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着力树立自己的品牌(1 / 1)

网上销售农产品要着力树立自己的品牌。无论你现在销售的是一种还是多种农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的。只有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来,才不愁以后的生意不滚滚而来。

理由有两点:一是网上销售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球各国消费者,很容易树立品牌;二是刚刚起步时你的销售品种、规模可能并不大,但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只有品牌树立起来了,消费者对你有一种信任感,那么你无论做什么才都有钱可赚。

农产品是别人的,品牌是自己的

网上销售的农产品是你的,但更是别人(消费者)的;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的,否则你一直放在家里要愁死了。真正属于你的是品牌。所以,只有打响品牌,才能确保长远利益。即使是同类农产品,甚至你的农产品还不及同行的好,照样会有人慕名而来。而不用说,这时候谁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2010年末,安徽广德县皖南竹乡土特产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治东,开始与上海的易果网合作,把原本的销售渠道高档酒店转向电子商务。

借助于网站的宣传,他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推广他的“皖南宣居”毛腿生态土鸡和土鸡蛋商标、“皖南竹乡”土特产商标。

随着知名度和销量的增加,很多电子商务网站主动找上门来和他谈合作,这样又使得他有机会将有机养殖业提高一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对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标准,即苗种统一、饲料和药品统一、出栏标准和免疫程序统一、注册商标和有机标识统一、产品加工和销售的统一。

在短短两年间,合作社就与1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签订了供货合同,养殖量也从最初的1万只增长到30多万只,2011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其中一半是通过网络渠道卖出去的,带动合作社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4万至6万元!

没有品牌,最终倒闭

网上销售农产品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特色,最终必然走向倒闭,这是许多过来人的痛苦经历。

在江西南昌市扬子洲镇长村村,村里的合作社曾经也搞过网上销售新鲜蔬菜,并且一度很红火,但最终还是夭折了。曾经的网站办公室现在已经变成会议室,就连网址也被其他交友网站抢注了。可以说,曾经的辉煌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初他们是以南昌的某个小区为试点,收取每户会员费500元,开始开展网上直销新鲜蔬菜服务的。会员在晚上下单,第二天早上8点之前就可以收到合作社刚从田间地头采摘而来的新鲜蔬菜。这种新型模式一亮相,一经媒体宣传,就引来许多市民关注,顿时名声在外。

可是由于不注重树立品牌、产品没有特色,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没有认知度,所以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来。

例如,他们在确定最终定价时,虽然是按照比市场价低5%来定的;可是因为消费者没有看出产品比别人明显好多少,所以生意就一直上不去——最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也只有二三百元,最差的时候一连几天都没生意。

后来没办法,他们与上海菜管家网站联系,希望能加盟进去,但是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对方主要经营的是有机蔬菜,价格偏高,如他们销售的奶油生菜售价要每斤23元、杭白菜每斤19元;可是在他们眼里南昌是二线城市,市民消费能力有限。

除此以外,也与他们一开始缺乏经验有关。例如,当时并没有规定每笔送货起价必须是多少,以至于出现了大面积亏损。有的消费者只订购了1元钱一把的韭菜,而这把韭菜从村里送到市区,这1元钱连运费都不够,成本太高了。

有鉴于此,购菜网站在痛苦坚持了半年后,以亏损五六万元的结局不得不宣告关门。[1]

实名制给人感觉更可靠

研究表明,网上销售的农产品以注册地点为产地的商家最受欢迎,如“宜兴陶瓷”、“新疆葡萄干”、“五常大米”等,它们给消费者的感觉更好,觉得品质有保证。

也因如此,许多人就特别注重这一点,索性把自己的身份证也传到网上,证明自己是本地人;并且,通过主动亮明身份搞“实名制”,消除网络虚幻给人带来的不信任感。

例如,江西寻乌县果农周金娣联想到2012年脐橙滞销的情景就心有余悸,2013年柑桔还没上市时,26岁的她不等水果经纪人上门收购,就提前把脐橙搬到淘宝网上来出售。

为了增加可信度,她把自己的身份证也拍下来挂在网上,证明自己是寻乌本地人。

效果果然很不错,很快她家的1万多斤脐橙就卖完了。虽然每天都要采摘、包装、发货,比坐等上门收购要辛苦些,但看到这样的销售速度和业绩,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要知道,在过去只有经纪人来收购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的。万一经纪人不来,你的柑桔就只能烂在地里;更不用说,对方说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你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现在通过网上销售,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球顾客,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价格完全由你说了算。

周金娣说,她大概算了算,仅这一季柑桔,通过网上销售她就比传统销售方式多挣了上万元。[2]

1 张雪:《如何让农产品网销叫好又叫座》,载《江西日报》,2012年9月14日。

2 徐胥:《农产品电子商务好处多》,载《经济日报》,2013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