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办企业, 先学会做人(1)(1 / 1)

做人有锐气,切忌露锋芒

提起“做人”,不少人不屑一顾,认为人长大了自然就能学会做人,其实大错特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先成功后做人”的事例。

作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成功企业家,马云自始至终都认为:“做人”

远比“做事”重要得多。他觉得要想把企业做好,首先要学会做人,把基本的礼节、敬业精神、待人接物都学得恰到好处,不要一上任就想显示自己的本事。

马云曾说过非常知名的一句话: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这句话无疑使许多人对企业家有了崭新的认识。

一次,马云从纽约赶回北京,参加北京世界经济论坛会,那一次的经历让马云备感难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次丢脸真是一塌糊涂”。

在那次会议上,一共有5个人上台演讲,但下面听的人却几乎有一半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聊天,上面谈上面的,下面谈下面的,完全没有体现出一次论坛的庄严和郑重。这件事让马云觉得特别尴尬,而且也让他感触颇深,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台上演讲的企业家也是甚为难堪,马云觉得这不是文化的差异,而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表现,倘若中国企业家都是这样,那么以后还有谁敢和中国的企业进行交流,进行贸易?因此,马云一直都在强调:办企业也好,做员工也好,都应该先学会“做人”。

做人要有锐气,但锐气不代表锋芒。锐气可以展现自我的内心,但锋芒却给别人压力。有分寸的人都应尽量避免这一点。

所以,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就应该把握好分寸,巧妙展露,在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

大多数人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别人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

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当然不可能;让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让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仍不可能;那么,至少让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但是,要让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最有效的方法,但若细看周围的同事,尤其是那些处世已有年头和经验的人,表现往往与你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发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能颇有位于你之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不愿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太露锋芒,便要得罪他人,被得罪的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太露锋芒,便要惹来他人的妒忌,这些妒忌也会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连立足点都没有了,哪还能实现你扬名立身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和谐相处,就是因为言行太露锋芒。言语之所以太露锋芒,行动之所以太露锋芒,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而处世已有经验的同事,之所以能够“以缅合欢”,也是因为曾受过这方面的教训。

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不开口,也要考虑再三,虽然这稍有“矫枉者必过其正”之嫌,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他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都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让人特别满意。如果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开始准备工作。

总之,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马云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因此,商业教育培养MBA,首先要教的是做人。马云对这些MBA的评价是:“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这些人一进阿里巴巴就好像是来管人的,他们一进来就要把前面的企业家的东西都给推翻。

用心做事,诚信做人

诚信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风格,一种君子作风,一种做人最高的精神境界。

因为诚信,海尔举起了真诚到永远的大旗;因为诚信,莱茵河畔**起了滚滚的海尔浪潮;也是因为诚信,中华民族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

在我们人生的背囊中,诚信始终是前行的最好武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们更应该选择诚信。

选择诚信,它比荣誉更具有真实性。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也没有永不败落的帝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荣誉再高,也不是长久的,它只不过是人生中短暂的一瞬,而诚信则不然,只要你坚持,它就像你建筑高楼打造的地基一样,始终在你的生活中稳如泰山。

而诚信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更加重要。如果你不讲诚信,那么你将很难取信于人,你的企业也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家真正的“金质名片”。

马云深知诚信的重要性,他在“赢在中国”的现场,曾这样告诫创业者:“我觉得一个CEO,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诚信。它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

马云能说出这样的话,自然也是一个把诚信看得很重要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1988年,马云毕业后顺利地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他是当年杭州师范学院500名本科毕业生中唯一到高校任教的学生。当时,马云雄心壮志,他感觉自己不会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做得太久。

学校的领导似乎看出了马云的心思,于是就找他谈话:“马云,我和你打个赌,你能不能做5年的英语老师?”

面对领导的谈话,马云想起了那些离去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去了外面,都选择了从商或者出国。马云本来也有从商的打算,可是面对领导语重心长的谈话,他想了想,便保证道:“放心吧!我一定做6年的英语老师,在这6年中,我坚决不离校。”

果然,为了这个诺言,马云老老实实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了6年的英语老师。6年后,他便“弃师从商”。

读了上面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承认马云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如果不是因为那句承诺,也许他早就“弃师从商”了。然而,马云一直都认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应该做到,所以,他才在学校里认真教书教了6年。6年后,马云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就选择了一个更大的“课堂”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华民族历来是讲究信义的民族。几千年前,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处世做人的道理时,就将“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忠实守信放在第一位。孔子曾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近代诗人顾炎武曾言:“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

