥有了成功人生的资本。

善于交际是成功的资本, 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法则。没有良好的交际氛围, 就不能顺利打开人生的局面。善于交际的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会受到人们的由衷敬佩, 善于交际是他们在人生路上游刃有余的资本。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常人看来, 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 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都会和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发生关系。因此说, 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 聚焦小事, 必能升华你的人生。

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文曾经说过, 人们往往不了解, 即便是要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功, 也必须迈过许许多多蹒跚艰难的脚步。

你希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希望夺取成功就像迈一下脚步那样简单, 你或许常常这样幻想: “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 是个大智者的话, 我就会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 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掉。”

其实, 这是非常幼稚的懒汉成功逻辑。你以为成功者都是有遗传得来的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 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 易如反掌的。可是, 你明白什么叫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吗?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 它将告诉你一个成功的道理。

人们都知道马云在中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他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的成功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是从充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中走过来的。马云大学毕业后,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其间, 和朋友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因精通英语被邀请赴美做商业谈判的翻译, 马云只身来到美国, 在西雅图, 他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1995 年回国后, 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决定辞职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在他的24 位朋友中, 23 个人都说这行不通, 但马云抱着就算是失败也要试一试、闯一闯的态度, 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你如果不做, 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于是马云利用2 万元启动资金, 用租来的一间房作为办公室, 一家电脑公司就这样成立了。在当时的中国, 懂互联网的人少之又少, 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 逐个企业上门推销自己的业务。

终于随着互联网的正式开通, 业务量有所增加。

1997 年年底, 马云带着自己的团队上北京, 创办了一系列贸易网站。

但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9 年, 马云决定离开“中国黄页”, 南归杭州, 以50 万元人民币开始第二次创业, 建立阿里巴巴网站。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最兴旺的时期, 新浪、搜狐应运而生, 许多网站纷纷易帜或转向短信、网络游戏业务, 马云仍然坚守在电子商务领域。由于阿里巴巴困难依旧, 为了节约费用, 公司就安在他的家里, 员工每月只能拿500 元工资, 累了就在地上的睡袋里睡一会儿。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道路, 几年内公司不仅没有收入, 还背负着庞大的运营费用。2001 年, 互联网行业跌入低谷, 不少公司因此倒闭, 但马云依然坚持着, 到了年底, 阿里巴巴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并且还实现了盈利。

创业的失败曾使马云几度苦恼。当时, 他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但最终他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 依然坚持走在这条艰辛的创业路上。就如他所说: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 你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他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 遭受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失败的勇气。失败后自暴自弃的人, 注定不会有所成就。

毫无疑问, 那种希望“马上如愿” 的人还是存在的, 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 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 即刻就把衣服尿湿、被子尿湿。对于婴儿的这种行为, 父母无可指责, 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 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马上如愿的要求, 那么你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下面举个例子。你是一个抱着“马上如愿” 思想做事的人, 你决定当一个画家, 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画出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的杰作, 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该先画蒙娜丽莎的秀发还是先画蒙娜丽莎的额头, 你便会认为绘画很艰难, 情绪陡变, 顿时扔掉画笔, 长叹创作之难。因为你相信的是: 如果一个人有出息、有才干, 想要做什么事, 都能一下子如愿以偿, 用不着像达·芬奇那样天天画鸡蛋,苦苦地作单调乏味的努力, 用不着一点点地积累经验, 用不着总费很多时间去锻炼基本功。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 你越希望即刻如愿, 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 而是曲线。

拿破仑·希尔反复强调: 成功是积累的结果。《牛津格言》中指出:“应关注未做完的小事, 如任其积累, 它们会像债务一样令人焦虑不安。

应该先做小事, 而不是先做大事, 就好像应该先偿还小额债务, 再偿还巨额债务, 或者应该先考虑仁慈再考虑真理一样。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我们能够完成的小事, 不久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 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

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组合而成的, 有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会使某个人变成大人物, 而有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也会使某个人变成小人物。所以, 做事千万不要忽略细节。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马云在2007 年第四届网商大会上发表演讲: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CEO 是靠培训的。CEO 都是通过坐在一起聊天, 参加各种论坛来学习的。

