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反抗人民币汇率升值时最应该学的是德国经验。要牢牢把握汇率改革主动权,坚决维护国内物价稳定。果然如此,就可能借助于汇率改革实现成功解套,坐享贸易顺差之乐。
中国对敌斗争的原则历来是“有理、有利、有节”,这在美国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同样表现得比较充分。面对美国的阴谋,中国唯有针锋相对才能捍卫国家利益。
那么,怎样进行这种针锋相对的斗争呢?德国的经验可供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已经勾画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蓝图。德国作为战败国来说当时根本没有话语权,所以只好被迫加入这个体系。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前提下,马克与美元的汇率被固定在4:1的水平上一动不动 1。
接下来,德国经济迅速崛起,尤其是德国制造业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在接下来的20世纪60年代,德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1965年后更是迅速扩大。德国经济走强,使得马克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已经不能反映真实背景,尤其是到了60年代末时,西德政府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非常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与目前的中国颇为相似。
不用说,当时的德国马克同样面临着被迫升值压力,国内外关于汇率改革的争论和今天的中国如出一辙。
在此以前,德国为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保持马克汇率与美元固定,不断在市场上买入超额供给的美元,不得不投放巨额资金、在国内形成资金流动性泛滥,最终推动了通货膨胀。
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逐渐意识到这种固定汇率制度绑架了德国中央银行,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在美国逼迫马克汇率升值的呼吁声中,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库尔特·基辛格明确表示:“只要我在任,货币就不会升值”——道理很简单,美国政府由于饱受全球石油危机冲击(史称“尼克松冲击”),在1971年宣布停止了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既然你美国已经放弃美元与黄金的挂钩,那么我德国现在也同样敢放弃马克与美元挂钩。所以就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固定汇率制度瓦解时,德国宣布从1973年3月1日起进入浮动汇率时代。
从此以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德国中央银行旗帜鲜明地高举货币政策独立性大旗,在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货币政策这三者之间,选择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坚决反对通货膨胀,从来不为外界压力所动。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德国政府并不对马克汇率进行过多干预,绝不允许马克汇率影响国内物价稳定。
所以,从1973年开始马克汇率在德国持续的贸易顺差推动下不断走高,最终被美国拉到签订“广场协议”的谈判桌前。
可是,签订了“广场协议”又怎么样呢?由于德国实行消极抵抗政策、始终不主动干预汇率变动,所以保持了国内的物价稳定,导致马克汇率在国际市场上升值的同时,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也相对提高,最终成为“广场协议”中的赢家。
从上述德国经验中可以看出,虽然目前的中国和当时的德国两国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环境相差很大,但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例如:
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恢复弹性,并且弹性空间还在继续扩大,这就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和出口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会造成新的机遇。中国的经济增长当然要眼睛向内,重点放在消除和避免资产泡沫、控制通货膨胀上;但同时决不能停止生产方式的转变。
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劳动力队伍,这一点无法与当年的德国相比,但中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大力发展与劳动密集型有关的、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这样就把原来的劣势变成了优势。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尤其是尽快提高与亚洲国家的贸易比重,与亚洲国家发展合适的共同货币安排,从而在整个国际大环境中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的不确定性,就能既为产品扩大到亚洲国家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又能减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根据本书前面所分析的日本、德国签订“广场协议”后的不同表现和经验教训,中国政府在关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同时,最主要的应当把精力放在提高利率和控制信贷两方面上来。
从目前的形势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方向和节奏都很难改变,也是中国无法把握的。既然如此,就应该学学当年德国的做法,适时、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始终保持人民币利率和美元利率之间有3%的利差;严格控制并查处资产价格不断上升时期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抑制过剩信贷增长;与此同时,继续实行目前比较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这些方面做好了,就会有助于中国避免步入当年类似于日本的那种泥潭。
归根到底,在人民币汇率缓慢升值的同时,中国政府只要具备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从容不迫地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法制环境,就能确保安全无虞。
容易看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0月20日起开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一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就是这种举措之一。并且,国内沸沸扬扬的对继续提高利息所表现出某种极大的关注和预期,也同样如此。
实际上,这可能就是向德国式经济增长学习的一步棋。要知道,当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货币都有大幅度升值,但经济连续衰退20年的却只有日本,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执行了不同的利率政策。虽说1990年时德国股市也出现了充分下跌,但这一过程很短,不像日本那样从此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2。
所以,中国如果能切切实实地学习德国经验,就可能实现德国在“广场协议”后其他国家羡慕得要死的待遇——牢牢把握汇率改革主动权,既没有货币升值之痛,也没有外汇储备之忧,坐享贸易顺差之乐。
1 郇公弟:《汇率改革德国镜鉴》,2010年3月26日财经国家周刊。下同。
2 国泰君安策略部:《加息:或是向德国式增长学习的一步》,2010年10月30日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