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办企业, 先学会做人(2)(1 / 1)

先前,小和尚因为贪心,所以就想吃6个馒头,但后来却埋怨吃得太饱了,不应该吃那么饱。那不就是因为贪心惹的祸!做人不能太贪心,贪心不足蛇吞象!一切都顺其自然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这是很正常的!当你因为贪心而得到了某样东西,你就必定会失去某样东西!刚刚那小和尚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吗?因为他太贪心,所以就因为吃得太饱而不舒服,肚子又胀又痛!这就告诉了我们,太贪心其实未必好!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为人处世、交际做事“功利心”不能太强。功利心一强,所有的人都将离这种人远远的,这种人不仅没有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且连原先的利益也都会失去。

在马云刚刚起步创业时,第一个找他合作的是一家浙江企业,这家投资商说:“我给你100万元,明年这个时候你要还我110万元。”马云听后说他比银行还要黑,并且反问道:“你倒说说看,除了钱以外,你还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

马云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当时有几个公司要给他们投800万美元,他一听吓了一跳。马云掌管过的钱最多也只不过200万元人民币而已,突然让他管800万美元,一时还摸不着东南西北,不知道该怎么管这笔钱。很多人都认为钱越多越好,而马云却认为,很多人犯错误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有太多的钱,不知道该做什么。

另外,在2000年,全世界的网络弄潮儿都绞尽脑汁从投资人口袋中圈钱时,马云居然拒绝赫赫有名的“网络风询标”日本软银公司老板孙正义的3500万美元,“钱太多了,我不能要”。

他和自己的首席财政官蔡崇信回到杭州,在董事会上宣布了和软银公司谈判的结果。经过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软银公司占有的股份太多了,这将导致股东结构的不平衡,会为阿里巴巴的发展埋下隐患。

马云也后悔了:“我拿那么多钱干什么?这真是太愚蠢了。”他立即给孙正义的助手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想法。孙正义的助手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嫌钱多的人”,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和马云在电话里激烈地讨论了起来。

马云说得很直接:“我们只需要足够的钱,太多的钱会坏事。”

孙正义的助手立即跳了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我们软银的钱你竟然嫌多,你这是赌博,这是不可能谈下去的!”

但是马云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2000万美元,但是2000万美金我管得了,太多的钱对我就失去了价值,对于企业不利,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双方陷入了僵局,都坚持不再后退。

马云无奈之下,向孙正义发了一份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并且明确表明:“希望与孙先生牵手共同闯**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那么,还是很好的朋友。”

最后,孙正义答应把投资金额减少到2000万美元。

从马云的经典语录中也可见一斑:“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

嫌钱多,真是不可思议。但马云就是一个这样知足的人。没错,“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做人不要太贪心。

人越贪心,收获也就越少。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为人处世、交际做事“功利心”不能太强,功利心一强,所有的人都离这种人远远的,这种人不仅没有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且连原先的利益也会丢失。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同样要明白对方为什么愿意和自己交朋友,如果自己太贪心,让对方无利可图,对方又怎么会愿意结交自己?虽然说人脉交际中自己不能有功利心,但不能阻止别人有功利心。

相反,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人际交往,如果要求不多,或许还会得到更多。也就是说,要求越少,得到的相反会更多。

“钱太多了,我不能要。”想必听到这句话的人都会说,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疯子。但是,说这句话的人正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简单的一句话,可以看出马云做人的本质。做人不能太贪心,要懂得知足。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

保持本色,走自己的路

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如果能把这与众不同的一点坚持下去,就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所以,做人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可让他人的思想左右自己的意志。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但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作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评价他说:“你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则是:“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物种起源》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还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沃特·迪士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士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 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因此遭到退学的命运。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评价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试想,如果上面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往往会失去自己的主见,做事就会以别人的意见为依据。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一旦确认了一条认为正确的道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如果别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以将其作为参考,但绝对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公众人物,马云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马云12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大多数人对英语缺乏足够的认识,但马云却十分喜欢。由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因此到杭州游玩的外国人特别多,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马云一有机会就跑到大街上,拉着外国人开练。当然,为此他也遭到不少白眼,还有人骂他是吃饱了撑的,可他全然不在乎,这个外国人不行就再找下一个外国人。就这样,虽然一天国也没出过,但马云却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这对他日后事业上的蒸蒸日上不无帮助。

