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浮存金成本是一项艺术(1 / 1)

确实,在伯克希尔经营的这些年来,有半数以上的年头浮存金的成本甚至低于零,也就是说这实际上等于是别人要付费请我们帮他们保管资金。然而最近这几年我们的成本大幅飙涨,2001年尤其恐怖,资金成本大幅飙涨至12.8%,其中半数归因于世界贸易大楼损失。回顾过去,我们在1983到1984年间也曾有过更悲惨的记录,便宜的浮存金绝非凭空而降。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浮存金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资金运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毫无疑问,保险浮存金不仅仅是伯克希尔公司有,其他保险公司也有,为什么只有伯克希尔公司能做到最出色呢?关键之一在于,伯克希尔公司能够比较好地控制住浮存金成本。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过去的经验表明,伯克希尔公司所取得的保险浮存金成本一直很低,但这并不是凭空而降的,而是努力控制的结果。

总体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伯克希尔公司的浮存金成本差不多是零甚至要低于零,这就像实际上是别人在倒贴成本请伯克希尔公司帮助它们保管资金一样。不过这些年来的浮存金成本大幅度上涨了,尤其是2001年爆发的“9·11”恐怖事件由于赔偿太多,从而使得浮存金成本大幅度地飚涨到了12.8%。这样的情形在1983年至1984年间也曾经发生过,甚至当时的情况更惨。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浮存金的使用成本虽然很低,但这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依靠成本控制才能确保这种低成本。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有浮存金可供使用确实是一件大好事,但前提条件是取得的代价不能太高。

浮存金的成本高低取决于承保结果。只有当保险公司取得承保利润时,浮存金的成本才能接近于零甚至低于零。

从这几年来(2005年以来)的情况看,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浮存金成本就是这样,实际上相当于在为客户保管资金的同时还要向他们收取部分管理费。可是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说它们的日子相当难过,它们不但要为浮存金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还要付出毁灭性代价。

这里的区别在哪里呢?巴菲特介绍说,关键就在于这些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能否取得利润。

从这个角度看,保险浮存金连着两头:一头是保险公司本身的保险业务,另一头是如何来极大地发挥保险浮存金的再投资效益。

关于这一点,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做得不够好,至少是联系得不够紧密,而这在巴菲特手里却被玩得炉火纯青,相得益彰。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轻松地说,经历了2001年浮存金的高成本,2002年伯克希尔公司的浮存金使用成本就降低到了1%,这种感觉真好。

究其原因在于,当年通用再保险公司和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汽车保险业务大放异彩,并且国家产险公司的承保纪律也得到了有效恢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数量上看,当年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浮存金大幅度增加了57亿美元,增加到412亿美元。

他特别点名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詹·阿杰(Ajit Jain)领导得好,这是伯克希尔公司“浮存金成本之所以能够压得这么低的主要原因”。他眉飞色舞地说,如果2002年伯克希尔公司要评选年度风云人物,那一定是詹·阿杰,而且还要刊登他的彩色照片。回顾1986年至2002年,詹·阿杰一共为伯克希尔公司贡献了134亿美元浮存金,这是其他保险公司从来没有创造过的业绩。

要知道,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全体员工加起来也不过只有20人,更不用说该公司在为伯克希尔公司提供保险浮存金的同时,本身还在创造业绩了呢!例如,通用再保险公司2002年的承保利润高达5.34亿美元,这是在承担了过去4.28亿美元再保险损失之后得到的业绩。与同行相比,这个业绩把已经发生损失但尚未履行完毕的义务也通通包括进去了。

附带说明的是,在保险公司,一件理赔案的处理往往要拖延很长时间,所以这种情况是常事。举例说,1980年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职业灾害保险理赔案到2005年还没有理赔结束。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既可以选择一次性赔偿,也可以选择按月支付终生理赔金,而后者的代价往往较低。更何况,这笔保险浮存金又可以为巴菲特所用,投资在其他领域获取高额回报,就更显得合算了。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通用再保险公司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成本扣除得更完全、彻底,这样的业绩是实实在在的。

退一步说,即使从伯克希尔公司其他规模较小的保险业务看,也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例如同样是在2002年,它们合计提供的浮存金就比上年增加了38%,并且当年获得的承保利润高达3200万美元,相当于保费收入的4.5%。如果把它们从整体上当作一家保险公司看,仍然要算是整个美国最好的保险公司之一。

[启示录]

浮存金是个好东西,但只有真正控制住成本才会变得有价值,保险浮存金的使用成本如果过高就会得不偿失。在这方面,明星经理人詹·阿杰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是其他同行无法复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