《后汉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范巨卿与他的同窗好友张劭分手的时候,范巨卿说两年后的今天拜见张母,张、范两家相距千里。两年的时间快到了,张在家里煮酒杀鸡,准备招待远方的客人。张母说:“他会来吗?”张母怀疑范不会践约。张劭说:“巨卿最讲信用。”后来,范巨卿果然来了。他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践约而来。

由此可见,信义为先是古人恪守的一条做人准则。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处世为人、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从古至今,有关“信义”的美谈层出不穷,像范巨卿“不远千里”为履行自己的诺言的故事,还有那个为守约在桥下等待心爱的姑娘,河水暴涨仍不肯离开而被淹死的“抱柱信”的故事,等等,都是恪守诺言的典范,难怪唐代诗人李白《长干行》中这样写道:“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守信是做人本质的表现:人是社会性高级动物,人的许多属性和本质只有在人和人交往的社会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诚信则“立”,小至一个人的行为,大至一个国家的治理都是这个道理。一个讲信用的“一诺千金”的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一个讲信用的国家必然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尊敬。

当然,一定要信守诺言,并非是让我们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或满足虚荣心,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者轻易给别人许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适得其反。对别人委托的事情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同时要量力而行,不应去做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常言说得好:“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你就得说话算数,努力去做,保证实现自己的诺言,可别把话不当话,把承诺当成一个肥皂泡。一旦别人发现你的承诺是一个“空头支票”,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就大打折扣。

放低姿态巧处世

老子曰:“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藏其锋芒,收其锐气;别不问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余。把优越感谦让给别人吧,否则,你的长短被他人看透,很容易被他人操纵。

马云就是一个懂得以低姿态处世的人,他不止一次地对外界公开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在他的眼里,自己在公司中的领导才能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司里的几千名员工,若是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阿里巴巴这个网站,只要能够保证员工开心,客户才会得到满意的服务,公司才能长远发展。因此,他从不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来命令员工为他做事,相反,他总在试图说服员工认同企业共同的理想,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共同进退。正因为他具有的这种抬高他人的处世方法,才为他赢得了众多忠于他的员工的心,企业发展才会青云直上。同时他还向外界解释道:“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绝对不是我马云一个人的功劳,很多人都在书中说我如何如何厉害,其实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请大家不要相信。”

2005年,马云首次入选中国较负盛名的胡润中国富豪强势名单,名列第6位。对此他却感到十分吃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想到会入选。”马云甚至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十分强势的人,也从来没有想过诸如此类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入选富豪榜,不在于自己的才能,而是被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所造就的。

还有就是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 2007年电子业界跳出了一匹黑马:网盛科技。早在2006年年底,网盛科技深圳中小板挂牌交易。

虽然和阿里巴巴年创利润几个亿元相比起来,网盛科技不到3000万元的年利润实在少得可怜,但其作为国内A股市场上第一只“血统纯正”的网络股,却出人意料地受到众多投资人的追捧和媒体的聚焦。在众多条件相继成熟的条件下,网盛科技这匹黑马奔驰速度越来越快,在电子商务行业里掀起了阵阵“龙卷风”,将“暗战”向“交火”推进。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阿里巴巴并没有拿出“老大哥”

的姿态来打压,而是让人钦佩地放低姿态,双方从竞争走向了“合作共赢”,这一举动让所有的人都对马云刮目相看。此举不仅让马云清楚地看到了中小行业网站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它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使这些中小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机会,真可谓一举两得。

毫无疑问,马云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人,也是以资本高标处世的人,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做人的低姿态,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我很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行业,感谢这个时机,感谢客户与投资者支持……”

大家为人处世也应该如此,放下姿态才能成全他人,成全他人才能让自己得到实惠,成功的概率就会多一分。

那些出身良好或稍微做出一点成绩的人,很容易产生非同一般、高人一等的心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放不下架子,也夹不住尾巴,还会不自觉地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展示自己。这样的人注定不受大家的欢迎,他自己当然也很难再有新的进步。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人:他虽机智聪明,口若悬河,但一张嘴就使人感到狂妄自大,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观点或建议。同时这种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我表现,唯恐他人不知道他有能力,处处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企图获得别人的敬佩。然而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失去更多的人缘。

其实,以低姿态出现在他人面前,更加容易让对方认可、接受;而毫不谦虚、妄自尊大、高看自己、瞧不起别人的人往往引起他人的反感,这种情况发展到极致,以至于他的结局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

所以你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得以低姿态活动在社交场中,在他人面前,你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让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从而在谈事的时候放松对你的戒备心理,觉得你能力平常,自己没必要花大力对付。可当事情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能够不自觉以一种高姿态的方式来对待你,他心里似乎明白好像你在让着他,自然也就不会和你争高低了。