马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向来就缺少一种独立精神,总是跟在大国的后面“人云亦云”,而阿里巴巴最主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走自己的路。虽然在IT界,马云经常被冠以“疯”“傻”的称呼,并因此而名震天下,但他十分骄傲地说道:“我就是特别喜欢又傻又天真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然后又猛又持久地走自己的路。”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使命感与价值观,才造就了一个令世人敬仰的商界传奇。

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的方向,他就会被许多人牵着鼻子走。所以,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坚持的事情是正确的时候,就不要管他人如何议论,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只会让自己一事无成。

一位青年企业家在一次讨论会上说:“如果做事怕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那你就失去了你自己。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立场、要独立。”他进一步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完全一致,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看法都与自己相同。因此我们做人做事要看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效果,而不要过于顾虑一些人的议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当你成功了,那些议论自然也止息了。”

我们所说的,其实就是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就是要独立自主。有了这个独立思考的根本,天下事再风云变幻,人际关系再错综复杂,我们也能“认得真”,不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不会被商业社会的种种时髦潮流所迷惑,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这个世界上从没有另一个你。没有“分寸”的人很容易放弃自我而跟着别人走,把别人的特色误认为是自己的特色,这样是永远不可能有所发展的。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就是胜利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在战争中是指选准了对方防守薄弱的目标,就要果断出击,全力以赴。做人掌握好“分寸”,就要抓住目标,并力而行,看准的事就要全力去干。

幸运之神只垂青于那些敢于应对强手、有着坚韧不拔毅力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百折不回,并且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形成强大的优势力量。看准目标就不半途而废,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

放弃本身也是一种习惯。虽然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但是只要有1%想要放弃的念头,就不会有成功的机会。

1995年,马云凭着自己出色的英语水平给浙江省的一个企业做翻译,并有机会去了美国,在美国他第一次听说互联网这个词语。于是,马云作为国内第一批投身互联网的人,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生涯,他到处给人宣传互联网的功能及作用,但由于那时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互联网,因此几乎没人相信他,还有很多人都误以为马云是一个大骗子。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动摇马云的信心,他不顾别人的无意中伤,始终坚持走属于自己的路。终于,互联网开始在国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开来,到1999年时,到处都有有关互联网的概念充斥着人们的大脑。

至今,当马云回想起当初做互联网的时候,还这样说道:“1994年年底的时候,就有人跟我讲述互联网,可是我对它却没有一点概念,似懂非懂的样子……但我感觉它肯定会影响整个世界,而中国还没有,到底会怎么样,也说不清楚。没想到会那么快,那么猛,没有预料到5年后发展成这样。”

后来,马云成功地将互联网在中国运作起来,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举动再一次让众人不解,那就是坚持B2B模式,大家都说他是疯子。可就是这样一个“疯子”所做出的决定,却让阿里巴巴网站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每天的营业额高达几个亿元。

马云说道:在建立阿里巴巴网站的第一天,就致力于做B2B,不管外面的潮流怎么变。虽然在外界有很多不同的概念,其他的机会也不少,但阿里巴巴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往前走,不管外面如何变化,不管他人如何谈论,阿里巴巴不会受到干扰。

有位外资企业的管理顾问,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各种豪华的摆设,考究的地毯,忙进忙出的员工告诉参观的人士,他的公司成就非凡。但就是这位管理顾问成功的背后,也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史。他创业之初的头半年,把10年来的存款用得一干二净,账户上的余额为0. 00元。因为付不起房租,一连几个月都以办公室为家。他因为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拒绝了几家跨国企业的高薪诚聘。他曾被顾客拒绝过、冷落过,但欢迎他、尊敬他的客户和拒绝过、冷落过他的客户几乎一样多。

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 8年拼搏挣扎的抗战,他没有一句牢骚,他经常对下属员工说:“我还在学习啊。这是一种无形的、捉摸不定的生意,竞争很激烈,实在不好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继续学下去。”有一位员工看到他清瘦但刚毅的面容,忍不住问:“这几年来您感到过疲倦吗?”

