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生鲜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虽然有诸多限制,但并非说它就行不通。归根到底,生鲜农产品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一个大类,既然市场有需求,那么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满足这种需求,这样才能创造良好效益。
具体地说,生鲜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主要解决以下两大问题:
破解物流配送难题
与网上销售的其他行业如服装业、图书业相比,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求要高得多,尤其是在包装的大小、材质、方法、牢固程度方面有特殊要求,这也是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起步缓慢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各种生鲜农产品的销售目的地不一样,不同农产品又有着不同的保鲜期;即使是相同的农产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保鲜期也不同,所以这方面必须区别对待才是。
另外就是,许多消费者订购生鲜农产品是逢年过节尝个鲜或为送礼用的,如果物流配送不给力,过了这个时限就麻烦了。
例如,江苏高淳县螃蟹经销大户史团结2007年就开始在网上卖螃蟹了。他在阿里巴巴网申请了电子铺面,为了提高螃蟹在运输途中的存活率,还专门研制出一种特别的包装盒,申请了国家专利。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跟不上造成的状况就不少。
2010年中秋节之前,他突然从网上接到许多螃蟹订单,心里喜不自禁。可是虽然他对客户的承诺是24小时内送货上门,但由于物流公司不配合,有的客户在48小时后仍然没有收到螃蟹;而这时候中秋节已经过去,客户纷纷要求退货。不用说,这时候退回来的螃蟹全都是死的,让他损失惨重。
痛定思痛,后来他干脆不再在网上卖螃蟹了。他想,为了确保在途时间,原来他找的是南京市规模最大的快递公司,最终还是超出了业务时限,接下来他实在不知道还有哪家快递公司会做得更好了。[1]
有鉴于此,网上销售生鲜农产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每种农产品所能到达的区域,以及同一种产品在不同时期能够覆盖的区域,这样的精细化筹划会有助于大大降低在途损耗。
否则,这些损失就会分摊到最终的零售价格上去,既降低竞争力,也减少盈利空间,使得本该有利可图的网上销售业务变得不再可行。
除此以外就是,为了破解物流配送难题,零星的、小规模的农业企业可以主要采用网上预售的办法,来锁定消费行为、减少损耗。对于规模较大、成批销售的农业企业来说,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在本地或异地自建冷库仓储中心;如果销售范围较广、数量较多,还可以考虑在全国各地建立仓储中心,先把这些生鲜农产品运到各地的仓储中心,然后再分销、配送出去。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对于单个企业尤其是农民个人恐怕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可以优先考虑租用别人现成的仓储中心。这样的代价和成本就要低多了,并且拿来就能用,简便易行。
与此同时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解决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难题,一定要注重提高消费末端的需求水平,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比如说,现在的超市经营对这一块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你把蔬菜放在我超市销售,我就给你提供场地,我没必要投资冷链系统,没有这个积极性。
可是如果改变一下营销策略,超市里的蔬菜放在这里不是租场地、代销,而是买断、经销的,超市就会感到有压力,就必然会考虑要不要建立自己的冷链系统,至少是自己能够影响并控制的冷链系统。
因为这时候的超市明白,这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造成的所有损失都要自己来承担,这样就不敢不认真对待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要想建立和完善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体系,就必然离不开实体经营店的需求。
也就是说,只有改变目前实体店的进货方式,才能触动它对冷链运输的需求,并且进一步推动相关配送企业和第三方配送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彻底打通目前的物流运输瓶颈。
在市场竞争中抢占“鲜”机
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新鲜”,所以,谁能在网上销售中抢占“鲜”机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它最重要的竞争力,又是目前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别的途径,完全要靠电子商务自己建立直供基地。这样既能一竿子到底、减少中间环节,又能确保有货供应,不必迂回腾挪,白白浪费时间还无法保证质量。
例如,京东商城就与河北三利生态农业经济基地合作,建立了有机农产品直供基地,从而实现了日韩梨、雪花梨、有机核桃、原生态散养鸡等农产品的直接供应;而在此之前,京东商城已经对新疆阿克苏水果有过这样的举措。
与此同时,东方航空的网上商城“东航产地直达网”同样强调原产地直供的服务特色,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一站直达”。1号店也与新疆和田金凤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确立了1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直供地,直供的农产品有尼雅黑鸡、山羊、红枣、核桃、哈密瓜、昆仑雪菊等。
淘宝网、1号店、顺丰优选、京东商城、东航产地直达网几乎“英雄所见略同”,与原产地开展合作、建立自己的生产直供基地,目的都是为了打赢生鲜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战争。[2]
因为归根到底,生鲜农产品竞争的本质是品质竞争;一旦离开了货源的稳定性,也就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消费者心理看,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追求的主要就是个“鲜”字,没有不法商人二道贩子的掺杂使假如添加各种保鲜剂等。当然,实际上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而这就会给网上销售农产品带来声誉的放大效应。
具体地说是,实体店销售和网络销售的不同点在于,前者至多是顾客不买你的商品,可是后者还会把对你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不满意通通写在评语中。不用说,好的评语会让你扬名四方,这样的好口碑比做广告效果要好得多;相反,恶评也会让你臭名昭著,甚至彻底砸了你的牌子。想想这样的后果吧,你还敢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吗?
综上所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你的生鲜农产品如果要大踏步地进入网上销售平台,最好的办法就是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成为他们的直供基地,这样也就省得你到处东奔西投了。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你的产品规格、品种、包装等要符合规范,这实际上也是你的进入门槛。因为归根到底,电子商务网站也是怕你砸了他们牌子的。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解决生鲜农产品的网上销售难,必须具备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否则,买卖双方远隔千山万水,到时候发生质量纠纷就很麻烦。如果是一般工业品还可以进行调换,生鲜农产品经过这么一折腾,就可能完全报废了。
2012年江苏大丰县有家水产公司就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它们在网上接到来自重庆的一个订单后,将一卡车冰冻鲜虾送到重庆。可是对方收货后,却说货物中冰的比重过高、虾的规格偏小,要求退货,这就让水产公司犯了难。几次下来,该公司即使看到网上有订单也不敢接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哪![3]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在交易之前就把一些细节交代清楚,并达成共识,写在合同中。否则白白被人钻了空子,也说不清。
1 夏丹、朱新法:《大米好销螃蟹难卖,农产品电子商务瓶颈亟待突破》,载《新华日报》,2012年3月12日。
2 况昌勋:《海南生鲜触“电”,难?》,载《海南日报》,2013年9月10日。
3 周卫霞:《农产品销售,要赶上电子商务的浪潮》,载《盐阜大众报》,2012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