这样看来,以低姿态活动应该是一种社交策略,低姿态是一种表象或假象,是为了让对方感到心理的满足,使他对你消除戒备心理,使他乐于和你合作。表面上谦虚的人,可能是非常聪明、工作认真的人。当你大智若愚的时候,当对方麻痹大意的时候,你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

其实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越是爱表现的人,越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精通的地方就应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由此可见,还是以低姿态出现在他人面前,把优越感让给别人好,因为这样往往能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假如我们有一点小小的成就,应该以轻描淡写的态度来对待它,唯有如此,才能受到他人的拥戴。

放低自己,意味着放弃许多架子,遇事不张扬、不炫耀,当然,这也就在无形中抬高了别人。当一个人愿把自己放低,把别人抬高时,对方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和安全感,也会为自己创造出成功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知错能改也需要魄力

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而不是去为自己辩护和开脱。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深的学问。

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就会找出一大堆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并且说起来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比如:“交货迟延,这完全是企管部门的不好。”“质量不佳,这都要怪质检部门工作的疏忽,与我没有关系。”“我的工作都是按公司的要求去做的,错不在我!”等等。

你认为找借口为自己辩护,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也可能老板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印象。你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但不能改善现状,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恶化。

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就曾有过一次重大决策失误,即过分追求国际化和过早实施海外扩张。

2000年,此时的阿里巴巴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但却被马云当作是阿里巴巴扩展海外市场的关键年。2月份,马云率领着一队人马杀到了欧洲,并放出了豪言壮语:“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杀过去。然后再杀到南美。再杀到非洲, 9月份再把旗插到纽约,插到华尔街上去。嘿!我们来了!”然而到了9月份时,人们没有看到阿里巴巴在高空中飘扬的旗帜,反而听到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进入高度危机状态。

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正是因为国际化的定位,因此阿里巴巴同步推出了英文网站,使其在国外迅速收获了很多认可的声音和荣誉,并得到了诸多海外媒体的关注,这对初期的阿里巴巴来说十分关键。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都享受着国际化为它带来的优势。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马云一开始就把总部放在香港、上海等大都市,在香港的时候公司总部阵容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个人,召集了世界各地的高级人才。其中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管理人才,也有毕业于海外名牌大学的国际化人才,他们的年薪都高达6位数(美元)。同时,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网站,马云又把阿里巴巴的服务器和技术大本营都放在了美国硅谷。美国技术型人才的开销,自然又是一笔庞大的支出。此外,马云又相继在英国和韩国设立办事处,而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澳洲的网站也正在筹备当中,此时的他似乎被眼前胜利的假象冲昏了头脑。就这样,阿里巴巴拉开了向全世界进军的阵势。马云也说出了震惊四座的话:“在公司的管理、资本的运用、全球的操作上,要毫不含糊地全盘西化……阿里巴巴要的是放眼世界,挑战世界,真正做到打进全球市场。”

然而众所周知,国际化不是一个随意为之的战略,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对企业造成伤害,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走国际化路线,就必须先打开本土市场,要有金钱和实力做后盾和铺垫,而阿里巴巴过分过早地追求国际化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当时的阿里巴巴还不具备走向世界的实力,它的扩张速度整整提前了5年时间,这一决策失误不仅使阿里巴巴浪费了许多宝贵资金,也使阿里巴巴一度陷入了绝境。

在阿里巴巴急于对外扩张的这段时间里,所有网站每月的花销都是天文数字,几乎每个月都要支出大约100万美元。到2000年年底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阿里巴巴的账上只剩下700万美元了,按照当时花钱的速度,这个数字只够维持公司半年的运转。当互联网冬天来临时,所有风险投资商答应的新投资全部中断,阿里巴巴近乎疯狂的海外扩张不得不停了下来。

后来,当马云回忆起这个错误的决策时,说道:“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太冷了。”

好在阿里巴巴的海外扩张及时停了下来,好在马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好在他承认并且改正了错误,这才能看到今天强大的阿里巴巴网站,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网站。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马云的才华有多高,但他始终是一个凡夫俗子,犯错误在所难免。不过面对错误,马云的态度令人赞赏,因为他从不避讳先前所犯过的错误,从来也不把面子放在第一位,有了错误他就敢于承认。

作为一个高度受人关注的公众人物,马云从来不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辩解,他承认做企业犯错误不可避免,但这些错误不是垃圾,不能把它们扔掉,而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如当别人问到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决策失误时,马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错误多了,在各个领域我都做过愚蠢的事情。其中包括用人、资本管理,以及进入某个领域时用什么产品……也许8年、10年以后能写一本书,说说阿里巴巴犯过的错误。提起当初的错误,大家都相视而笑,说声:惭愧!惭愧!”