他大笑,说:“没有,我不觉得辛苦,反而认为是受用无穷的经验。”

这是一个成功者平常心的深刻再现,他认真、踏实、肯干。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彪炳的功业,无一不受过无情的打击,只是这些成功者能坚持到底,最终获得辉煌成果。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放弃了,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不放弃,就会一直拥有成功的希望。

若问你对自己这一生的评价,相信80%的人都会摆摆手说:“甭提了,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我们皱着眉头回忆几十年来走过的路,能想起来的,或者说有意义的事情,当属凤毛麟角。

遭受困难,有的人在1个月之后放弃,在2个月之后放弃,在3个月之后放弃……这些人抱着这样的习惯和态度,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放弃本身也是一种习惯;放弃,代表你对困难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

不要因困难而变成一位恐惧的懦夫。当你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没有成功时,也不要放弃,只要开始另一个计划就行了。

希腊有一位名叫戴莫森的演说家,由于口吃、说话吐字不清晰而感到羞于见人。戴莫森的父亲留下一块土地,希望儿子富裕起来。然而,希腊当时有一条法律规定,某人在向社会公众声明土地所有权之前,首先要在公开的辩论中战胜所有人,否则他的土地就会被没收,由政府公开拍卖。

口吃,加上性格内向,使戴莫森在辩论赛中败北,因而失去了那块土地的所有权。在这次事件的严重刺激下,戴莫森认识到,只有不放弃,才能获得成功。从此,他发奋努力,创造了希腊有史以来的演讲**。戴莫森成功了,他从此受到许多有同样口吃的老人、青年和孩子的崇拜。

拿破仑·希尔说,在放弃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有价值的成就的。轻言放弃是意志的地牢,它跑进里面躲藏起来,企图在里面隐居。

放弃带来迷信,而迷信是一把短剑,伪善者用它来刺杀灵魂。

一个开始蹒跚学步的婴儿,最初他只知钩着头,弯着手,弓着腿,深一脚浅一脚地乱踩,这样,婴儿身体就会失去重心,跌倒摔个大跟头。此时,做父母的不能心疼孩子,应该让他继续尝试走路,摔了几次跟头后,只要他不放弃,他就能学会走路。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坚持1年、2年,甚至10年、20年,有的人则能够坚持一辈子,至死不渝。在他眼里,想要成功就不能放弃,放弃就一定不会成功。

其实,你若不是逼迫自己走向失败,就是正引导着自己攀向成功的最高峰,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去做,如何去想。如果你要求自己获得成功,并与之配合明智的行动,那么,你定会获得成功。

有许多人做事有始无终,在开始做事时充满热忱,但因缺乏坚韧与毅力,不待做完便由于害怕困难而半途而废。任何事情往往都是开头容易而完成难,所以要估计一个人才能的高下,不能看他下手所做事情的多少,而要看他最终取得的成就有多少。

对待成功保持清醒

“满招损,谦受益。”这本来是中国一句老话,来源极古,《尚书·大禹谟》中已经有了,以后历代引用不辍,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挂在人们嘴上。可见此话道出了一个真理,经过将近三千年的检验,可见其真实可靠。

几乎所有的人都容易沉溺于成功的喜悦当中,却很难接受失败的痛苦。然而,一次成功可能不会给人带来太大的改变,但一次失败却足以使人付出沉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代价。因此,要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就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过去取得的辉煌成就,抱着一种“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受人尊重。

有人这样说:勇敢地面对失败是另一种成功,而错误地沉溺于成功则相当于另一种失败。是的,人生总会有很多的起起伏伏,不小心跌倒了,并不代表着从此便一事无成;经过一番挫折后成功了,也并非意味着从此便可以一劳永逸。成功有很多种,并且它是永无止境的,每登上一个新台阶后应该思考如何更上一层楼,如果停下来,马上就会有人超过你。

