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策略是迈小步、不停步,坚决拒绝“休克疗法”。这倒不是硬要和谁作对,而是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所作出的基本判断,是形势必然。
中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方向坚定不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会坚持迈小步、不停步的办法,拒绝“休克疗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保证汇率改革不但不会影响、并且还应该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201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年会时表示,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将会是渐进式的,汇率改革速度将取决于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具体地说就是,中国会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是采取休克疗法。” 1
他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性大国来说,采用渐进式汇率改革方案是有益的,否则有可能会损害全球经济。所以,中国会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
而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仔细评估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判断未来经济走向。因为中国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造成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这一步必须加以改变。
而怎么才能改变呢?关于这一点,很快就有了下文,这就是中国政府接下来推出的以下两项举措:
一是2010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告,决定从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要知道,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在30天内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完全可以说是一种破釜沉舟之举。
因为在此以前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就曾经警告说,中国如果不实行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就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而中国的这项举措则想表明,中国并不买你美国的账,而是要试图走出一条与当年德国、日本截然不同的经济转型之路,既不让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也不允许国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这就是暂停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宁可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要紧缩货币,维持国内货币政策稳定 2。
果不其然,紧接着在2010年12月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正式确立了2011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工作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请注意,这是中国政府2008年11月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首次提出要回归到“稳健”货币政策上来 3。
接下来重新回到前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这番表态上来。实际上,这也是2010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这次会议研讨会上所阐释的: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大幅度升值会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冲击,所以这种方案不可取,中国政府不会采取这一步骤。
他说,关于这一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就已经在美国强调,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会造成中国严重的失业问题、会引发社会动**,话说得已经够清楚了 4。
仅仅两天之后的2010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又在美国用“中西医的较量”来比喻人民币汇率之争。
他说,采用“西医疗法”见效快,但作用“过猛”;如果采用“中医疗法”,虽然“渐进”却会稳健、有效 5。
美国《纽约日报》的文章对此解读说,周小川实际上这是在批评美国庞大的公共债务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专家的评论说,实际上这是中国在毫不客气地反击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且把攻击矛头转向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表明中国对国际压力的强烈抵制。
当然,也有许多国外媒体依然觉得不过瘾,认为周小川只是重申了中国政府过去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并没有对全球汇率的紧张局势公开表态。
但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是找到周小川表态中的一句原话:“如果中国经济稳步发展、通货膨胀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那么人民币未来可能逐渐走强。”并由此认为,这是到当时为止中国允许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的最明确信号,不过升值步伐可能比较缓慢。
为什么这么说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国内因素并不支持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 6。
2010年10月8日,周小川在美国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年会时,当时有记者问他,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因为受到美国、欧洲施加压力而被迫升值,他回答说,中国的汇率政策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朝着平衡点发展。
国内专家对此解读说,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问题虽然受到外部压力,但目前中国国内的形势并不支持汇率大幅度升值。而周小川也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最主要的参考因素是国内宏观经济,尤其是产品出口因素。如果汇率升值过快导致出口企业大量破产倒闭,这种情况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也正因如此,可以说不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有多快,都无法达到西方国家的胃口。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在中国出口形势并不明朗的时候,不能寄希望于人民币汇率会大幅度升值,这是不现实的。
美国高盛集团的研究报告就清楚地表明,目前中国的出口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该机构预测,2010年9月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将会从上个月的34.4%下降到28.0%。
究其原因在于,虽然最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出口订单并没有显著恶化,但事实上,一些出口活动已经提前在7月中旬大宗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之前就完成,所以9月份的外贸出口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走软。
除此以外,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外汇占款增量也会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起作用。
具体地说就是,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依然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所以国际初级产品的价格比较平稳,这时候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来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是不起作用的。
另外,从外汇占款增速在最近几个月内呈现出的放缓趋势看,也不太支持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具体数据是,2005年时中国的外汇占款同比增幅在50%,而2010年却下降到只有10%左右,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干预要比过去减弱了许多。
当然,即使从全球外部市场环境看,大抵上也是如此。虽然2010年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上升幅度比较大,可是人民币的真实有效汇率并没有明显提升。相对应的是,由于美元汇率在不断贬低,欧元、日元汇率的升值幅度都比人民币汇率大,这在客观上也能使得人民币借助于美元汇率的连续走低而减缓升值步伐。
所以说,中国提出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迈小步、不停步策略,不是单纯地喊口号,而是基于国内外客观形势作出的基本判断。
1 刘丹:《周小川称中国汇改为渐进式》,2010年10月9日一财网。下同。
2 叶檀:《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与人民币国际化暂时道别》,2010年11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
3 张静、吴敏:《中国明年结束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2010年12月4日新京报。
4 蒋旭峰、刘丽娜:《易纲: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0年10月8日新华网。
5 周小川:《“中西医”论反击汇率问题》,2010年10月12日腾讯财经。下同。
6 由曦:《汇率博弈进入中盘,国内因素不支持人民币跳升》,2010年10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