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行事,而且别人也会很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

所以,人不怕犯错误,就怕犯了错误以后不认错、不改错。你坦率地承认,并想办法补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便会得到人们的信任。

承认错误,就有可能承担责任,独吞苦果。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别人都不会一棍子打死你的,既然你认错了,还要怎样呢?

况且认错本身就是替上级分担责任,主动取咎,上级再抓住你不放,显然也有损他的形象。

为人宽容,小事化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宽容之心,是一个人高尚品格的表现。得饶人处且饶人,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本无大的冲突。“不饶人”可以把小事化成大事,这样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做人要学会厚道宽容。为人宽厚,大事小事全化了。

马云是一个传奇,是一个神话,无论是B2B还是B2C,他都做得相当成功。著名风投家熊晓鸽认为,马云对中国互联网的贡献甚至可以改写MBA教材,他是所有互联网创业者的榜样和模范。可作为这样一位备受推崇的大人物,马云却总是对他人充满了感恩,“记得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坏”是他人生的一大原则。

虽然今天的阿里巴巴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取得的成功也让人不敢小视,但是作为一家企业,它从创办到现在只有10年,跟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相比,还是相当稚嫩。正因如此,马云十分感谢当初那些“负责任”“全力以赴”的投资者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互联网给他带来的启迪和思考。

2007年12月,马云在“中国IT两会”之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年会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当初创办网上广告交易平台“阿里妈妈”的初衷,就是为了感谢当年支持淘宝与阿里巴巴的各个中小网站。马云表示,这些网站为阿里巴巴付出的他不会忘记,为了表示诚意,他决定3年之内不考虑“阿里妈妈”赢利的问题。

如今的淘宝网已经是阿里巴巴的支柱产业,但当初在创立时也曾经历了重重风浪。当时竞争对手国际巨头易趣网买断了所有大网站的广告,这等于封杀了淘宝网的广告渠道。无奈之下马云只好找了很多中小网站,这些网站为淘宝网提供了大力支持,这也是淘宝网能在竞争对手的封锁中成功突围的重要原因。因此,马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无数中小网站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淘宝网。

淘宝网大获成功之后,马云心中就一直有一个情结,他始终记得这些中小网站给予的帮助,并惦记着要为它们做些事情作为回馈和报答。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不能被几家大型网站所垄断,应该给那些中小网站分一杯羹,打造良性的互联网的生态环境(生态链条)。倘若不能给它们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都十分不利。于情于理,马云都觉得要全力支持中小网站的发展。而“阿里妈妈”的诞生,正是致力于为众多中小网站寻找合理的盈利模式。

马云还表示,“阿里妈妈”能不能赚钱他并不在乎,他更在乎的是所帮助的对象能不能挣钱,这是一个“一厢情愿”的事业。不过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事实也证明他是正确的,“阿里妈妈”创办才112天的时候,就有19万中小网站和16万博客入驻。

马云不愧是马云,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巨大付出而居功自傲,而是始终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好的人,他也不渴望得到回报,只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帮到昔日的恩人。试问,这样一个始终只记得他人好的人,又怎么会感到不快乐呢?所以,当自己抱怨别人的时候,请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吧!这样,自己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路人,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开阔、宽容大度,是社交活动赢得众人之心的千金妙方。凡人包容、凡事包容,为人处世就会一帆风顺。

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只要有大度的胸襟、非凡的气量,就会网络良好的人缘,就会在社交的王国里叱咤风云:相反,如果你度量狭小,嫉贤妒能,误以为自己聪明至极、非同一般,而对他人百般挑剔,眼中容不了任何人,心中容不了任何事,那你必然失去人心,最终失去事业。

在与人相处中,往往会发生很多事,有好的、有坏的,而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通病:总爱记住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却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殊不知,当一个人总为对方不经意间的小失误而烦恼时,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

说到“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一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6个馒头,只有他自己得到了4个馒头。小和尚觉得太不公平。师父得6个馒头,可大师兄也得6个馒头!不行,不行!于是小和尚找到师父,也要6个馒头。师父说:“你能吃下6个馒头吗?”小和尚大声说:“能!”师傅拿了六个馒头给他。小和尚就将馒头吃完了,吃得很饱。小和尚拍着肚子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 6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6个馒头。”师父微笑地看着小和尚,说:“你是吃下去了6个馒头,但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小和尚觉得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小和尚开始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念经。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进行了一番教导。小和尚点点头,捂着肚子,说:“师父,以后,我还是吃4个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