马云虽然是中国知名企业家,但他却从不认为自己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他认为,自己身上的光环只是别人给戴上的,而实际上,成功的背后总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隐患,因此他必须再加把劲儿,才能把企业做到尽善尽美。

在业界,关于马云自嘲的一个笑话广为流传:有一次,马云到外地出差,在飞机上无意间看到了一本杂志,这是一本在圈内有着相当高知名度的杂志,其中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文章中介绍了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并对他创业所取得的成就和他自身所拥有的才华大加赞赏,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让马云热血沸腾,对文章的主人公也是钦佩不已,恨不得马上就去拜见他。可是,当他读到文章的最后时发现,原来文中所描绘的那个神乎其神的人居然是———马云!原来是他自己!他顿时觉得哭笑不得。

在马云自嘲的背后,人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即马云并不认为自己的企业做得非常成功,阿里巴巴虽然发展迅猛,但在其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所以,阿里巴巴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无懈可击,更多在于马云的自我勉励和积极进取。他没有被眼前的辉煌成绩冲昏头脑,而是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严峻的现实。如今,阿里巴巴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一个楷模,成为商业巨子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孟子曾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成功迷住了心智的人,往往感受不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就像在温水中被慢慢煮熟的青蛙,等到发现危险,再想跳出时却已无能为力,最终只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不也正是如此。若不是他沉溺于成功,吴国又怎会被弱小的越国所灭呢?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忧患意识,而一个人要想守住来之不易的成功,就更加需要忧患意识。或许明天你就会面临困难和波折,倘若没有忧患意识,到时候只能手足无措,眼睁睁地看着成功被他人夺取。

马云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忧患意识,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对现实的警惕。

在表面张扬的背后,是冷静、谨慎且自省,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阿里巴巴的掌门人,在很多时候马云都能表现出他的理智:“当你觉得你成功的时候,就是你走向失败的开始。”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目标不要太高

我们从小接受父母、师长的教诲,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一生奋斗。然而很少有人教诲、启示我们如何将这一生的远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我们没有学会,没有实践,使得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遍遍地修改目标,最后自己也搞不清哪一个目标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才华。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这个几经修改、远大而空泛的目标,并在某一天真正实现了这个目标后,自身的心理基础却并不牢固,于是大喜的创伤很轻易地击溃了我们。

胜利来得太快,幸福来得太突然,会使我们喜极而泣,也会摧毁我们的心理承受力,改变我们的行为。

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感

容易乐极生悲的人,是那种没有发展出稳定的、肯定的自我价值感的人,他们是属于低自尊的人,他们太需要有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来获得自我存在的意义。

怀疑自身的价值就很容易希望通过或者说利用他人的行为和反应来定义自己。

获得合理、正常的自我价值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自我价值感偏低的人更需要通过日常的每一件小事来训练自我的信心,而不是全力系心于一件所谓的“大事”。

卸除不必要的压力

没有压力轻飘飘。压力可以使人奋进,可以使人具备动力,然而过大的压力则会摧毁一个人,这又是倒U形曲线的现实应用。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于自己给自己的施压。当人们只有一种方式来获得价值、获得自尊时,这种方式对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同时,他自己在上面施加的压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象。

压力之下的失败令人沮丧,压力之后的成功也容易让人得意忘形。

投机心理要不得

当我们认同态度决定一切的时候,扎扎实实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是我们一切幸福的来源。

投机的心态让我们忘却一步步地努力,期望于一瞬的成功来证明自己,也在“成功”之后让我们忘掉自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了“签单”“升迁”等喜事,我们高兴、开怀、兴奋是常理,能够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分享快乐是常情,更要记住的是:成功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成功一定和你周围的人际关系有关,有自己的努力,也有他人的帮助与协同,所以在有“乐”以后,头脑清醒,心理平和是继续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忘乎所以一定会打碎你多年的基石和心血,毕竟我们不应该期冀一生只需要成功一次。

