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最大的是进出口企业,为此这些企业有必要从本企业本行业角度出发来积极应对。其中最根本的是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辅之以汇率套期保值措施。
美国及西方国家一再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利”字。从全球看,99%的国际争端都是由国家利益矛盾引起的。
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想要针对中国等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实际上相当于美国国会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民银行董事会一样来看待,理所当然要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虽然站在同一条船上,但由于各自的角色不同,所以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措施是不一样的。
中国政府的对策是,从总体上、宏观上证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国内失业,用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的加工贸易是顺差,可是一般贸易却是逆差;对美欧贸易是顺差,对韩国、日本和东盟国家却是逆差。所以,中国的贸易顺差是个结构性问题,不可能通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就能得到解决。
而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对策是,要从本企业、本行业角度出发,具体入微地针对国外进口企业进行实打实的谈判、斗争。归根到底,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最大的还是进出口企业。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态势,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非常有必要积极应对,通过各种措施来消减汇率上升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时候甚至需要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所以读者看到,与中美两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含糊不清的表态迥然不同的是,中美两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制裁争端硝烟弥漫,看得出这里才是货币战争的真正战场。
在这场货币战争中,中国出口企业作为应战方,在许多方面非常被动,但并不表明无所作为、任人宰割。
例如,北京诚栋国际营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外贸副总裁逯志敏举例说,该企业的欧美客户订单占公司出口额的60%,面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现状,他们一般是跟买方在合同上补充一些条款约定来对冲汇率风险;如果汇率波动短期内过大,会重新考虑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包括调整合同、金额等各方面 1。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则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对策,可以分为两方面:对于短期波动来说,似乎没有太多办法;可是从长远来看,却可以也只有通过产品升级来解决问题。因为即使人民币汇率不升值,中国出口企业将来也会遇到很多非关税贸易壁垒;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比较大,但对中国目前占出口比重较大的机电产品影响则有限。
除此以外,中国出口企业要更加重视人民币汇率的套期保值等有效办法。例如,对于有相应期货标的的企业,可以根据缓慢上升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来采取风险对冲措施;对于出口企业尤其是大宗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优先考虑签订限制汇率结算的订单;对于进口企业,则可以根据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趋势来推迟进口量。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还应当充分理解并配合政府行为决策,相信政府不会允许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从而引发一系列灾难。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阐述的那样,面对国外指责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愤怒声明,中国可以有多种重振经济的办法,例如通过将收入由生产者向个人转移、促使个人增加消费份额、相应降低贸易顺差等。中国不会让人民币汇率迅速升值,否则出口企业的效益将会急剧下降,很多出口企业会被迫宣告破产,或者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从而降低中国国内的消费。如果是这样,中国就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要么迅速对付高失业率,要么慢慢地解决它不算严重的失业问题,而这都很危险 2。
对于这一点,美国政府实际上也看得很清楚。例如,就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法案后,美国《中华商报》发表社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会导致中国大量的出口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工返乡,同样也会反过来严重影响中国从美国的产品进口,对美国的出口翻番计划不利 3。
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美国屡次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能得逞的原因。而这就为中国企业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赢得了时间。
所以,可以相信,当中国政府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后出现的问题对策时,是不会允许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而在这个时间箱内,企业要做的事就是尽快适应这种变革,化被动为主动。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上升也是颇感纠结的。
例如,仅仅从快速上涨的房地产价格看,如果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就必须承受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和贸易纠纷,同时要承担外汇储备资产不断贬值造成的损失;而如果让人民币汇率升值,则不仅要接受在这种压力下出台政策的尴尬现实,还很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崩盘,把危机转嫁给银行业 4。
明白了这一点,读者就知道为什么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在一个“没有外部压力”的条件下进行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一再打压房地产价格暴涨,实际上不仅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也是为了给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创造一个没有外部压力的环境。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能够尽快回到正常轨道,银行系统风险得到释放,人民币汇率改革才可能真正进入快车道。
1 郭丽琴、严婷:《人民币中间价再创新高,美“纠结”人民币汇率议案》,2010年9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下同。
2 米娜:《金融时报:不要对人民币升值缓慢反应过度》,2010年10月14日腾讯财经。
3 《新“汇率之争”可以休矣》,2010年9月24日美国中华商报。
4 高辉:《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研究》,2005年6月6日浙江中大期货公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