作为一个领导, 眼光、胸怀的锻炼十分重要, 要多跑多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你没有走出县城, 就不知道纽约有多大, 我去了之后回来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飞那么长时间还没飞到尽头。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说, 人要学会投资在自己的脑袋和眼光上面, 你每天去的地方都是萧山、余杭, 你怎么跟那些大客户讲? 你投资点钱到日本东京去看看, 到纽约去看看, 到全世界去看看, 回来之后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人要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这样才能把机会和财富带给客户。”

是的, 如马云所说, 作为创业者, 首先就要学会在自己的脑袋与眼光上面投资。只有拥有过人的眼光, 你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才能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如果投资方向正确, 那么你几乎就成功了一半, 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如果投资方向错误, 那么你就与自己的意愿背道而驰, 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取得成功。用哈默定律来解释, 天下没有什么坏买卖, 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马云在创办中国黄页时, 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商机, 所以才能成就阿里巴巴的未来, 才能开拓出电子商务领域的新天地。

1995 年, 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当时, 互联网刚刚兴起, 不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 马云高瞻远瞩, 看到了互联网的远大前景, 决定创办中国黄页。然而,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马云绝不可能取得成功。

马云从美国回来后, 便立即召集24 位朋友开会, 当他**洋溢地向大家讲解互联网时, 大家都一脸的茫然与不屑。马云讲了两个小时后, 最后只有1 个人支持, 其他23 个人都反对。不仅如此, 当时连网易CEO 丁磊也不看好他。然而, 马云并没有感到灰心丧气, 依然决定创建中国黄页。

创建中国黄页后, 马云在向人们推销互联网时, 因为人们的不解, 他们便误认为马云是疯子, 是骗子……尽管如此, 马云仍然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坚定不移地坚持了下来, 最终打造了阿里巴巴帝国。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 我们不得不佩服马云眼光的独到之处, 他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商机, 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未来, 还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对创业者来说, 就要像马云一样, 必须独具慧眼,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才能较竞争对手抢先一步。

未来是不确定的, 所以你必须随机应变, 根据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

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从而忽视潜在的危险, 在不知不觉中失败。因此, 我们一定要高瞻远瞩, 培养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

公元前415 年, 雅典人准备攻击西西里岛, 以为战争会给他们带来财富和权力, 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战争的危险性和西西里人抵抗战争的顽强性。由于求胜心切, 战线拉得太长, 他们的力量被分散了, 再加上面对所有联合起来的敌人, 他们更难以应付了。雅典的远征导致了历史上一个伟大文明的覆灭。

一时的心血**导致了雅典人的灭顶之灾, 胜利的果实的确诱人, 但远方隐约浮现的灾难更加可怕。因此, 不要只想着胜利, 还要想着潜在的危险, 有可能这种危险是致命的。不要因为一时的心血**而毁了自己。

感觉经常会欺骗自己, 那些自认为拥有预见未来能力的人, 事实上只是屈服于欲望, 沉湎于自己的想象而已。被欲望蒙蔽了双眼的人, 他们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

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考虑到一切存在的可能, 根据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世事变幻莫测, 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见未来的能力,过分遵循一项计划是不明智的。一旦种种可能得到了检验, 就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 同时要明智地为自己准备好退路。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有多种途径, 不要抓住一个不放。

做任何事都要建立在对未来有所预见的基础上, 这样你才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且不容易受到其他情况的**。许多人做事功亏一篑就是因为对未来没有预见, 头脑模糊, 目标不明确。

有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思想模糊不清而失败。他们计划得太多, 不懂得随机应变, 没有预见的计划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计划在不确定因素面前无能为力, 所以, 必须拥有确定的目标和长远的计划, 并且要随机应变。

要多看, 多跟高手交流。你会觉得和别人的差距是很远的, 这样你的眼界就会打开。很多企业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我是某某城市排行第一。” 但是, 你到外面看一下, 你还差得很远呢。所谓井底之蛙, 就是这个道理。

梦想铸就辉煌

有一句话说: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 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 但只要不停地做, 不轻易放弃, 梦想就能成真。” 也许有人会说:“梦想很丰满, 可现实却很骨感。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事实上确实如此, 梦想来源于现实, 却高于现实, 现实与梦想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仅仅是确立梦想、牢记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实现梦想, 梦想只是隐形的翅膀, 你只有用行动的引擎启动人生客机, 这双隐形的翅膀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相反的, 如果你仅仅是确立梦想、牢记梦想, 却不行动起来, 那么你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1995 年, 马云创立的海博翻译社介入了一场涉外合同纠纷。当时, 一个叫菲力普·卡文纳的美国商人在浙江投资建设一段高速公路。然而, 合同到期了, 菲力普·卡文纳却拒付合同金。