谦逊永远是美德

学会感恩,是我们保持谦逊的前提。怀有了对周围协助自己成功的人一颗感恩的心,无论多么大的成功,无论多么强烈的欣喜,在兴奋之余都有一条上限把持着我们行为的准则,不会走向极致,不会招致厌烦,不会在成功的喜悦还未退去之时,失败的阴影已经悄悄浮现。

马云曾说过:“所有的创业者都必须时刻警告自己: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每天要面对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失败和痛苦,而不是成就和辉煌。还得让自己明白,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来到,它总有一天会出现,这是不能躲避的,更不能让别人替你扛,必须自己去面对。”

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与否,物质财富只是表象,社会责任感才是衡量的标杆。

人的行为只有当他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时才具有道德价值。一个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不会问社会能给自己什么,而是时常问自己,自己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马云认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必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履行属于自己的义务。对家庭、对朋友、对民族、对社会、对事业等,你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缺点,但若缺少了责任心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 0级特大地震,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救灾。在网上传言说,马云为灾区只捐了一元钱,于是引来众多网友对马云的大力抨击。对此,马云深感委屈。其实,马云对这次抗震救灾是非常积极的。

汶川地震发生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向全体浙商发出《灾后重建倡议书》,号召:“积极参与援建汶川地震灾区行动,把灾区当成自己的家乡,为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最大的资金、市场和技术支持。”

2008年5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已为汶川抗震救灾捐款、筹款近5000万元。在地震发生时,马云正在莫斯科参加APEC工商理事会会议,得知消息后即向员工发出邮件,号召捐款捐物,并发挥阿里巴巴的平台资源号召会员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和灾区重建。12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决定捐款200万元,同时捐出员工爱心基金50余万元。马云个人当天捐出100万元。随后,集团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员工捐款,至19日晚收到员工爱心款394. 7万元,第一笔捐款495万元已通过红十字会发往灾区,指定用于救助和重建的物资购买。

5月13日凌晨,淘宝网和壹基金合作赈灾专题上线,至19日晚已筹集善款1650万元。19日,刚回国的马云再次向员工发出邮件,决定再投入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将根据灾后重建情况陆续汇到灾区。同时,集团成立“阿里重建工作小组”,由马云任组长,首席人力官彭蕾任常务副组长,员工志愿报名参加,将务实、持久地制定工作方向和行动方案,并负责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志愿者员工的沟通工作。

马云认为,现代企业家必须注重培养和塑造自己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而这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已成为中华商贾经数千年磨难而始终不改自立自强之风范的精神支柱。

孟子说过,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孟子的担当精神和品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意识到,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塑造出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口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中国人广为流传的佳话。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和责任伦理精神,是数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传统所塑造的。

马云身上有着明显的儒商风范。他认为,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首先是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企业。永续的经营能够带动团队的积极性,使员工得到发展,在保障员工就业的基础上,还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水平、福利待遇有所提高,这就是企业家最大的慈善。同时企业立足于社会,需要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当企业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理所应当要去关心社会、回馈社会。

马云深深懂得经营之道与慈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中,企业经营与慈善之间应当有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家积极投身慈善活动,一方面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慈善捐赠也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企业文化的一种方式。

马云曾经说过:“中国今天没有世界级的企业,中国的企业还很小,阿里巴巴的路还很长,大家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承担责任,依法纳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可能是今天自己这一代企业家首先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试问当今这世界,还有多少人有社会责任感?仔细想想,确实大多数人已经将其抛到脑后,可是我们很多人每天又在不经意间做着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也有不少人在干着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事情。

中国很大,但是中国还不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民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是社会责任感强,当年我们怎能击退日寇,解放中国,我们怎能战胜自然灾害。

历史上,从来不乏有社会责任感之人,从古时老子、孔子传播仁德教育,到马克思、恩格斯传播共产主义理念。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正是由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努力地工作。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责任不应该是一个空的概念,也不单纯局限于慈善、捐款,而是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机制、商业模式等息息相关。做企业赚钱,赚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么想,但这不是马云的目的。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成长,让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让社会感觉到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这才是马云的目的,至于赚钱和社会回报那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