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美老工业基地复兴的启示(1 / 1)

对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并实现经济转型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共同课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虽然具体到各国来讲,国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特殊性总是包含在一般性之中。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工业生产基地对地区经济发展都曾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产业布局的变化、产业结构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区域资源优势递减加快。由于市场消费结构变化,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断下降等诸多因素使这些老工业基地相继进入了发展滞缓、增长乏力的严重衰退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再振雄风”。20世纪90年代,这些老工业城市利用自已独特的优势,加快城市改造和转型,逐步向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方向发展,成效显著。这些老工业城市在产业结构方面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尤为相似,它们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对于再造一个“新东北”无疑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一)美国:经济转型与自我改造,催生“锈带复兴”

美国的中西部集中了曾是“重工业城市”的克利夫兰和芝加哥、有“钢都”与“煤炭基地”之称的匹兹堡以及被称为“汽车城”的底特律等大工业城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一地区大量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被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比比皆是,被形象地称为“铁锈地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锈带复兴”运动拉开帷幕。“锈带复兴”运动受到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界的高度赞扬。

尽管美国“锈带复兴”借助了当时能源价格较低以及美元贬值等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更主要的是依赖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的自身改造。首先,培植自身优势产业、推动合理的工业布局,使老区工业成功复苏。“锈带复兴”进程改变了从20世纪中期到70年代初汽车工业分散发展的态势。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集中生产、提高效率等措施,整合传统汽车制造业,推动美国的汽车工业向底特律地区汇聚。这一举动,不仅使底特律成为美国的汽车工业中心,也使美国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并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对整体产业布局作出相应调整是“锈带”老工业区复兴成功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减少对制造业的惯性依赖,大力发展金融、通讯、医疗、旅游等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增加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力求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伊利诺伊州过去是主要的重工业州之一。拥有芝加哥这样著名的工业城市。经过调整,制造业的多样化成为该州经济的重要特点。在2000年该州制造业1020亿美元的产值中,高居首位的是此前不大起眼的食品加工业,产值高达140多亿美元。作为信息技术产业标志的电脑和电子产品的产值也达87亿美元。

再次,在“锈带”老区的复兴过程中,出口型经济格局的构建对经济转型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美国联邦储蓄委员会所属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2003年发表的有关“锈带复兴”的报告,1993年以前,中北部地区的出口增长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后即开始高于全国平均数。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0年美国出口额前十的州中,“锈带”老区所在的州就占了3个。“锈带”老区对外出口的特点是提前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

最后,“锈带”老区政府在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有作为。中西部各级政府增加了在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中西部几个州的财政开支、债务水平均低于美国其他州,而用于教育、公共福利、公路建设的投入则高于其他地区。这些措施都大大地促进了“锈带”老区经济成功转型与复兴。

此外,在制造业生产率日益增长和用工数量不断缩减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金融、通信、旅游、医疗等)。从整体上看,中西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城市面貌,同时改变了中西部城市过分依赖制造业的状况,拓宽了产业领域,对中西部城市经济初步好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英国:产业调整与政策扶植,激活“新型经济”

曾经是世界工业的样板和头号经济强国的英国,依托原有优势、新旧结合进行调整改造。一方面,削减那些生产过剩、竞争能力差、企业效益低下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煤炭业,国家煤炭委员会运营的煤矿在19世纪80年代初时期多达172座,到90年代初时只留下15座;另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拉动城市产业转型。政府通过追加资金投入的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夕阳产业”,把发展高科技经济与改造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逐渐形成一套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新的产业调控,除了使日渐颓秃的“夕阳产业”重放光彩,成长为活力焕发的“朝阳产业”外,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如伯明翰充分利用汽车制造中心区和交通枢纽这两大地域优势,除了对雄厚的工业基础进行革新和转型外,还大力发展展览经济。现在展览中心一带已经发展为一个整合了车站、国际机场、旅馆与展览场馆的庞大建筑群,每年频繁不断的各种国际性工业、艺术展会给城市带来了生气也带来了商机。至今,伯明翰的工业产值仍占全国产值的1/5。

其次,英国政府积极推行国企的股份制改革,尤其是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国企改制。英国政府对老工业基地国企的股份制改革,历经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政府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改革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作出决策。第二阶段,对包括调整国有企业内部结构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变革,这是在公司内部进行的经营机制调整。第三阶段,是出售国有公司股权并为股票上市做好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中,资产评估——上市定价——持股购股方案是关键性的流程。英国政府在对国企进行股改时,职工的持股量均在10%左右。第四阶段,国有企业股票上市以及国有股权的逐步出售。以钢铁业为例,英国从1988年开始对老工业基地的钢铁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获得双赢。英国政府选择政策扶持的方式,先后废除160多项对经济活动的限制规定,以舒展政策的弹性来提高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活力。针对产业衰退和地区衰退问题,英国各级政府积极扶植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政府为此制定了《企业扩张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和技术咨询。减少小企业应缴的所得税、投资特别税、法人税及附加税、资本让渡税、资本所得税等。英国政府的扶植政策增强了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势头,促进了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英国政府利用政策的倾斜变废弃的工业区为时尚的新区,使投资环境焕然一新。如利兹市原先几近破落不堪,老工业城区改造使该市的金融保险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占GDP的比重达到1/3,现已成为英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性金融机构来此落户。曾经因为制造业发达而成为世界最大港口城市的伦敦,经过几十年的改造,传统制造业和老港口运输基本消失,凭借其发达的金融保险业、繁荣的文化产业、雄厚的科教力量和活跃的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国际大都市。

(三)法国:“转型计划”与财政政策,创造“新竞争力”

法国的北加莱地区曾经在本国甚至全球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该地区伤痕累累,挑战重重。20世纪60年代初始,由于煤炭开采成本上升,产量逐年下降,煤矿企业关停无数,钢铁厂成批外迁,失业率也随之骤增。实施“转型计划”是可供选择的唯一出路。

然而,工业结构调整,企业的停产、转产、兼并、转移、转型,职工安置和培训、社会保障、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废房地开发,环境整治等,需要支付巨额的调整资金,这是企业和企业所在地区的财力所不能及的。当时的法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在财政上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投入巨额资金援助和贷款,引导煤炭行业平稳渡过发展的“冰冻期”,平和应对转型的挑战。1984年,法国政府出资成立矿区工业化基金,1990—2000年每年提供1500万欧元,帮助矿区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高技术产业。自1994年起,法国煤炭行业的“转型计划”全面铺开,在逐步减少煤炭采掘的同时,公司的业务重心逐步从煤炭开采转向供电和工程设计,并相继与法国电力公司和法国煤气公司合作,兴办了以煤田副产品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化燃煤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伴随着转型的成功,其产品和服务很快打入海外市场,在世界上谋得立足之地。此外,法国政府还组建了“既不是银行又不是信贷机构”的“矿区再工业化金融公司”,作为国家支持转型地区的资金渠道。该公司创建后十多年来,资本从1000万法郎增加到1.2亿法郎,为230个企业提供了2.8亿法郎贷款,新创就业机会2.1万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英国、法国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验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可供选择的路径和措施;为我国东北地区更好地利用后发优势,并事前防范、规避可能出现的转型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改革成本提供有益参考。