1995 年4 月, 马云作为翻译兼顾问, 独自一人来到美国参加美方董事会并调解纠纷。然而, 马云刚到洛杉矶就被菲力普·卡文纳软禁在一座别墅里。在那一刻, 马云才发现, 菲力普·卡文纳原来是一个骗子。

独在异乡的马云很快就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凭着天生的伶牙俐齿, 他终于使菲力普·卡文纳相信自己真的有诚意与其合作。因此, 他才从那座别墅里走了出来。

从别墅里出来后, 马云来到了赌场。在那里, 马云用25 美分在老虎机上赢了600 美元。马云拿着赢来的钱准备去买机票时, 有一个骗子骗他说:“把你买机票的钱给我们吧! 到了售票处就说你是马云, 他们就会把我们为你买好的机票给你。”

然而, 马云到了售票处才发现, 那里根本没有“马云的票”。在无奈的情况下, 马云只好自己买了机票, 飞往西雅图。

来到西雅图后, 马云找到了一位美国朋友, 这位朋友就是比尔的女婿。美国朋友非常热情地接见了马云, 两个人寒暄之后, 就迫不及待地将马云带到一家名为ISP 的小公司, 公司是由两间小屋组成的, 两间小屋里坐着5 个面对电脑屏幕不停敲击键盘的年轻人。

朋友指着计算机对马云说: “Jake (马云的英文名字), 这就是Internet。你可以在上面搜索任何东西。”

当时, 互联网在美国方兴未艾。马云望着电脑, 呆呆地回答道: “我不敢动这东西, 弄坏了很贵的。”

朋友笑着说道: “Jake, 没事, 它不是炸弹, 不会爆炸的, 你试试看。”

马云听朋友这么一说, 就很放心地坐在电脑前在雅虎搜索栏里敲了一个词: “Beer (啤酒)。” 让马云没想到的是, 屏幕上很快就蹦出一系列美国啤酒、德国啤酒、日本啤酒……但唯独没有中国啤酒。马云在好奇之余,又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就在键盘上输入一个“China”, 但搜索的结果是“no data” (没有数据)。

马云十分沮丧, 在神奇的互联网上居然没有中国。过了一会儿, 他才对那位朋友说: “能不能把杭州的海博翻译社放在网上看一看?”

那位朋友立即帮马云做了一个海博翻译社的网页。虽然那网页做得既简单又丑陋, 只有文字, 但没有图片, 而且文字说明部分也只有海博翻译社的翻译人数和价格。但马云依然感到新奇不已。

晚上12 点时, 那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马云, 有他的5 封E-mail。马云来到电脑旁一看, 真有5 封E-mail, 有来自美国的、日本的, 也有来自欧洲的。这些信上说, 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家中国公司的网站, 我们要和你们谈生意。

当时, 马云兴奋不已。他觉得终有一天, 互联网会改变人类, 会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 回到中国后, 马云立即请来了24 个朋友, 向他们大力宣传互联网。然而, 他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服这24 个朋友, 但仍然有23 个人反对, 只有一个人支持。尽管如此, 马云思考了一个晚上后, 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于是仍然辞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了上面的故事, 我们发现马云能够实现梦想, 就是因为他积极地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当马云决定要做互联网时, 他便立即凑钱创办了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公司成立了, 马云又挨家串户地去推销互联网, 甚至还从身边的朋友开始推销等。后来, 上海开通互联网专线后, 马云又积极地将网页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以证明自己并不是骗子。皇天不负有心人,马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假如马云只是一味地梦想, 却不行动, 那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梦想一点一点地破碎。

正如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所说: “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行动起来吧, 如果你不行动, 拒绝行动, 那么你绝对会失败, 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你的梦想。

那么如何养成行动的好习惯? 下面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用自动反应去完成简单的、烦人的杂务。从完成杂务的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养成行动的习惯。

(2) 把即将要做的事具体化。准备做什么事情时, 用一支笔把自己要做的事写在纸上, 这样就能记得更久, 更准确, 一旦养成这个习惯, 你的思想就会促使你积极行动。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 只要不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 始终沿着最初的目标走下去, 就会距离梦想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