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1 / 1)

人民币不高兴 严行方 1206 字 1个月前

加快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应当首先从中国周边地区如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展开。只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彻底摆脱美元对人民币的纠缠。

美国等西方国家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给外界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是,人民币应该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尽快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来消除这种外在压力,从而更好地担当起与大国地位匹配的责任来。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最近几年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进程中清晰地看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办公室主任陈道富认为,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改革和变动,从微观机制和市场发展看,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新启动,也为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提供了空间,可以说现在已经是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好时机。而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官员介绍,目前中国的资本账户新开放了很多,最核心、管得最多的是短期资本可控 1。

从道理上看,资本项目开放带来的资本流动,会有助于弥补一个国家的国内资金不足和技术短缺问题。可是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更大的收益来自于金融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贸易进程速度相比,中国的金融进程一直比较滞后,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可自由兑换,所以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必须尽快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

比如说,人民币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后,就必然会涉及到境外银行和企业持有的人民币缺乏投资机会、国内企业在境外筹集到的人民币如何回流的问题。而这又会倒逼中国加速开放资本项目进程。从这一点看,目前中国确实已经具备了有序、渐进开放资本项目的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本项目开放会有助于中国金融业发展。因为资本项目开放后,中国国内的金融系统效率必将大大提高、金融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这就使得国内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大大加快国内金融改革和发展,以此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必须指出的是,这几年来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做过许多尝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中国一直没有设立时间表,而是遵循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原则,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就开放该资本项目,目的是要在保持人民币金融市场稳定、提高人民币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料看,一般国家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平均所用时间为7年到10年。中国是从1996年开始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的,虽然到现在为止已经大大超过国际平均年限,但中国仍然不肯设立具体时间表,就是因为上述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自由化步伐还可以走得更大些,利率改革也是如此,只不过资本项目的开放要相对谨慎些。究其原因在于,资本管制是中国维护自身金融安全的最后屏障,所以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应该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来考虑,不能把它当作解决短期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手段。

并且从国际经验看,在利率没有市场化、汇率不能灵活反映市场供求的背景下,资本项目的开放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不好,问题还很大。但是从长远看,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不可避免的,为此中国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健全的、经得起冲击的金融体系,然后是加强和改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加速资本项目自由化步伐。

从人民币走向国际看,也能证明人民币国际化时机正在到来。

2010年9月24日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第三次发行零售人民币债券认购截止日(前两次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结果表明,该债券在香港非常受欢迎,超额认购了好几倍,认购者希望最好能每人一手。该债券发行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设有二年期和三年期,票面利率分别为2.65%和2.9%,个人认购最低面额为每手1万元人民币(不含费用) 2。这说明人民币在香港市场依然像过去那样受欢迎,而这正是人民币通过香港市场这块跳板走向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更夸张的是,日本出版的《经济学人》周刊甚至惊呼2010年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3。文章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集团公司的破产对中国来说可谓是一种“上天庇佑”,中国正是以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为契机,发起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而美国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客观上又促进了中国这一战略,以至于2010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属于美元势力范围的东南亚居然变成了“人民币的天下”。

这方面最出色的表现是:2010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表明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普及人民币流通,使得人民币不但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以后还要推广到投资结算。所以容易看到,在东南亚地区的商品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美元结算更方便。一方面,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商大多会说中国话;另一方面,当时的人民币汇率紧钉美元,人民币结算的安全性并不逊于美元结算。更不用说,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逐步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且以后很可能会继续上调汇率,这就更使得人民币成了硬通货。

而中国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好处是,既没有外汇交易手续费负担,更不存在汇率波动风险。对于日本来说,一旦人民币结算普及开来,日本企业就会不得不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从而对日元产生制约。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结算一旦打开整个东南亚国家缺口,就会使得全球金融交易信息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中国来,这非常有助于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建立新的国际结算体系,人民币脱颖而出!

1 李彬:《资本项目开放提速,人民币国际化必由路》,2010年9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下同。

2 《央行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已超额认购达几倍》,2010年9月25日中国新网。

3 田村秀男:《2010年将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2010年1月29日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